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版次:2011年12月第1版(2012年10月第二次印刷)
開本:880×1230(1/32)
印張:13.625
字數:35萬
平裝:430頁
ISBN:978-7-5533-2553-4
條形碼:9787533325534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1)第250723號
內容簡介
本書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實踐性,針對新時期以來詩歌創作低迷(尤其是新詩)的局面,作者帶著解決問題的意識,對以王國維“境界”說為代表的意境理論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評判,力爭在繼承的基礎上開拓理論的新境界。 除王國維的“境界”說之外,本書還從總體上對唐代以後中國的民族審美理想趨於柔弱的態勢進行了批駁,批評了以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為代表的以“陰柔之美”為主的美學、詩學境界。追溯傳統詩學的思想精神並希望有所突破,突破“無我之境”、“中和”、“天人合一”等平和思想的束縛和消極,以為當代詩歌的發展找到某種理論上的依據,並重建中華民族以“壯美”為主要色彩的審美理想,是本書的寫作初衷所在。
本書在批判繼承我國詩學史上的諸多理論——尤其是王國維的“境界”說的基礎上,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新的詩學理論——“神味”說,並在書中對什麼是“神味”、“無我之上之有我之境”,如何達到“神味”、“無我之上之有我之境”,能夠達到“神味”、“無我之上之有我之境”的作品有哪些等一系列問題,從多種角度、多個方面進行了闡釋。希望通過這種努力,可以促使我們在今後用一種新的眼光來審視古代文學,從而開創古代文學研究和當代文學創作的新局面。
數十年來,作者以建構新審美理想、突破或超越中國傳統的“意境”理論為宗旨,繼王國維“境界”說提出並系統、邏輯建構了“神味”說詩學理論,並將其延展到所有文藝領域。“神味”說詩學理論從各個方面彰顯了與“意境”理論的不同,如以“有我之境”、“無我之境”、“無我之上之有我之境”為文藝與人生逐次而高的三種境界,改變了“意境”理論在審美理想的高度上主要表現為優美色彩的性質;以“細節”為“神味”的主要表現載體,與“意境”以“意象”為主要載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區別於“意境”建構的“以有限追求無限”的方式,“神味”則主要以“將有限(或局部)最佳化”的方式為根本特徵;以“細節”為表現載體的“神味”不可重複,而以“意象”為表現載體的“意境”在古代詩歌中存在大量重複,造成了難以克服的陳詞濫調現象;“意境”主要是體現文人士大夫格調的大雅之美,而“神味”則是密切聯繫於主體自我提升而必須直面現實世界、民生的大雅大俗之美;“意境”可譬喻為“水中之鹽”(或“水中之月”)的境界,“神味”則可譬喻為“火中之鳳”(或“蜜中之花”)的境界。“神味”說本書書中提出並進行了建構、闡釋,但貫穿了其迄今為止的作者所有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