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融合(cognitive fusion)是接納與承諾療法(Acceptance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病理模型中的核心部分,是指人們的行為受語言法則和思維內容過度控制的傾向,是心理僵化(psychological inflexibility)的表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認知融合
- 外文名:cognitivefusion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臨床心理學
認知融合的概念,認知融合的危害,認知融合的消除——認知解離,
認知融合的概念
當行為是僵化的並更多地受到語言網路而不是所體驗到的環境結果的影響時,我們可以說這個人出現了認知融合。讓我們來看看認知融合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當某個個人體驗出現時,如“我很糟糕”這種想法,他糾結在這種評價中,好像與自己的思想相符。他將自己的體驗與自己本身相聯繫(“我”),好像它與直接的厭惡性(“糟糕”)相符。當“糟糕”(一個隨意的刺激)曾經與迴避的事物有過聯繫——畸形的事物或被社會懲罰的行為——這個人現在已經將自己等同於“糟糕”,現在他的某些刺激功能是與“糟糕”一致的。這種聯繫會引起某些反應——如羞愧、抑鬱與內疚,以及一些要迴避的東西——對“糟糕”具有經典性條件作用和操作性條件作用。與“我很糟糕”這個說法相融合引起的某些心境(諸如悲傷和憂鬱)會制約有價值的行為。
簡單來說,當他常常對自己說“我是一個糟糕的人”。並相信這個想法(與那種想法融合),他將更可能處在一種糟糕的心境下,從而看不到自己還有過上快樂生活的機會。他可能無視在自己身上發生的有積極意義的事情。
認知融合的危害
認知融合會使個體自動地提取負性思維事件的字面意義,將負性思維內容、消極自我評價、不正確自我認知等和“事實”混淆起來,沉浸在負性自動化想法中,從而促使或加重低落、抑鬱、焦慮、低自尊等情緒的產生。此外,認知融合還表現為非語言功能過分受到語言規則的支配,導致對事物過度進行抽象、評估,這些過程會導致反應的僵化,從而引發壓力、行為障礙等問題。
認知融合的消除——認知解離
認知融合的反面被稱為認知解離( cognitivedefusion) 。根據ACT理論,若能改變語言和情境的錯誤連線,削弱“語言”的影響力,個體會更好地處理好自己和思維之間的關係,更好地調節當下的行為,由此得以減少因僵化帶來的問題。譬如:“牛奶牛奶”是認知去融合技術的典型練習:治療師和來訪者在短時間內大聲地重複“牛奶”一詞,一段時間後來訪者會發現“牛奶”一詞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而變成了一個單純的辭彙。這個練習使得來訪者體驗認知去融合的含義,理解詞語僅僅是詞語。
此外,學習正念技術也是認知解離的方法之一,為使來訪者更好地掌握正念的技術,治療師將正念技術形象化:要求來訪者想像一隊小人列隊從左耳走出繞過眼前走進右耳,每個小人舉著印有圖片和詞語的牌子,要求來訪者保持旁觀,讓佇列自由行進而不使自己陷入其中。這一過程經常作為家庭作業,可以使來訪者體驗觀察自己的思維與依思維觀察世界的區別。生動的想像使來訪者易於把握正念的有目的的、此時此刻的、不帶批判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