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為道——關於“打工詩人”的社會學研究

詩歌為道——關於“打工詩人”的社會學研究

《詩歌為道——關於“打工詩人”的社會學研究》是2019年1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暢。

基本介紹

  • 書名:詩歌為道——關於“打工詩人”的社會學研究
  • 作者:劉暢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 頁數:300 頁
  • 定價:10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15478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研究通過打工詩人的詩歌創作活動,分析其面對自身結構性處境的方式,把握當代中國社會變動中個體自我建構的形態及其參與塑造社會秩序的方式,並試圖從社會學的角度理解文學寫作活動的意義。
(一)關於個體面對結構性處境的對應之道,考察了適應型、批判型、創造型三種態度,分析它們的表現形式和文化來源,通過文學活動探索個體與結構性位置之間的張力,也呈現了個體面對社會變動時如何從“文化地層”中獲取精神資源進行自我重構。本研究從個人內在文化體驗的角度理解個體面對結構性處境的方式,通過打工詩人及其詩歌作品對自我、群體、生活方式的反思,探討當代中國社會的精神探索與價值建構。
(二)關於自我的形態,打工詩人身上呈現追求成長的自我、重視人性的自我、注重本真性的自我這三種個人主義的特點,對以往研究認為當代中國社會個人主義的興起以唯我、私慾、無公德等功利型個人主義為主的觀點,構成重要補充。此外,本研究通過詩歌寫作提出用以表述內心精神世界的“詩性自我”,是探索日常互動中“看不見的自我”的嘗試。其中包涵具有完整性和積累性等特點的人性觀念與生活倫理觀念,構成審視與反思社會生活的重要尺度,這是基於中國社會的現實對波蘭尼觀點的進一步探討。
(三)本研究分析了文學活動的社會學含義,提出文學寫作是經由反思自身結構性處境而參與塑造整個社會生活的一項“文化行動”,打工詩人是對中國現代性進行話語介入的文化行動者,其打工詩歌的寫作實際也促進了農民工群體社會境遇的改善。在文學傳統悠久的中國社會,從社會學視角對文學活動進行研究既有必要,也為理解個體如何塑造“形成中的社會”帶來啟發。
在方法上,本研究重視對本土思想資源的利用,試圖將傳統思想資源、當代世界學術積累與當下社會現實關聯起來,有較強的本土化意識和話語主體性意識。此外,本研究在制度、政策、權利等維度之外,關注農民工群體較為個性化的活動及其意義,豐富了關於農民工群體的研究;從文學的角度切入,探索了與主流社會學書寫不甚相同的另一種可能性。

圖書目錄

緒論001
第一章 文學活動中的應對之道與自我建構007
  一 文學:作為應對之道009
  二 中國社會轉型中的個人017
  三 農民工群體的結構性處境與應對方式027
  四 農民工群體的自我表達與打工文學038
第二章 作為表達空間的成立:打工文學的興起043
  一 政府的推動:周敬江與打工文學048
  二 市場的支撐:張信寬與《江門文藝》058
  三 打工者詩歌寫作的發生065
第三章 其人其詩079
  一 其人:對打工詩人的個案調查082
  二 其詩:對詩歌文本的考察方法084
第四章 適應型態度:安所遂生089
  一 個案白描:以文學提升自我092
  二 適應的各種形態100
  三 適應型打工詩歌:希望在未來113
  四 適應型態度的自我建構:成長性自我119
第五章 批判型態度:據理求變129
  一 批判型態度的境遇認知133
  二 批判型態度的詩歌寫作:強化自我與改變境遇144
  三 批判型打工詩歌:質疑與抗議170
  四 批判型態度的自我建構:倫理性自我180
第六章 創造型態度:獨闢蹊徑189
  一 新工人藝術團的文化行動192
  二 謝敏恆:以文學內刊推行文化主張209
  三 鄧拓寧:在城鄉之間尋求自我價值217
  四 創造型打工詩歌:新路的描繪與行走225
  五 創造型態度的自我建構:本真性自我234
第七章 打工詩人文學活動中的自我建構245
  一 上升流動中的自我建構249
  二 從“小我”到“大我”的擴展258
  三 文學中的社會行動與自我重構276
參考文獻280
致謝29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