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詩山書院
- 原名:朱子祠
- 地址:位於南安十二都山頭城東嶽廟後
- 創建時間: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基本信息,發展,
基本信息
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正月,朱熹和將人朝的秘書監、詩人楊萬里遊了武夷山精舍、釣磯等十二景。楊對朱熹蟄居山中7年不受重用深表同情,走後寄來詩作十二詠,其中《精舍》云:“憶我南溪北,千岩萬岳亭;妒渠紫陽叟,詫殺一峰青。”《漁艇》中也有“精舍何曾遠?只在九曲北。漁艇若不來,弱水萬里隔”之句。朱熹讀罷,黯然神傷,便自畫了一幅半身肖像。
畫中的他穿戴儒服,威儀整肅,雙手攏入袖中拱於胸前,似笑非笑,面部鬚髮及右頰耳側七顆面痣清晰可見。並自題云:“從容乎禮法之場,沉潛乎仁義之府。是予蓋將有意焉,而力莫能與也。佩先師之格言,奉前烈之餘矩。唯黯然而日修,或庶幾乎斯語。” 不久,宋·光宗卻意外地派他去漳州為守。是年四月二十四日,朱熹到達漳州。
發展
朱熹於宋·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出生在尤溪城北青印溪南山下的家中。其面部北斗狀七顆黑痣,出生時即有。《搜神記·管略》云:“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傳說北斗星君可主禍福、生死、 富貴。朱熹面懸北斗七星,但在官場中卻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朱熹自繪肖像而不隱去面部七痣,或許有自嘲“北斗下凡無人識”之意。
朱熹的這幅自畫像,後來由16代孫朱玉刻於黑頁岩,高93厘米,寬50厘米,厚3 .5厘米。石刻於1974年4月在建甌豪棟街朱子後裔家中被發現, 1984年因火災毀於建甌文化館。
清末,南安舉人戴鳳儀《松村詩文集·卷十八·楹聯·詩山書院崇祀關帝、開閩王洎土地神聯句》:
“帝之神在天下,忠肝義膽,鹹薦馨香,詎獨詩山供一瓣;王有恩及閩中,辟草披榛,廓清疆宇,宜偕后土永千秋。”
後來,戴鳳儀借為詩山書院崇祀關帝活動撰寫對聯之機,再題:
“惟帝其難之,浩氣忠義,史官休儀一矜字;夫子既聖矣,振頑起懦,後學宣尊百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