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舞

詩舞

詩舞是指在傳統舞蹈的基礎上,將詩歌與音樂與之相結合,經過長時間的創新和打磨,形成的具有中華文化底蘊的一種舞蹈。詩舞展現的是典雅、飄逸、含蓄的舞蹈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詩舞
  • 外文名:Poetry dance
  • 風格:典雅、飄逸、含蓄
發展歷程
原始時期
原始時期, 先民為了協同勞動, 增強勞動的節奏感, 無意中創造了原初最簡單的“詩歌”。它們雖然簡短, 卻已具備了詩歌的雛形。在先民節奏緩急有序的呼喊中, 一種音樂特有的律動感也隨之產生。無論是歌詞, 還是隨之產生的音樂律動,在原始時期都服務於勞動, 而勞動動作又受歌詞和音樂的指導, 顯現出一種節奏性, 也就產生了舞蹈的形跡。這一時期, 雖然詩、樂、舞的產生和結合都是一種無意識行為, 但確實是詩樂舞一體的源頭。
周朝
隨著原始社會的終結, 詩、樂、舞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周公制樂舞以教化萬民, 其“《三象》集音樂、舞蹈、詩歌於一體, 禮崩樂壞以後, 音樂、舞蹈皆已失傳。但所用詩歌有一部分流傳了下來, 後被編輯在《詩經·周頌》中”。可見, 在周朝時, 詩樂舞已經被納入正統禮樂教化之中, 成為教化萬民的工具, 具有一套嚴密的禮儀體系。
春秋時期
春秋中葉, 禮樂制度崩壞。“新聲的出現、文士詩的產生、民歌的興盛使詩歌脫離了長期以來對樂、舞的附庸地位, 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 詩、樂、舞走向分化。在分化之後, 詩歌更是憑藉自身的韻律性、結構性、抒情性和靈活性, 走向了獨立發展的新道路。詩、樂、舞從原始時期無意識的一體共生, 到西周時期人為的編制教化, 再到春秋後期的詩、樂、舞分化發展, 已然是各具特色, 達到了既可和諧共存也可獨立發展的新境界。
唐朝
當唐王朝的新紀元開啟之後, 詩、樂、舞實現了自覺的一體共生。它不同於原始時期的無意識同生一體, 也不同於西周時期的教化干預, 而是以一種自由、開放、娛樂性的姿態重新自覺結合到了一起。
現代
如今,這種詩、樂、舞一體共生的舞蹈被大家所接受和傳承,形成了當今的詩舞。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