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節氣與農業生產為《新農村科普書架系列叢書》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話說節氣與農業生產
- 作者:李從鋒
- ISBN:978-7-5167-0796-8
- 頁數:216
- 定價:27元
- 出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3
話說節氣與農業生產為《新農村科普書架系列叢書》之一。
話說節氣與農業生產為《新農村科普書架系列叢書》之一。內容簡介我國是農業大國,中華民族有著燦爛的農耕文化。二十四節氣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對我國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農業生產中,當溫度、降水、光照等氣象條件適宜...
芒種時節,水稻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降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中國古代農耕作物水分補充依託於天上降水與地上河流,農耕主要集中在降水充沛與江河水網發達的地區。直到現在,這些地區的農民仍按照節氣配合溫度、降水來從事農業...
《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生產》是2008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湘玲、馬思延。內容簡介 本書由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氣象系教授韓湘玲等編著。內容從二十四節氣形成和發展的歷程入手,探討了二十四氣的科學道理,並用現代農業氣候觀點對二十四...
中國古代農業灌溉依託於天上降水與地上河流,農耕主要集中於降水充沛與江河水網發達的地區;這些地區的農民常按照節氣來從事農業生產。穀雨將谷和雨聯繫起來,蘊涵著“雨生百穀”之意,反映了“穀雨”的農業氣候意義。俗話說,“春雨貴如...
農作物的生長發育與光、溫、氣、熱、水等因素密不可分,二十四節氣對當今農業生產仍有指導意義。二十四節氣還是計算數九、暑伏、春社、秋社等時間點的基準。節氣含義 立春 立春,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旦等,為二十四節氣之首,...
驚蟄,是春季第三個節氣。斗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於公曆3月5-6日交節。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
第四篇 二十四節氣與中國智慧 一 歷史悠久的二十四節氣 二 指導農業生產的二十四節氣 三 因應大自然規律的二十四節氣 後記 作者簡介 韓露,河南大學文學學士、中央黨校碩士研究生、副研究館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民間...
大雪節氣與小雪節氣一樣,都是反映氣溫與降水變化趨勢的節氣,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歷史淵源 每年公曆12月7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即為“大雪”節氣。二十四節氣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影響農業生產的氣候要素主要是降水、...
石阡說春是民俗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春詞是石阡人民在生活實踐中的口頭創作,它直抒胸臆,情感真摯,是歷史和文化的縮影。通過春官的說唱,把遠古歷史、生產勞動知識、自然文化訴知後人,代代相傳,從而使燦爛的文明得以傳播和發展。傳承...
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二十四節氣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間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二十四節氣蘊含...
由於中國南北地域跨度大,所以,同樣的小寒節氣,不同地域會有不同的生產農事。在北方,大部分地區田間已經沒有太多的農活,都進行歇冬,主要任務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積肥等工作。而在南方地區則要注意給小麥、油菜等作物追施...
二十四節氣和其他農時節令是我國獨特的創造和寶 貴的遺產。它客觀地反映了我國四季分明的季節、氣候 特點。自古代創立至今已有2000 多年的歷史,一直在 我國及周邊國家廣為流傳,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廣 泛地套用著,可謂家喻戶曉。...
二十四節氣的正規名稱。它是我國傳統曆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業生產更有重要指導意義。二十四節氣 由於農曆是一種陰陽曆而不是陽曆,對農業生產的指導方面存在不足(某一日期對應的詳細季節不確定),我國從很早就注意對太陽周年視...
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中國古代農業灌溉依託於天上降水與地上河流,農耕主要集中於降水充沛與江河水網發達的地區;這些地區的農民常按照節氣來從事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與農事活動》是2007年5月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士高。本書旨在幫助廣大農村農民民眾運用二十四節氣,掌握天氣氣候規律,科學地安排日常生產生活。內容簡介 《二十四節氣與農事活動》是陝西省氣象局農業遙感...
古時中國是農業國家,立冬就和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他節氣一樣,反映氣候變化及相應的物候情況,對農業生產有著切實的指導意義。立冬時節正是南方秋收冬種的大好時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氣,做好晚稻的收、曬、晾,保證入庫質量。立冬後...
“早立秋”節氣,標誌涼爽的秋季提前到來。產生的環境:中國古代以農業生產為主;2、中國古代民間大多數人不知道時令交節的準確時間;3、中國古代以陰曆為主,並不知陽曆為何物。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中國古代的一句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