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44年,詹姆斯·安德森出生於美國
華盛頓州斯波坎。
1970年,獲科羅拉多大學物理與天文地球物理學
博士學位。
1978年,加入
哈佛大學,擔任羅伯特·P·伯登大氣化學教授。
1982年,被任命為Philip S. Weld大氣化學講座教授。
1985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92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98年,當選美國哲學院院士。
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擔任哈佛大學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系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詹姆斯·安德森所領導的安德森研究小組解決了物理科學與全球氣候變化交叉點的四個領域:(1)自由基鏈式反應維持的化學催化作用,這些反應決定了地球平流層和對流層化學轉化的巨觀速率;(2)控制氣候的化學、輻射和大氣動力學之間的機械聯繫;(3)設計和開發新的氣候觀測系統,包括太陽能平流層飛機和同溫層巡洋艦飛行系統;(4)從電子結構、分子軌道和自由基-自由基和自由基-分子體系的反應性的微觀角度觀察化學反應性。
詹姆斯·安德森的研究融合了化學、物理學和套用數學的理論方法,以應對全球氣候和能源中日益嚴峻的挑戰。他和他的實驗室還設計了儀器——包括光學、雷射系統、干涉儀、機器人電子設備,甚至是飛機和衛星——來破譯大氣化學如何影響氣候,並確定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在何處以及如何釋放到大氣中(例如,從壓裂井),或者被碳“匯”吸收。安德森和他的實驗室收集了有關北極永久凍土融化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數據。他發現了證據表明,美國中部上空的保護性平流層臭氧層在夏季容易受到臭氧消耗化學反應的侵蝕,使人、牲畜和農作物暴露在紫外線輻射(和更強烈的風暴)的有害影響下。最後,為了證明他對大氣研究和教育的承諾,他和一組本科生開發了一種儀器來測量導致臭氧消耗的平流層化學物質的濃度,而且,他對氯氟烴(或CFCs)的研究向國際社會證明,CFC排放對大氣產生了無法彌補的危害,產生了一項全球協定(稱為“
蒙特婁議定書”)來減少排放。
出版時間 | 作品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
| 《University Chemistry:Frontiers and Foundations from a Global and Molecular Perspective》 | | |
|
2015年10月16-19日,詹姆斯·安德森應
北京大學邀請,對北京大學進行訪問,17日下午,詹姆斯·安德森在
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作題目為“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Climate Change and Global Challenge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between Harvard and Peking University”的“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畫”演講。
人才培養
詹姆斯·安德森認為,每個人都要能懂得這些學科最重要的基礎知識,而不是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學科。其實物理和化學,是人為地被區別開來進行教學的。但是你們要知道,在19世紀,這些都是混合在一起的。可他更希望,每個人都能懂得這些學科最重要的基礎知識,而不是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學科。他甚至很希望其他學科的人,比如經濟、法律、新聞等專業的,也能夠明白,重要的科學進步對於我們的社會、對我們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榮譽表彰
年份 | 榮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國化學學會Gustavus John Esselen化學公益獎 |
| |
| |
| |
| |
|
社會任職
個人生活
詹姆斯·安德森最早的興趣來自他父親那間位於家庭地下室里的小小機械修理店。就是在那裡,6歲的小安德森曾製作了自己人生第一台模型飛機,而他七年級的時候已經在造船了。而每年夏天,他則會和爺爺奶奶在愛達荷州的龐德雷(Lake Pend Oreille)湖邊度過。在那裡,他會修理船隻的舷外發動機,或者建造樹屋、堡壘、木筏、收音機等等。
詹姆斯·安德森的父親是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物理系主任,他也曾在民國期間短暫來北平的燕京大學物理系任教。
人物評價
詹姆斯·安德森因開創性地測量驅動大氣化學的自由基而受到表彰,為保護平流層臭氧層的全球協定奠定了基礎;詹姆斯·安德森的工作和倡導對科學家、政策制定者、學生和社會產生了持久的影響;詹姆斯·安德森是該領域的傑出人物,以其非凡的能力而聞名。(卡米爾和亨利·德雷福斯基金會評)
詹姆斯·安德森對我們理解環境化學的貢獻是非凡而深刻的,我們都從他的工作中受益( “Jim Anderson’s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re extraordinary and profound. We have all benefited from his work.” )(德雷福斯基金會主席H. Scott Walter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