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悲墓

詹大悲墓

詹大悲墓位於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街口樹打鼓台山南100米,占地面積28平方米。墓封圭高1.4米,長3.5米,寬2米。1988年當地政府立碑紀念。詹大悲1927年被桂系軍閥胡宗鐸部秘密殺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詹大悲墓
  • 地理位置:湖北黃岡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8平方米
詹大悲墓,生平,生命最後時刻,

詹大悲墓

詹大悲墓位於蘄春縣蘄州鎮街口樹打鼓台山南100米,墓封圭高1.4米,長3.5米,寬2米。1988年當地政府為紀念詹大悲的革命精神而在此建立碑以示紀念。
詹大悲墓

生平

詹大悲(1887~1927),原名培瀚,字質存,湖北蘄春人。1909年任《商務報》主筆,不久參加革命團體文學社,任文書部長,同時創辦《大江報》,武昌首義勝利後,任漢口軍政分府主任。1913年“二次革命”時,在武漢策劃反袁,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任-候補中央執委、-中央政治會議武漢分會委員、湖北省財政廳廳長等職,與0人親密合作。1927年被桂系軍閥胡宗鐸部秘密殺害。
詹大悲湖北蘄春檀林鎮詹山村人(原田橋鄉詹山村)。著名的革命派報刊活動家。1907年考入黃州府中學堂,加入證人學會,倡言革命。1908年到漢口,加入革命團體群治學社,並與宛思演等人接辦了漢口《商務報》,使《商務報》成為“湖北革命團體創辦的第一個機關報”,詹為主筆。1910年12月任《大江白話報》主筆。詹大悲與孫中山關係非同一般。
1913年,任國民黨漢口交通部部長、湖北省議會議員。宋教仁被刺後,力主武力討袁,並聯絡原文學社社員楊王鵬等,組成改進團,密謀在漢首先發難。“二次革命”期間,在江西、南京積極參加討袁軍事活動,失敗後亡命日本。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與王憲章等回上海策划起義,事敗,再度避走日本。翌年護國運動爆發後返國,擬策動湖北討袁起義,抵滬時被捕入獄,袁世凱死後獲釋。1917年7月南下廣州,參加護法運動,嗣由孫中山派往四川,爭取川軍劉湘援鄂,出任四川援鄂軍鄂西總司令部參贊、秘書長,參與援鄂戰事。1920年協助孫中山重組軍政府,並任桂林大本營宣傳員。1922年曾追隨孫中山討伐陳炯明。次年任廣州國民政府參事、刑事審判委員。1923年1月,詹姓續修宗譜,詹大悲請孫中山撰寫了譜序。1923年10月,他參加起草了《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此前,詹大悲通過湖北同鄉李漢俊參加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活動。[3]
1920年8月,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成立,因為詹與孫中山的關係較好,在社會上影響大,因此大家認為他不公開為宜,一般也不參加黨的會議,黨的指示精神由聯繫人傳達,詹大悲以後就一直按這種方式執行黨的任務。

生命最後時刻

被喻為“著名的革命派報刊活動家”的詹大悲在其鬥爭生涯中始終把報紙作為鬥爭的重要陣地。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發動反革命政變,詹大悲一面利用自己的身份將“在漢被捕的共產黨嫌疑分子二三百人全部釋放”,一面在《漢口民國日報》、《楚光日報》等報刊上反覆揭露反動派的罪行,高呼“國共兩黨合作萬歲”。
1927年11月,桂系軍閥胡宗鐸、陶鈞部殺進武漢,12月17日上午,詹大悲得到反動派偵悉董必武潛伏地點的情報,立請潘怡如設法轉告董。下午5時許,武漢衛戍司令胡宗鐸會同日巡捕將詹大悲、李漢俊、潘怡如等逮捕。詹大悲對大家說:“如倖免,一定繼續革命!”,當晚9時許,詹大悲、李漢俊同時慷慨就義。次年詹大悲歸葬故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