《認知負荷理論及其在教學設計中的運用》是於2017年1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孫崇勇
基本介紹
- 書名:《認知負荷理論及其在教學設計中的運用》
- 作者:孫崇勇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月
前言,圖書簡介,目錄,
前言
毫無疑問,認知負荷理論在近年來已經成為教育心理學最有影響力的理論框架之一,一些教學設計領域已經廣泛地使用認知負荷理論作為理論框架,如樣例教學和多媒體學習。
認知負荷理論避開了傳統學習理論核心假設的許多束縛,通過概念化人類的信息處理系統與認知過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促進學習與教學設計的理論框架。它專注於人類認知架構的許多方面,聚焦於特定的領域,即基於長時記憶與工作記憶功能相關的學習與教學設計,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學習。它對於教學設計有著較為清晰的理解,為創建高效率的教學方法奠定了理論基礎。
所以說,時至今日,認知負荷理論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有著積極的發展前景。開展認知負荷的套用研究對於加強學習者的認知負荷管理和幫助教師完善教學設計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圖書簡介
自從20世紀80年代認知負荷理論提出以後,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者對其所做的研究方興未艾,現已成為教育心理學和教學設計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理論框架之一。
本書主要探討了認知負荷理論的最新進展,包括基本類型、學習效應、測量方法及與個體特徵的關係等;在此基礎上,介紹了作者近年來所做的關於認知負荷與教學設計的關係的三項實證研究;最後,對認知負荷理論的未來發展趨勢做了展望。
本書可供各級教育工作者、心理與教育專業的研究生以及科研機構的有關人士參考使用。
目錄
第一章認知負荷概述 1
第一節認知負荷的相關概念辨析 2
一、腦力(心理)負荷的含義 2
二、認知負荷的含義 3
三、認知負荷與腦力(心理)負荷的關係 5
第二節與認知負荷相關的理論 6
一、圖式理論 6
二、資源有限理論 9
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2
四、測量學理論 14
第三節認知負荷的重要特徵 16
一、主觀性 16
二、內隱性 17
三、變化性 17
四、相對性 17
第四節研究認知負荷的重要意義 18
一、認知負荷對於現代教學的重要意義 18
二、認知負荷對於現代學習的重要意義 20
三、認知負荷對於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 23
第二章認知負荷的類型 27
第一節內在認知負荷 28
一、內在認知負荷的含義 28
二、內在認知負荷與元素間的互動 29
三、內在認知負荷與學習材料的難度 31
四、內在認知負荷與理解力 32
五、內在認知負荷的有效性 35
第二節外在認知負荷 36
一、外在認知負荷的含義 36
二、外在認知負荷與元素間的互動 37
三、外在認知負荷與問題的呈現方式 39
第三節相關認知負荷 41
一、相關認知負荷的含義 41
二、相關認知負荷與內在、外在認知負荷的關係 43
第四節元認知負荷 44
一、元認知的含義與構成要素 44
二、元認知負荷的提出 46
三、元認知負荷與相關認知負荷的關係 47
第三章教學中個體差異與認知負荷的關係 49
第一節個體的先前經驗與認知負荷 52
一、個體先前經驗的內涵 52
二、先前知識經驗與認知負荷效應 53
第二節認知方式與認知負荷 56
一、認知方式的含義與類型 56
二、認知方式對認知負荷及學習的影響 59
第三節概括能力與認知負荷 62
一、概括的含義與分類 62
二、概括能力對認知負荷的影響 63
三、概括能力對學習成績的影響 65
第四節自我調節與認知負荷 66
一、自我調節與內在認知負荷 67
二、自我調節能力與外在認知負荷 69
三、自我調節框架與認知負荷 70
第四章教學中認知負荷的效應 75
第一節自由目標效應 76
一、自由目標效應的含義 76
二、自由目標效應的理論解釋 77
三、自由目標效應的實驗研究 78
第二節樣例效應 81
一、樣例效應的含義 81
二、樣例效應的理論解釋 82
三、樣例效應的實驗研究 82
第三節注意分散效應 84
一、注意分散效應的含義 84
二、注意分散效應的理論解釋 84
三、注意分散效應的實驗研究 85
第四節通道效應 87
一、通道效應的含義 87
二、通道效應的理論基礎 88
三、通道效應的實驗研究 91
第五節冗餘效應 92
一、冗餘效應的含義與解釋 92
二、冗餘效應的實驗研究 94
第六節熟悉逆轉效應 95
一、熟悉逆轉效應的含義 95
二、有關熟悉逆轉效應的實驗研究 95
三、熟悉逆轉效應的理論解釋 98
第五章教學中認知負荷的測量 101
第一節間接的主觀測量法 103
一、間接的主觀測量法的含義 103
二、間接的主觀測量法的常用量表 104
三、間接的主觀測量法的優點與局限性 106
第二節直接的主觀測量法 107
一、直接的主觀測量法的含義 107
二、直接的主觀測量法的常用量表 108
三、直接的主觀測量法的優點與局限性 109
第三節間接的客觀測量法 110
一、間接的客觀測量法的含義與類型 110
二、間接的客觀測量法的指標 112
三、間接的客觀測量法的優點與局限性 115
第四節直接的客觀測量法 116
一、直接的客觀測量方法的含義與類型 117
二、直接的客觀測量方法的指標 118
三、直接的客觀測量法的優點與局限性 120
第五節認知負荷測量的未來趨勢 121
一、首步診斷法與快速查證法 122
二、認知負荷的區分測量 123
三、未來認知負荷測量中新技術的運用 125
第六章認知負荷理論在教學設計中運用的實證研究 129
第一節教學設計中的認知負荷評價量表比較 130
一、研究背景與緣由 130
二、研究方法 133
三、結果分析 136
四、討論 146
五、小結 152
第二節空間能力對認知負荷與學習成績的影響 152
一、研究方法 155
二、結果分析 158
三、討論 160
四、結論 164
第三節學習自我調節能力對認知負荷與英語學習的影響 164
一、引言 164
二、研究方法 168
三、結果分析 172
四、討論 175
五、結論 177
第四節實證研究的總討論與總結論 178
一、總討論 178
二、總結論 180
三、實驗研究的不足及未來研究的方向 181
第七章認知負荷理論的未來研究展望 183
第一節進一步完善認知負荷結構模型 184
一、認知負荷最初的結構模型 184
二、認知負荷的新結構模型 186
第二節認知負荷研究的幾個開放性問題 188
一、認知負荷的可加性假設 188
二、心理表征和認知負荷 190
三、認知負荷研究的方法論 191
附錄測驗材料 195
一、研究(一)測驗材料 196
二、研究(二)測驗材料 199
三、研究(三)測驗材料 200
參考文獻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