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心麗

詹心麗

詹心麗,女,1958年9月出生,福建省南平市人,中共黨員,1982年廈門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曾任廈門大學副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詹心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南平市
人物履歷,任免信息,成長經歷,走出書香之家,吸血的螞蟥,奪得“高考狀元”,

人物履歷

1976年3月參加工作,曾任廈門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校友總會副理事長,校婦委會委員,廈門大學團委副書記,廈門大學海外函授學院國際教育中心留學生部副主任,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留學生部主任、直屬黨支部書記、院長等職。
詹心麗
2012年11月至2018年07月,任廈門大學副校長。

任免信息

2018年7月12日,教育部研究決定:免去詹心麗的廈門大學副校長職務。

成長經歷

走出書香之家

詹心麗生長在一個書香之家,父母都是大學教師,本該過著幸福的童年生活,然而,“文化大革命”的到來,使詹心麗的家庭遭遇了巨大變故。“文革”開始,父親被扣上了“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成為“牛鬼蛇神”隊的隊長。他所從事的心理學專業被貼上了“唯心主義”的標籤。每每看到父親在大庭廣眾之下戴著高帽被批鬥,紅衛兵們肆無忌憚地羞辱他,詹心麗和姐姐都非常傷心,總是哭著跑回家。 1970年,不到12歲的詹心麗隨全家被下放到平和縣南勝公社前山大隊的埔邊生產隊,據說這是大隊里最窮的生產隊。到生產隊的第一天,生產隊長帶詹心麗們來到了詹心麗們的“新家”。他讓農民把牛棚里的牛全牽走,打掃一遍後,告訴詹心麗們:“生產隊里現在騰不出房子,你們先將就在這裡住下吧。”看到這種情況,母親當場流下了眼淚,苦苦哀求生產隊長再想想辦法,不要讓三個孩子跟著大人一起受苦。後來,詹心麗們又搬到土樓里的一間祠堂里,據說那間祠堂曾經吊死過人,當地人為了避邪,都不敢走近,但詹心麗們一家6口人相依為命在這裡生活了好長一段時間。 姐姐大詹心麗一歲,和詹心麗一起在前山大隊國小五年級同班讀書。父母經常被叫到離家五六里路的公社所在地集中學習,接受教育。詹心麗倆每天輪流上學,不上學的就負責照顧家裡82歲的外婆和5歲的小妹。早上6點多起床,挑水、砍柴、煮飯,小小肩膀攬下所有家務。詹心麗永遠忘不了那一幕,一天父親拖著受傷的腿,拄著拐杖在田埂上走著,一個趔趄使他整個人摔倒在田裡。突然之間,詹心麗感覺自己長大了,懂事了。往日那書香門第里的幸福小花朵已不復存在,現實逼迫著詹心麗們快快長大,去面對生活的磨難。 剛到農村時,詹心麗和姐姐因不會說本地方言,遭到農民孩子的排斥,他們經常丟石頭來欺負詹心麗們。但懂事的詹心麗們從來沒有向父母哭訴什麼,因為他們的內心比詹心麗們還痛苦。 詹心麗一家逐漸適應了農村生活。上了南勝中學後,詹心麗與姐姐和農民孩子一樣,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田間勞動,打著赤腳在地里幹活。到高中畢業時,詹心麗已經能挑一百來斤重的擔子,儼然成為一名“農村姑娘”。

吸血的螞蟥

1975年夏天,詹心麗高中畢業了。詹心麗的知青生涯拉開序幕。父親原本不同意詹心麗去插隊,因為他擔心他們有機會調回城裡後,只留下詹心麗一人在農村。但17歲的詹心麗和那個年代的年輕人一樣滿懷著激情,一心想著繼續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為了表示詹心麗的決心,詹心麗還在中學食堂門口貼了一張決心書,上面寫著“毛主席揮手詹心麗前進,上山下鄉幹革命”。
走進新廟生產隊,詹心麗真正當上了農民。勞動強度雖然比中學時更大,但詹心麗欣然接受鍛鍊。當地農民不太相信詹心麗是城裡長大的孩子,因為詹心麗並不嬌氣,跟農村孩子一樣會吃苦,並努力學會了各種農活。搶收季節時,詹心麗站在水田裡,忙碌地將堆成小山似的稻穀傳遞給在打穀機上打穀的農友,無暇顧及腿上那一隻只吸血的螞蟥,只有利用打穀機停歇的間隙,在手上吐一口唾沫,把腿上的螞蟥拔下來丟掉。挑大糞澆灌甘蔗是詹心麗們經常乾的農活,一天大概要挑40擔才能掙得8個工分。甘蔗長得有人高,詹心麗們穿梭於甘蔗林中澆灌大糞,糞勺上粘著糞便,粘到蔗葉上,蔗葉上的糞便又粘在臉上……
下鄉期間,鑒於詹心麗的表現,詹心麗被評為知青先進代表,還被選為大隊的團總支副書記。

奪得“高考狀元”

無論詹心麗怎么努力,都脫不掉“臭老九子女”的帽子,也從來不敢奢望有機會被推薦上大學。家庭成份不好成為詹心麗心裡始終揮之不去的陰影。 恢復高考的訊息傳來,家裡最興奮的是父親。父親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們能夠上大學,甚至像他一樣獲得更高的學位。1977年的秋天,他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在讀書無用論的年代,在上大學無望的日子裡,父親還是希望詹心麗們能多讀點書。在父親的指導下,詹心麗閱讀了大量的文學“禁書”,如《三國演義》、《紅樓夢》、《悲慘世界》等。家裡曾保存有一大幅《水滸傳》108將人物圖,父親把圖鋪在床上,指著圖中的人物逐一給詹心麗們講解。父親嗜書如命,家裡8大箱的書一直跟隨著詹心麗們全家人。下放農村前母親本想把這些書暫存在城裡的親戚家,但父親堅決不同意。每年春季,父親都要詹心麗們把他的藏書翻出來曬曬太陽,8箱書籍擺滿了農家門前的場地,成了村裡的一道風景。
由於有了些文學功底,詹心麗鼓足勇氣參加高考,並報考廈門大學中文系。中學時詹心麗沒學過歷史,博學的父親為了讓詹心麗記牢歷史紀年表,還編了幾段順口溜便於詹心麗記憶。詹心麗雖然複習時間不多,但還是充分利用每分鐘。白天詹心麗照常勞動,晚上在煤油燈下苦讀。第二天走在田埂上,腦子裡還在琢磨著昨晚解不開的那道數學題。在父親的耐心輔導下,詹心麗考出了334分的高分,成為縣高考狀元,被廈大中文系錄取。 這其中還有一段小插曲:高考分數出來以後,詹心麗的數學成績是26分。詹心麗一看到這個分數就知道肯定出錯了,因為數學向來是詹心麗的強項,縣裡模擬考時詹心麗還考了第一名。於是,詹心麗高中的班主任邱煜琨老師多方托人到地區教育局查到詹心麗的試卷,原來是工作人員記錯了分數,將76分看成了26分!詹心麗至今還非常感激邱老師!得知詹心麗考了個縣狀元,父親高興得不得了。父親是解放前中山大學的心理學碩士,“文革”前就已是心理學界的知名學者。他雖然專業是心理學,但博學多才,文學歷史、天文地理都有所涉獵;他興趣廣泛,會拉小提琴,會唱京劇;他的許多學生至今仍記得他精彩生動、風趣幽默的講課。然而,在“文革”中,他的身心受到了極大的摧殘,更談不上才華和專業的施展。他把他的追求和書生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粉碎“四人幫”後,父親回到大學從事心理學教學科研,不久就病倒了。1990年,他帶著太多太多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詹心麗的姐姐和妹妹都考上了大學,妹妹還在廈大化學系讀了博士。詹心麗三姐妹都實現了他老人家的願望,九泉之下的父親應該可以含笑瞑目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