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學傳

詹學傳

詹學傳(1101年-1189年),男,北宋宰相,是較有名的愛國忠臣。因宋帝屈辱求和、投降金國,詹學傳被迫隱居在今廣東省大埔長治鄉長興(長窖)村,以教學為生,給世人留下美好的聲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詹學傳
  • 出生日期:1101年
  • 逝世日期:1189年
  • 職業:北宋宰相
  • 朝代:北宋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爭議,

人物簡介

詹學傳(1101—1189),字成宗,號正峰,生於江西省南豐州廣昌縣。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主戰主降兩派鬥爭劇烈,詹學傳力主抗金。京都淪陷,欽宗被俘,學傳攜眷南遷,初至福建省寧化縣石壁村設館講學,當時家住油(尤)溪縣的朱熹,便在這裡向學傳拜師求學。幾年後,學傳又南遷至海陽縣長窖村(長治鄉長窖村)定居。
學傳生性溫純,天資聰穎。22歲中進士。曾出任山東省聊城縣令。在任期間,為官清正,秉公執法,不畏權勢。任內曾發生一起事件:當地一惡棍強姦殺人,又移屍嫁禍他人。學傳受理此案,依法將其處以極刑,為百姓除一大害,當地民眾莫不交口稱讚。後擢經略安撫使,累官至閣直學士、中書侍郎加太子太保,官居一品,夫人劉氏亦誥封為一品夫人。
關於學傳的生平,所遺資料不多,朱熹有《祭詹侍郎文》一篇(見《朱子大全》)。今摘其中一部分,俾了解學傳生平之大端:“……朱熹謹致奠於近故經略閣學侍郎詹公之靈。嗚呼!……惟公粹美之資,得於天稟,孜孜問學,樂善不倦。其尊聞行知之效,見於日用之間者,在家在邦,隨事可紀。……晚登從班,出鎮南服,急於救弊,以綏其民,不暇計百全之利,而其害有出於意慮之外者,上雖不獲已於積毀之言,然暫謫而亟還之,則既有以知公之無罪矣。眾亦鹹謂商度財利,鉤校米鹽,本非所以煩儒學老成之士,莫不冀公之復起,而有以卒究其所學之蘊也。不謂歸未及門,而遽以病告,稅駕未幾,而遂至於不起,此則有志於學者所以嘆息流涕,而遺恨於無窮也……”學傳於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卒於家,終年89歲。

人物生平

詹學傳,相傳是閩粵交界一帶詹氏始祖,派下後裔為數眾多,散布於粵、閩、台等地。
《大埔文史》(第九輯,第56-59頁)有《詹學傳》一文,第一次以正式文獻方式發表了他的生平事跡。該文稱詹學傳曾經進士及第,“累官至閣直學士、中書侍郎太子太保,位居一品”,並敘述詹學傳與李綱同朝為官、共同抗金作戰,還敘述詹學傳是朱熹的老師,而且朱熹在詹學傳死後曾為其寫祭文(《祭詹侍郎文》),等等。該文影響很廣:網上各種關於詹學傳的表述,有些詹氏族譜中對詹學傳的表述,均受到該文影響。但是,該文的主要敘述是粗糙的,其考證不嚴,錯誤跌出,不足採信。以下詳論之。
《詹學傳》這篇文章說:“詹學傳,字成宗,號正峰,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9月出生於江西南豐州廣昌縣陂頭鎮。他一出世,父親詹尚文即為其命名‘成宗’,取承祖接代、榮宗耀祖之意。”(《大埔文史》(第9輯),第56頁 )。但是,在《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搜尋“詹學傳”、“詹成宗”、“詹正峰”,均沒有任何結果;搜尋“詹尚文”,也無結果。
《詹學傳》說:“學傳於二十一歲鄉試考中舉人,二十二歲(1123年)會試中進士。出任山東遼城縣令。他為官清正廉明,秉公執法,不畏權勢。任內當地曾發生一起犟姦殺人案。有個惡棍犟姦殺人,又移屍嫁禍他人。學傳受理此案,不顧個人得失,依法將其處以極刑,為民除了大害,當地百姓,莫不交口稱讚。學傳深得朝廷寵信,旋任經略安撫使。後又提調入宮,累官至閣直學士、中書侍郎加太子太保,位居一品。夫人劉氏亦誥封一品夫人。”這裡同樣有許多疑點:(1)21歲鄉試考中舉人,22歲(第二年)會試考中進士,這在考試制度上是否有可能性,存疑。(2)這篇文章說,詹學傳“出任山東遼城縣令”。但是,在百度搜尋“遼城縣”,歷史和現在都似乎無此地方。“遼城縣”可能為“聊城縣”之誤? 如果詹學傳曾任聊城縣令,那么,《聊城縣誌》或《山東通志》中應該至少有記載“詹學傳”的名號。但是,《文淵閣四庫全書》卻沒有出現詹學傳的名字。(3)從“縣令”(七品)直接升任“經略安撫使”(級別非常高的封疆大吏),這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詹學傳曾任經略,那么是什麼地方的經略,對此該文毫無提及。
《詹學傳》把“詹學傳”與“李綱”相提並論。可是,在《文淵閣四庫全書》搜尋“李綱”得到3230個結果(可能有重名的,但大部分應該指向北宋末年的那位名臣李綱),搜尋“詹學傳”得到0個結果。《詹學傳》把詹學傳說成朱熹的老師,但是史書未見朱熹與詹學傳交往的任何描述。如果詹學傳果真曾經位居“中書侍郎”這樣級別的高官,與朱熹果真有這樣密切的師生聯繫,在《文淵閣四庫全書》必能搜尋到其名號。
《詹學傳》說:“南宋淳熙十一年(1189年)7月,詹學傳便在長窖村病逝。享年89歲。次年,朱熹到福建省漳州任知府後,聞此噩耗,即不遠長途,爬山涉水,徒步奔赴長窖村祭師,撰寫《祭詹侍郎文》,以表深切悼念。”但是,實際上朱熹悼念的“詹侍郎”不是“詹學傳”,而是浙江人“詹儀之”。據《文淵閣四庫全書》多處記載,詹儀之是浙江遂安人(今屬於淳安縣)。例如:“詹儀之,字型仁,遂安人,紹興進士,平居以問學為事,淳熈中知信州,時朱子呂祖謙俱在鵞湖;儀之復往辨問,無虛日。及帥廣東,以濂溪舊治立祠曲江。後論廣塩官鬻之[?],上嘉之。除吏部侍郎,權知靜江,討平安化蠻,巳中蜚語,安置袁州,歸卒。”(《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卷二百三十四。註:標點為編者所加,下同。)朱熹《祭詹侍郎文》中稱呼“詹侍郎”的職位是“經略、閣學、侍郎”,這三個官職稱呼均適合詹儀之。因詹儀之曾任“廣西經略”,故稱其為“經略”;“閣學”指“館閣學士”,詹儀之作為進士,充作某閣的學士,也很自然;詹儀之曾任吏部侍郎,故稱其為“侍郎”。朱熹與詹儀之的交往在《文淵閣四庫全書》其他地方可以查到許多相關信息,而朱熹與詹學傳的交往在《文淵閣四庫全書》一點信息也查不到。
《詹學傳》文章中出現的一些信息,有些很具體,譬如詹學傳的生卒年、名號、父輩、子嗣。這些信息是從哪裡來的,該文作者沒有做出任何說明;其中或許有部分表述是可信的,但是,把詹學傳跟李綱扯在一起,跟朱熹牽上關係,則完全是錯誤的。同時,“中書侍郎”之類的官職,也是可疑的,理由同上:如果詹學傳與朝廷、李綱、朱熹有這么密切關係,官階這么高,他的名號在《文淵閣四庫全書》中一次都不出現是完全不可能的。

人物爭議

總之,詹學傳歷史上極有可能是確有其人,而且大埔、饒平、龍巖、台灣等地詹氏承認他為祖先,應該也是有歷史傳承的、基本可信的;而至於他的具體身份、官職和歷史貢獻,目前沒有充分可以採信的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