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一力飯莊 由河北籍山西省太原市著名廚師 安海(1903-1982)(原名安桂月)創立飯店,獲“老字號企業”等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認一力
- 時間:1903年10月15日
- 榮譽:被譽為華夏餃子之上品
- 作為:“山西十大名吃”
人物經歷,戰火洗禮,發展歷史,
人物經歷
1903年10月15日,河北省清苑縣中冉村的回民老安家,又迎來了一件大喜事,安良田的第三個兒子呱呱墜地,為這個安靜祥和的家庭帶來了無限歡樂。安良田為他取名桂月,取八月桂花與十五滿月之意,時為中農的安良田對這個孩子寄予了無限希望,而事後的事實也證實了這一點,正是他這個老實巴交的小兒子,開創了名滿三晉的“認一力清真餃子館”,讓幾乎所有的太原人一提到“羊肉蒸餃”,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認一力”三個字來。
雖然家境並不寬裕,安良田還是在桂月七歲那年把他送進了私塾,跟隨先生讀書認字,學習孔孟之道。僅僅兩年之後,桂月就拜別了先生回家務農,儘管他非常渴望繼續讀書,但來自生活的壓力已經不堪再為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支付私塾的學費。從那時起,年少的桂月只能一邊務農一邊回憶讀書時的快樂,聽著私塾里同窗們的朗朗讀書聲,他卻再也無法成為其中的一員了。一直到1921年,18歲的桂月已經長成了一個結實能幹的小伙子,他不甘於繼續待在家中務農,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去開創一份事業。春節剛過,他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行囊,跟隨年長他幾歲的同鄉尹常山,到湖北漢口尹家飯館做學徒。臨行前,父親安良田為他改名安海,隨其兩個兄長安長、安河之名,取長河海之意。那個年代,讀過書,能識字的人還不多,再加上安海的勤奮踏實、老實忠厚,漢口尹家飯館的老闆格外青睞這個小伙子,想在日後對其委以重任。但年輕氣盛的安海總想趁著年輕多學點本事,所以在親戚馬山的引薦之下,於1922年1月回到了故鄉河北,到石家莊張家餃子館學徒。直至1926年,23歲的安海終於學成出師,擔任了張家餃子館的廚師。
經過幾年在石家莊的鍛鍊,學得一身本領的安海已經成為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廚師,在當地小有名氣。雖然有了穩定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但孝順的安海總想把遠在家鄉的父母和兄妹接來同自己生活,但石家莊的工作還不足以為他提供這樣的待遇。安海在自己26歲那年,來到了山西太原闖蕩,其間的艱辛可想而知。不久後,安海發現在太原城僅有“清和元”一家清真飯館,還地處南倉僻巷,位於橋頭街一帶的鬧市區在清真飲食業界還算得上是空白,便和同鄉張乾臣、楊士英合夥開了一家名為“一分利”的清真飯館,由他自己擔任經理一職。
經過一年多的經營,安海發現與人合夥經營並不是長久之計,加上與合伙人在經營理念上的分歧,他決定創辦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清真飯館。由於多年來的資金積累,安海終於在1930年,創辦了完全屬於他個人資產的“認一力清真餃子館”。
戰火洗禮
餃子館的名號是安海之父安良田從伊斯蘭教義“認主獨一,主力無窮”中提取“認一力”三字而得名的。由於比鄰鬧市利於掛客,交通便利宜於進貨,“認一力”可謂占盡了天時地利,而獨特的餃子餡配方和熱情周到的待客理念,又讓“認一力”集聚了不少人氣。餃子館主營牛肉蒸餃,還經營喜慶宴席和傳統的清真菜餚,有五六十種之多。“認一力”的餃子皮薄餡大,肥而不膩,入口流汁而味道鮮美,從而招得顧客盈門,食者無不叫好,聲譽遍及并州,生意發展十分火爆。由於多年在外學習和經驗的積累,安海在飯館的經營上獨樹一幟,從創業到鼎盛,在百餘平米的店堂空間中,因陋就簡,精心安排生產、服務、賬房等人員,各得其所,各使其能,一人多用,忙而不亂。
1938年的“七七事變”之後,太原淪陷,人民遭殃,百業受挫,“認一力清真餃子館”也難逃厄運,安海便舉家遷往陝西西安,試圖在那裡重開舊業。哪知日寇戰火燒及西安,難民成堆,背井離鄉更難生存,一家老小十多口人想要餬口極為不易,經過一番磨礪,終於在西安東大街重新開起“認一力清真餃子館”。三、四年之後,日子漸漸穩定,據從太原來西安的人說,太原的局勢已穩定,生意也好做了,因割捨不下太原的舊門面和熱情的老顧客,便把西安的飯館轉讓給他人,舉家遷回太原。
1942年,安海重回太原,儘管“認一力”的門面一直在苦苦支撐,卻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繁華,百感交集之下,安海決定重振“認一力”。但手頭僅有轉讓西安店面獲得的6000元法幣,根本無力修葺已瀕臨破產的“認一力”,便向同鄉李坤山借款。李坤山看安海老實忠厚,又具備振興民族事業的氣魄,毫不猶豫地幫助他湊足了資金。
儘管安海恢復了“認一力清真餃子館”的經營,但那時的太原民不聊生,市場蕭條,物價飛漲,且不少物品被日寇霸為軍品,牛就是其中之一,一般商賈很難買到。無奈之下,安海只好改用牛羊肉各半來調製餃子餡,並且煞費苦心,不斷地調劑配料,精細製作,保住了信譽,維持了生計。日寇投降後,內戰爆發,如履薄凍的安海面臨了更大的困難,局勢不穩,原材料的購買極為困難,且戰火連年,久經風霜的“認一力”又在解放太原的戰爭中因臨近的“德豐書局”被炮火擊中而引發火災,形勢岌岌可危。那時的餃子餡已變成單純的羊肉餡,只是因為有秘傳的藥料能夠去膻增香健脾助消化,且口味尚且不錯,“認一力”才在絕境中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發展歷史
解放後重現繁華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經過戰火洗禮的太原城顯得更加珍貴,“認一力”也終於迎來了復興。安海於1949年9月5日正式向太原市人民政府建設局申請了“新建字第44號,在橋頭街61號原址重建二層樓房,門面房三間”的許可證,又於1950年5月申請了“新建字230號,改建橋頭街61號院內東房三間”的許可證。1952年11月22日,安海向太原市人民政府私營企業管理處申請登記“認一力清真餃子館”獨資營業執照。
為了貫徹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線,積極回響黨和國家政策,“認一力清真餃子館”於1954年10月1日與太原市公私合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合營,公派郝仲甫擔任總經理,安海任副經理。同年12月,根據陳雲副總理提出的“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對公私合營經濟、集體經濟、私營經濟、個體經濟採取統籌兼顧各得其所的方針,對私營經濟採取‘四馬分肥’的方針即:對私營企業盈餘分配的辦法‘交納國家所得稅;企業積累;職工福利金;資本家分紅。’”“認一力”至此走上了社會主義新型公私合營企業的道路。
半年後,國家對已實現公私合營的企業進行了清產定股工作。這項工作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堅決貫徹“公平合理、實事求是”的清理原則之下而實現的。這時,“認一力”私方副經理安海由於擁有飯館設施所有權及流動資金,定股2400元,被定為資本家,並降職為面案工人,也因為這一定位,使安海在十年之後的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
被定為資本家後,安海身心俱疲,身患高血壓等病症,於1962年10月至1963年11月期間在家養病,12月病癒後恢復工作,繼續從事面案工作。他於1972年12月5日向政府申請退休,得到批准後,在1974年5月13日辦理了退休手續,基本退休工資定為40.25元,所建二層樓門面房由太原市房地產公司經租,由此結束了其轟轟烈烈一生的飯館經營生涯。渡過了一段清貧的歲月之後,安海於1982年3月23日因病逝世,享年79歲。直至逝世也未能摘去資本家的高帽,抱憾終生。
老字號遭遇新時代窘境
現如今,“認一力清真餃子館”早在風雨飄搖中經歷了幾代改革,更名為“認一力飯莊”。“認一力”最鼎盛的時期是在九十年代中期,1993年的年營業額達到了223萬元,經濟效益在太原飲食服務總公司下屬各分公司中排名第一。這一年,“認一力”的牛羊肉蒸餃被當時國家貿易部評為名吃,“醋澆羊肉”評為名菜,“認一力”同時被授予了“中華老字號”的稱號。而在1995年之後,隨著餐飲業市場的迅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認一力飯莊”逐漸走向了沒落。別人都在圖謀發展,“認一力”卻因為企業設施設備的陳舊老化、人員負擔的日益加重、機制體制的滯後以及餐飲市場逐漸南移、消費群體日漸減少等種種因素影響,經營進入了一種“維持”狀態,面對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顯得無所適從。
“認一力”是中國餃子行業繼瀋陽老邊餃子之後的第二家老字號企業,被譽為華夏餃子之上品,卻在如今遭遇著尷尬的境地。而提起“認一力”,老太原人仍是抑止不住的驕傲,“買東西到開化寺,吃餃子去認一力”也流傳著民間百姓對這個老字號的青睞。是體制的束縛,還是經營理念的落後?“認一力”的改革方向何去何從?太原人期望著“認一力餃子”重現往日輝煌,體現其作為“山西十大名吃”的尊貴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