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學派亦譯“認識學派”。強調戰略制定是心理過程的管理學派。從戰略管理創業家學派衍生出來的國小派,借鑑認知心理學研究成果解釋戰略形成過程。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在20世紀90年代得到發展,是當時最流行的戰略管理學派之一,至今仍對戰略管理理論和實踐產生重要影響。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美國西蒙及其《管理決策:直覺和情緒的作用》(1987年)、巴瑞《認知變化、戰略行動和組織重建》、科納及其《組織和個人關於選擇的信息處理觀點的整合》(1994年)。
認知學派亦譯“認識學派”。強調戰略制定是心理過程的管理學派。從戰略管理創業家學派衍生出來的國小派,借鑑認知心理學研究成果解釋戰略形成過程。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在20世紀90年代得到發展,是當時最流行的戰略管理學派之一,至今仍對戰略管理理論和實踐產生重要影響。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美國西蒙及其《管理決策:直覺和情緒的作用》(1987年)、巴瑞《認知變化、戰略行動和組織重建》、科納及其《組織和個人關於選擇的信息處理觀點的整合》(1994年)。
認識學派(Cognitive School)——認為戰略制訂是個思維的過程,強調戰略形成是發生在戰略家心裡的認知過程。,認知學派的研究集中在有關認知心理的四個方面:知覺、概念...
認知主義又名認知學派,是一種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學派的理論相對。認知學派學者認為學習者透過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把各種資料加以儲存及組織,形成知識結構(...
認知學派亦譯“認識學派”。強調戰略制定是心理過程的管理學派。從戰略管理創業家學派衍生出來的國小派,借鑑認知心理學研究成果解釋戰略形成過程。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
認知理論(theories of cognition)是關於有機體學習的內部加工過程,如信息、知識及經驗的獲得和記憶、達到頓悟、使觀念和概念相互聯繫以及問題解決的各種心理學理論。持...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相對立,源自於格式塔學派的認知主義學習論,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再度復甦。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之後,隨著布魯納、奧蘇貝爾等...
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套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
認知學習理論是通過研究人的認知過程來探索學習規律的學習理論。主要觀點包括人是學習的主體,主動學習;人類獲取信息的過程是感知、注意、記憶、理解、問題解決的信息...
認知行為主義是心理學上的一種理論體系, 它是由華生的行為主義開始不斷發展演變,最終由班杜拉提出的理論體系。托爾曼是其發展過程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托爾曼堅持以一...
認知發展理論是著名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所提出的,被公認為20世紀發展心理學上最權威的理論。所謂認知發展是指個體自出生後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對事物的認知及...
認知結構論(cognitive structure)用認知結構及其組織特性解釋學習的心理機制的學習理論。所謂認知結構,就是學習者頭腦里的知識結構。個人的認知結構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
在普通心理學中,認知過程指人腦通過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形式反映客觀對象的性質及對象間關係的過程。...
認知學習理論,是通過研究人的認知過程來探索學習規律的學習理論。真正形成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主要觀點包括人是學習的主體,主動學習;人類獲取信息的過程是感知、...
皮亞傑(瑞士)將兒童和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他認為所有的兒童都會依次經歷這四個階段,新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