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與產生
概念
話題作文,是一種用一段導引材料啟發思考,激發想像,用話題限定寫作範圍的作文題型。“話題”就是指談話的中心;以所給的話題為中心,並圍繞這箇中心內容而進行選材寫出的文章就是“話題”作文。這類作文題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觀點,內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體裁不限。“話題”作文其實只是提供了一個話題, 即規定了表達的中心內容,而不限制取材範圍和
表達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話題為內容的開放式命題與以往的命題作文相比較,它的好處是給考生寫作的空間更大,發揮的餘地更大。在高考題型中話題作文出現的機率最高,一般考生多以寫議論文為主。
產生
自1999年“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樣的以“話題”形式為內容的高考作文出現以來,“話題”作文作為一種全新的考查模式,越來越受到學生、老師、家長和社會的關注。(《
套用寫作》(月刊)2001年第6期第52頁)考生可以根據材料所提供的內容,或聯繫實際,或發揮想像,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事;可以自主選擇文體,或
議論,或
記敘,敘談自己對事物的認識,表達自己真實的感情,使考生在寫作上有了自由馳騁的空間。
注意事項
話題作文往往不限文體,允許考生
自由發揮。但是,不限文體並不等於不要文體。話題作文的“文體不限”其實是指不限於一種文體,讓學生有選擇文體的自由。
當你選定了一種文體時,還得按照這種文體的特點來謀篇布局進行寫作。有的同學觀察能力強,生活積累豐富,不妨將生活中精彩的片斷
擷取出來寫成一篇生動感人的
記敘文;有的同學想像豐富,擅長編寫故事,不妨寫寫童話、
寓言或
科幻小說;有的同學
邏輯思維能力強,擅長
推理,不妨寫成一篇理據充分的
議論文;有的同學感情細膩豐富,不妨寫成一篇優美抒情的
散文,肯定會非常出色。
二、縮小範圍
話題作文只提供寫作的話題,而沒有
中心、材料、結構、文體、語言等等的限制;給了考生一個比較開放的構思空間,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話題,縮小寫作的口子,就會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給的話題多么寬泛,我們都要善於縮小“
包圍圈”,要選擇一個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個人、一樣物品、一種感受、一點看法等等,集中筆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選擇的話題角度寫細寫深寫透,做到“
以小見大”。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俗話說:“題好文一半”。話題作文允許自己擬題目,因此,我們要努力提高擬題水平,力爭使自己擬的題目準確、
凝鍊、
含蓄、新奇,使閱卷老師“一見鐘情”。
四、善於聯想
話題作文是一種開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開手腳,盡情地馳騁在想像的空間,善於多方位地展開聯想,這樣,才能生髮出豐富多彩的思路來。比如話題“風”,你可以聯想到自然界的風:
微風、
大風、狂風、
颶風、龍捲風等等;你還可以聯想到社會風氣:拍馬風、送禮風等等;你可以聯想到一種
像風一樣的流行時尚:
金庸熱、
韓寒熱等等;你甚至可以聯想到假如你是風,假如你遇到風等等。
五、寫出新意
話題作文,既然是應試作文,總得給評卷老師一個好的感覺,得到—個好的分數。因此,寫出特色、寫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寫作時,要善於“
獨闢蹊徑”,也就是要求我們在立意上要有獨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選材上要有獨到的眼光,不陳題舊話;構思上要獨具匠心,不四平八穩,波瀾不驚語氣上要有獨到的魅力,不平鋪直敘泛泛而談。
擬題技巧
近幾年,給材料自擬題作文,成為高、中考的一種重要的命題方式。可是有許多同學由於平時缺乏鍛鍊,考場上擬不出也擬不好作文題目,因而就寫不出成功的文章。那么,怎樣才能擬好考試作文題呢?除平時多讀多練外,掌握一定自擬作文題目的技巧技法,也是很重要的。現介紹五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借、仿、拼、抽、代。
“借”,就是從古今中外名文佳作或身邊生活中借現成的題目,巧妙地運用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文章上來。如
高爾基的《
母親》,
魯迅的《
故鄉》,他們前後都有人用。你“借”我也“借”,越“借”越好,真可謂同題不同文,神韻別具。在考場思緒緊張時用此法最好。
“仿”,就是按別人用過的文題的格式,仿造一個符合自己所需要的作文題目。例如:《
回憶我的母親》可仿寫成《回憶我的國中生活》,《想和做》可仿寫成《學與思》等。
“拼”,就是把相關的幾個題目中的有效成分,拼湊起來產生一個新的作文題目。有的“拼”意義,有的“拼”詞語,有的“拼”用法。如1990年高考作文題有人擬為《
花與刺》,而又有人在此基礎上“拼”上“聯想”二宇,擬為《花與刺的聯想》,可謂錦上添花。
“抽”,就是從所給材料中,抽取關鍵的詞語或短句作為作文題。如1990年高考作文中,就有人從所給材料中抽取了“花”“刺”“姑娘”三個詞語而擬成一個極有文采和吸引力的作文題《花·刺·姑娘》。
“代”,就是在時間緊,擬不出滿意的題目的情況下,可先擬一個代替,待全文寫完後再確定,或者在寫作過程中因靈感觸發而突然想出一個好題目。如“談……”“記……”“介紹……”等。當然,以上五種方法在考場上往往不是單獨使用,而常常是綜合運用,那樣會擬得更快,擬得更好。
舉例
A、樹,與人類相生相伴的樹。各種各樣的樹;有形的樹,無形的樹。有人栽樹,有人毀樹。人們為樹而禮讚,又為樹而嘆息。樹,寄託著人類熱切的希望;樹,蘊涵著人類豐富的感悟。提起樹,會有說不完的話題,會有自由飛翔的遐思……
請以"樹"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記敘,可描寫,可議論,可抒情;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在上述例題中,"樹"就是談話的中心,談話的內容,談話的由頭,只要考生所寫作文與"樹"有關,都算切題。
B、有一則寓言,在文學家、科學家、企業家和哲學家聚會時有人提出用一句話描述、讚美世界。
文學家讚嘆說:這世界真是太美了!
科學家認真地說:這世界最珍貴的是探索。
企業家興奮地說:這世界充滿了商機。
哲學家沒說話,沉思後在紙上畫了個"?"和"!"。
請以上面的寓言或其中某個人的話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C、以[題目設定]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陰暗的角落,孤獨的群體,人們不去注意、不去關心,甚至會忽視,但是這些人們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會出人意料地發出明媚的光芒,讓人們徹底改變對這些角落的看法。
請以“明媚的角落”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體自選,立意自定。
[文題詮釋]
命題作文的審題首先是找到關鍵字,弄清關鍵字之間的關係。
這個作文題目中的關鍵字有兩個:“角落”與“明媚”。角落是指兩堵牆或類似牆的東西相接之處的凹角。角落比較偏僻,比較隱蔽,不容易發現,由此可以引申為比較偏僻的地方,不受重視的人或物等。明媚是指景物鮮明可愛、明亮動人,可以引申為內心充滿陽光,心靈美好,品質高尚等。
兩個關鍵字缺一不可,但題目是一個偏正型短語,應突出修飾限制部分。行文要有主有次,重點突出“明媚”,可以表述為:雖然是角落。但是很明媚。
[立意角度]
概括來說,這個命題作文的立意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靜態角度與動態角度。靜態角度是指雖然是角落,但有明媚之處;動態角度是指本來是角落,但後因一個人的出現,或因一件事的發生,而變得明媚了。具體立意列舉如下:
1 寫一個地方。可寫某一地方地處偏僻,經濟不發達,但有著淳樸的民風、古典的氣息、美麗的傳說。或是某位名人的故鄉,可以稱為明媚的角落;也可寫某個荒涼偏遠的地方,因某人的出現,或某件事的發生,或某項政策的實施,從而變得美麗富饒。
2 寫一個人或一類人。可虛實結合,寫某人處在角落,不受人重視,但他有著純潔的心靈、美好的品質,或寫他經過個人努力取得了驕人成績,都可以稱為明媚的角落。也可寫一類人,如下崗工人、清潔工等不受人重視的邊緣人群,他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可以稱作明媚的角落。
3 寫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如某人內心世界孤寂消極,因某一個人的出現或一件事的發生而變得充滿陽光,活潑開朗起來,他的內心變成了明媚的角落。
4 編寫歷史故事。歷史上有很多文人,官場失意,被貶到偏遠的地區,但他們並沒有消極頹廢,而是開朗樂觀,有所作為,造福一方,給偏遠的地方帶來明媚的陽光。
可寫的角度很多,如同學們可寫城中的一角——書店,家中的一角——書桌,它們都可看作是明媚的角落。
[寫作文體]
文章易於寫記敘文或
敘事性散文,通過寫人記事,突出角落的明媚。也可寫議論文,可立意為生活中不受人重視的人或物也有明媚之處,我們要善待角落,或者要善於轉變角落。
特點
相關性
話題作文必須與話題相關,一般情況下,話題作文的要求只規定話題的範圍,而不限定作文的
主旨。
自由性
這是話題作文最大的特點。考生在題目、選材、文體、想像空間上有極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
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題目自由。所給話題可以不作題目,考生可以自擬題目。但所擬之題最好能體現文體的特點。
2.選材自由。只要是選擇與話題相關的寫,都有效。
3.文體自由。話題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詩歌外,考生可自由選擇
記敘文、
說明文、
議論文或戲劇等文體。
4.想像自由。話題作文在題目、選材、文體等所賦予考生廣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但要注意想像深度。總之,話題作文縮小了對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餘地和想像空間。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發揚自己的長處,寫出自己的個性,體現出自己的創造力。
形象性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話題”式作文就是要讓學生馳騁於形象思維的空間,表現中學生豐富的聯想與想像能力。因為“話題”式作文更有利於形象思維的涌動,學生盡可以放開手腳,海闊天空,任意翱翔。他們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想像的空間,也可以任意展開聯想的翅膀,“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套用寫作》(月刊)2001年第6期)
審題
把握好題目的關鍵所在於審清話題的限制,確定什麼能寫什麼不能寫.其次要審內涵,搞清話題的
引申義.最後要審
提示語,因為提示語是引出話題的材料.
區別
①話題作文提供一個寫作範圍,所供題目僅僅起提示內容指向的作用。而
命題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寫作內容的中心(當然命題本身是話題的除外)
②話題要求所寫內容與之相關即可,而命題作文一般要求緊扣標題。
③話題作文的寫作範圍一般來說遠遠大於某些命題作文。
④話題作文作者可以自擬文題,而命題作文作者當然不能另命文題。
⑤話題作文範圍廣,十分好寫。
⑥命題束縛性較強,相對來說發揮餘地小。
五個技巧
一要全面,審清命題的所有信息要素。新話題作文文題的表述一般由導語、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構成。對這三部分用語要全面關注。尤其是“要求”用語,其內容往往涉及
角度、擬題、
文體、字數、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剛性要求,不可逾越,如2009年高考天津卷“要求”後的1至3點和第5點,而第4點則是一個善意的提示:“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材料表述有時會表明題型如“以‘我說90後’為話題”,有時則比較模糊,需要藉助有關信息參比才能半端出題型,如遼寧卷材料表述的第一節“513網上論壇。主題:明星代言”,它意味著以“明星代言”為話題寫文章。
二要深入,審清話題概念的內涵、外延甚至一些隱含信息。還以“我說90後”為例,其中“90後”應指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而不能理解為時間、時代、社會等。“我”意味著文章應以第一人稱表述,是寫個人的認識,但不是寫自己,並且第一人稱還可以用“我們”來表述。“說”導向的文體應該是議論文,是要求作者發表對“90後”群體的感受、看法和評價。
三要分析,審清材料的內容、含意以及不同的角度。如遼寧卷“明星代言”,應圍繞“明星代言”現象衍生出“小主題”或要點,如誠信、責任、道德與利益、法制等。抓住這些要點便於圍繞中心從不同角度逐層論述。而天津卷“我說90後”材料中“嘉許”、“擔憂”、“詮釋”三個關鍵字則是三個並列的角度,最好選擇其中一個進行敘事或評說,不要將幾個糾合在一起,以至纏繞不清。
四要推求,審出話題背後的“命題意圖”,以便有針對性地選擇寫作策略和方案。高考其實是一種社會行為,既要教育考生,又要引導輿論,自然應有積極的命意。話題或文題只是一個“視窗”,它要引導考生張望社會、世界和人生。因此我們應以正確的思維方式聯繫社會熱點,推求命題意圖。比如“我說90後”這個話題,是要讓考生了解、認識自己所處的這個群體,正視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意識到自己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以便更好地健康成長。而“明星代言”這個話題,將材料和社會熱點如三鹿奶粉事件聯繫起來則能推出其“引導考生關注社會民生的熱點問題,學會辯證思考和分析社會現象,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批判意識”的命題意圖。
五要抓“點”,這樣便於選擇恰當的切入點、合適的文體、合理的思路,形成最佳寫作方案。比如“我說90後”,材料中那三個關鍵字,你只需選擇一個以最佳化的方案展開;而其中的“說”,明眼一看,議論文便是最合適的文體。再如“明星代言”,抓住五則材料的要點,可快捷地理出文章的合理思路。當然也可以抓住其中一個方面如道德自律或法制監管深入剖析,形成最佳方案。
訓練策略
轉變寫作觀念
話題作文比
命題作文和命意作文帶有更多的創造性,關鍵是對話題要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銳的反映力、流暢的表達力。這就需要“深挖洞”“廣積糧”。“深挖洞”即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砥礪自己的思維品質。思想的獲得需要用生命去體驗,需要用閱讀去滋養。“廣積糧”即廣泛地儲備寫作素材,培養深厚的文化底蘊。考察近幾年的高考滿分作文,除了有獨到的見解、獨特的表達,就是有豐富的材料,閱卷的感覺真像品海味大餐、滿漢全席。為此,在書山題海中
蹣跚的高三學生要 多搞活動。如時事短評,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社會,把握時代的脈搏;搞“無理辯三分 (鐘)”的活動,以鍛鍊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開辦讀書(文)長廊,讓學生飽讀詩書。高三複習要多給學生提供些思考的話題,如交友、奉獻、寬容、機遇、磨難、
風度、青春、自由、財富、競爭等,或師生共同搜尋話題,引導學生去捕捉觸摸掃瞄探究,以提高認識,積累感受。
訓練和指導
①引導學生觀察社會,關注時代,開啟作文的源頭活水。 現在仍有一些學生進入高三之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教輔書”。其實,國事家事窗外事已經事事入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人口、環保、資源、網路……都應納入自己的視野,應該真實、真切、真摯地關注感受和體驗生活,有了生活的源頭活水,才能縱橫捭闔,才能左右逢源,才能遊刃有餘,才能寫出文質兼美的文章,才能在眾多的考生中一花獨秀,
出類拔萃。況且,近年的高考鼓勵創新,創新從何而來?創新從對生活的細心觀察來,從對生活的認真思考來。對此,
章熊先生早就指出“作文的創新來源於觀察分析能力和求新意識”。在書山題海中
蹣跚的高三學生,仍需多一分激情,關注時代,多一分理智,感悟生活。
②加強擬題方法的指導。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內容和讀者情感心理之間的第一個接觸點,是讓人一見鐘情的因子,也提供給讀者窺視文章內容的獨特視角。文不對題,眼睛無神,總是缺憾。為此在閱讀複習中宜集中展示1—6冊課文標題,讓學生從 直觀的展示中吸納營養;作文訓練中集中羅列作文選尤其是高考佳作的好標題,讓學生自己領悟模仿;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各種文體的擬題方法,如:
公式式、
聯想式、
論點式、
論題式、
論辯式、
關係式、
比喻式、
借代式、
引用式、
擬人式、
仿用式、
迴環式、
呼告式、
故事式、
套用文式、
對聯式等。
③強化多角度
立意。立意即確立寫作意向,是表述自己的思想認識,是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意”是文章的靈魂,意勝則
文勝。作文立意的四字訣為:準,切題不離題;深,深刻不膚淺;穩,穩妥不走險;新,新穎不俗套。為此,要啟動開放思維:多向思維、多角度思維、輻射思維、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多想,沿著話題的順向逆向側向作發散思考;圍繞話題作類(是什麼)、因(為什麼)、果(會怎么樣)、法(怎樣才能)的
揣摩;對於話題進行情理的聯想。儘可能把應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尋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選穩,穩中選優,優中選深,深中選新。
④加強對聯想、想像能力的開掘。“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科學家的這句名言,對於作文更為適用。想像力豐富的考生面對話題“一而能多”,寫起文章放得開 ,內容充實富於文采;想像力貧乏的考生,面對話題“一”就是一,寫起文章文思枯竭、平 淡無奇。因此高三備考要加強學生聯想想像力的開掘。例如圍繞話題“路”想到“一條充滿
舐犢 之情的夜歸路”“愛心滋潤我的求學路”“充滿溫馨的家鄉小路”“羞愧與希望交織 的復讀之路”“榜上無名的腳下之路”,由“迷路”闡發“人生需要指引”的道理,由“ 人生岔路”想到“人生岔路關鍵的僅有幾步”,由“路的變化”展示“時代的發展”,由“ 再就業之路”表達“放下架子調整心態,再就業並不難”的道理,由“掌聲響起來的成功” 發表“汗水鋪就”的感慨,由“平路泥濘路坎坷路”闡發“平路腳印淺,泥濘路腳印深”的人生感悟,由“一段
上坡路”寄寓“走出人生的困境”,由“跌過腳的一段路”比喻“走出人 生挫折”,想到高速公路作高速的暢想……引導學生圍繞話題事物作相同、相近、相關、類比、對比、因果等聯想;圍繞話題作思前想後的追想,作虛擬性的構想,作前因後果的推 想,如由鮮花推想到種子推想到果實,作一廂情願的幻想等。
平常也要練
①要努力做到思想內容深刻透徹。凡事往高處站一站,往深里想一想,帶些哲理性和思辯性,
行文力避第一思路。引導學生多思多想多疑,讓學生的思維“發岔” ,將事物聯繫起來加以考察,
由表及里(由外在深入其內在),
由淺及深(從細微處發現深刻思想),
由近及遠(由眼前到久遠),
由點及面(從一點發散開),
由實到虛(由現象到本質),
由大到小(由一時到一世,由
微觀到
巨觀),
由此及彼(由此物認識彼物)。將話題向縱深開掘,探索說理的核心。素材的選擇要有一定的深度、廣度和力度。用延宕思維多中選優,優中擇深。古人戴師初曾說:“凡作文發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用;第三番來者,精語也,方可用之。”這種避開第一思路的做法可資借鑑。
②要追求生動形象有
文采。生動形象有文采來自文化底蘊,來自知識,來自視野,來自善於聯想,來自巧於借鑑,來自精選的材料,來自深刻的思考,來自句式的選擇,來自修辭的運用。為此要引導學生多品味素短詩文,把學生置於新奇活潑美妙創新的
語言環境之中,在精彩文、精彩段、精彩句的薰染及對其模仿借鑑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語言功夫。如從《散文詩》《
雜文報》《
散文選刊》《
青年博覽》等中選精美篇章。對精彩詩文含其英咀其華,久而久之,口有餘香,可治“假大空”,亦可增加文情辭采。引導學生將仿例造句練著用、用著練,引入文章寫作。1999年一位考生在作文開頭寫道:“我羨慕
李清照的婉約清麗,
辛棄疾的豪放雄奇;我崇尚
曹雪芹的博大精深,
魯迅的沉鬱典雅;我喜歡
趙樹理的樸素自然,
張一弓的淋漓盡致。”起筆幾句很精彩很抓人,其實他就是仿用了現成的句子。我們曾聽過一節關於“人生關懷”的話題作文課,老師要求學生用練過的
仿句寫開頭,不少作文文采斐然。如:“關懷是飄揚在空中的小夜曲,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關懷是照射在冬日裡的暖陽,使饑寒交迫的人感到生活的溫馨。”“失去關懷的人生就像失去控制的船隻,搖搖晃晃沒有依託;失去關懷的人生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飄飄搖搖不知歸宿;失去關懷的人生就像漫漫長夜,
昏昏暗暗,沒有光明。”“同踏一
方土,共頂一片天,我們能夠感受到關懷的暖意在心底流淌,關懷是一種心靈的撫慰,是一種友誼的閃爍;關懷又是春風流動的一絲花訊,炎炎夏日的一片綠蔭。”
③要有“新”的意識。構思往“獨”里想一想,力圖吃“獨食”,想像奇特又合情理,誇張、渲染、虛擬、聯想到位而不過頭,反彈琵琶要自圓其說;材料要保持一定的“鮮”度,見解也才能別具慧眼,才能給閱卷人以新知,才能讓在
文山題海中遨遊的閱卷人興奮起來;體式要注意嫁接、
衍生、
翻轉、
脫胎,顯示“新”意。創新離不開借鑑 ,古人強調“善偷”,那是立意的學習,體式的借鑑,語句的移用和模仿,是化而用之,“偷”後要“
移贓”——有犯有避,推陳出新,顯現自己的個性與真情;而不是生吞活剝,更不是照抄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