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試驗十四號衛星
試驗十四號衛星,是中國研製人造衛星。主要用於開展科學試驗、新技術驗證等領域。2022年9月25日6時55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試驗十四號和試驗十五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
- 遙感衛星十四號
遙感衛星十四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生產的一顆遙感衛星。成功發射 2012年5月10日15時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四號送入太空。測控數據顯示,火箭飛行約750秒...
- 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
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是指中國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三名航天員陳冬、劉洋(女)和蔡旭哲。陳冬擔任指令長。台北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
- “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
自實踐一號作為東方紅一號的備用星起,它承擔了重大的科研任務,截至2020年8月最新發射的是於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成功發射的實踐二十號衛星。有的一組多星,發射時間並非嚴格按照編號順序, 三號、十四號未查到信息,十一號04星、...
- 天舟四號
以下簡稱“航天馭星”)訊息,2022 年 11 月 14 日 06 時 02 分,智星三號 A 星從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彈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航天馭星為衛星提供星船分離後的在軌測試及衛星長期管理階段的測控和數傳服務。
- 人造衛星(環繞地球在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太空飛行器)
1999年10月14日,中國與巴西合作研製的地球資源衛星——資源一號衛星在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從2000年10月到2003年5月,中國共發射了3顆北斗導航定位衛星。從1970年4月24日到2000年10月31日,中國發射了74個太空飛行器,它們覆蓋...
- 試驗十五號衛星
試驗十五號衛星,中國研製人造衛星。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和防災減災等領域。2022年9月25日6時5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試驗十四號和試驗十五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
- 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我國發射第18顆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台北時間2003年11月3日15時20分,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長征二號丁” 運載火箭托舉著一顆返回式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升空。大約十分鐘後,根據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捷報,星箭分離,衛星準確...
- 科學實驗衛星
台北時間2004年4月18日23時5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試驗衛星一號”和搭載的“納星一號”科學實驗小衛星送入太空,這標誌著我國小衛星研製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試驗衛星一號”是我國第一顆...
- 軌道大氣密度探測試驗衛星(2021年10月14日發射的衛星)
此次任務搭載發射了軌道大氣密度探測試驗衛星等10顆小衛星。衛星發射 台北時間2021年10月14日18時5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陽Hα光譜探測與雙超平台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實踐四號衛星
實踐四號衛星(SJ-4)是一顆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是為研究帶電粒子及其效應而研製的專用衛星。1994年2月8日,實踐四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實踐四號衛星上的空間單粒子動態監測計算機通過7個月的空間飛行試驗,為空間輻射...
- 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
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由國家航天局批覆立項,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用戶方為南京大學。2021年9月25日起至10月7日18時,中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面向廣大網友徵集名字。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中國航展)...
- 空間試驗計畫衛星
8、用太空梭子衛星研究電離層在低高度的不規則性( LASlSl);9、恆星地平線大氣色散( 一種空間導航方案);10、近地背景的空間紫外輻射;11、甚高頻射頻的地球背景測量;12、測量電離層極光的紫外特性;13、地平紫外線計畫;14、國防...
- 試驗衛星系統衛星
試驗衛星系統衛星(Experimental Satellite System,XSS)是美國發展的一種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用於研究和驗證低軌道空間非合作目標交會、繞飛以及接近巡視技術,旨在提高空間攻防能力。該系列衛星包含2顆衛星:XSS - 10/11,分別於2003年1...
- 多功能試驗衛星
多功能試驗衛星由軍事科學院負責研製,將在軌對通信、導航、遙感等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2020年8月23日10時27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搭載多功能試驗衛星成功發射。衛星介紹 多功能試驗衛星將在軌對通信、...
- 一箭多星
2022年10月7日21時10分,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用“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厘空間北斗低軌導航增強系統S5/S6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22年12月9日14時...
- 星艦(美國太空技術探索公司研發大型運載火箭系統)
當地時間3月14日,“星舟”(Starship)重型運載火箭在德克薩斯州第三次試驗發射。該公司稱,“星舟”第二級飛船在重新穿越大氣層階段失聯。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火箭和太空飛行器是各國航天發射任務中的“標配”。以中國為例,風雲氣象衛星、...
- 墨子號
2019年2月14日,中國研究人員在美國華盛頓說,“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預計將超出預期壽命、繼續工作至少2年以上,並展開更多國際合作。技術創新 精準控制 墨子號衛星對精準控制的要求非常高,衛星飛行中,攜帶的兩個雷射器要分別瞄準兩...
- 穀神星一號
11月16日14時20分,穀神星一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將搭載的5顆吉林一號高分03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該批衛星主要用於提供商業遙感服務。此次任務是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第4次飛行。2023年1月9日13...
- 實踐十一號08星
實踐十一號08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東方紅衛星公司負責生產,主要用於開展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2014年10月27日,該衛星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被成功發射。發射成功 2014年10月27日14時59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
- 張衡一號
2018年2月5日14時49分44秒,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屬的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46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張衡一號”衛星的首軌下行數據,至14時58分53秒完成總計7.68GB數據的實時接收、記錄和傳輸。之後,中國遙感...
- 天宮二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第二個目標飛行器)
2016年9月9號,天宮二號長征二號F T2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2016年9月14日,天宮二號發射火箭完成長征二號FT2火箭的推進劑加注工作。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16年9月16日,天宮二號實施兩次軌道...
- 羲和號
“羲和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首次在軌套用磁浮技術,旨在完成超高指向精度平台、超高穩定度平台首次在軌飛行試驗 。2021年10月14日18時5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首顆太陽探測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