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詠霜
- 出處:《全唐詩》
- 作者:蘇味道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詠霜》是唐代詩人蘇味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詠霜金祇暮律盡,玉女暝氛歸。孕冷隨鐘徹,飄華逐劍飛。帶日浮寒影,乘風進晚威。自有貞筠質,寧將庶草腓。創作背景聖歷三年、久視元年(700),蘇味道在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
《粉蝶兒·詠霜》是詩人王夫之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問天涯,有幾多寒情冷緒。怕春來、遊絲飛絮,更因風,黏住了,江天紅樹。弄輕盈,勾引教飛去。悄不知,小橋西荒雞催曙。月斜時、揉碎一天珠露,苦恁將,酸風勒住。盡淒涼...
《詠霜二首》是蘇轍創作的古詩。江南雪不到,霜露滿山村。紙被欺氈厚,茅檐笑瓦溫。何曾凝沼淥,有意隔朝暾。底日身無事,高眠不出門。清霜欺客病,乘夜逼窗扉。坐睡依爐暖,細聲聞葉飛。蕉絺空滿篋,砧杵旋催衣。起看庭前...
《搗練子·詠霜》是詩人王夫之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空無際,月無痕。悄悄盈盈上草根。蜻蛚逼窗鐙影綠,愁人不道不消魂。作者簡介 王夫之(1619一1692),字而農,號姜齋,湖南衡陽(今湖南衡陽)人。明崇禎舉人,明亡不仕,築土...
《瑣窗寒·詠霜》是黃之雋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不信連宵,江楓葉葉,染來都媚。芳華換眼,做冷裝晴天氣。俏無人、三更四更,碧空洗刷青如水。借小窗月色,高檐風影,畫成寒意。此際。渾難睡。想茅店板橋,定催人起。淒淒向...
《詠霜詩》是南北朝詩人張率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駟見視乾度,鐘鳴測地機。秋冬交代序,申霜白綏綏。原野生暮靄,階墀散夕霏。徘徊總嚴氣,悵望淪清輝。平台寒月色,池水愴風威。凝陰同徂夜,遰雁獨歸飛。縈叢亂蕪絕,繁林紛...
《搗練子詠霜》是明末清初詩人王夫之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空無際,月無痕。悄悄盈盈上草根。蜻蛚逼窗鐙影綠,愁人不道不消魂。作者簡介 王夫之,字而農,號姜齋,衡陽人,學者稱船山先生。明崇禎壬午舉人,永曆時官行人司行人。入...
《粉蝶兒詠霜》是明末清初詩人王夫之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問天涯,有幾多寒情冷緒。怕春來、遊絲飛絮,更因風,黏住了,江天紅樹。弄輕盈,勾引教飛去。悄不知,小橋西荒雞催曙。月斜時、揉碎一天珠露,苦恁將,酸風勒住。盡...
聖歷三年、久視元年(700),蘇味道在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任上,期間寫雜詠詩《詠霧》、《詠虹》、《詠霜》、《詠井》《詠石》五首。 作者簡介 蘇味道(648- 705), 趙州欒城人。九歲能文,二十歲舉進士,任鹹陽...
《摸魚兒·詠霜》是詩人王夫之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向深秋、蘆花風起,吹散一天珠露。六銖仙袂新裁薄,剪落冰絲千縷。輕盈舞。還只恐、素娥鏡里深相妒。欲留教住。柰晴色窺人,斷雲送暖,驀地催歸去。更誰念,暗壁吟蛩正...
《詠霜朝城上烏》是唐代詩人王拊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霜旦早暉通,城烏漸颺空。聲喧高疑外,曲韻楚琴中。樓寒映曉日,竿迥噪朝風。雖狎金墉上,猶畏虎賁弓。作者簡介 王拊,生平無考。《文苑英華》卷二八五、卷三...
筆名 戀雪詠霜 原名 蘇雪蓮 性別 女 所屬門派 新浪原創派 作家留言 戀戀風塵,雪舞天涯 作家介紹 有作品散見於《散文選刊》、《散文詩》、《歲月》、《散文風》、《散文家》、《共鳴》、《幹部文摘》、《半月選讀》、《走向世界...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霜筠亭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霜筠亭》是宋代蘇轍創作的五言絕句。林高日氣薄,竹色淨如水。寂歷斷人聲,時有鳴禽起。
《傾城謀:天價棄女》是連載於百度小說的一部古代言情類網路小說,作者是詠霜。內容簡介 仿佛是溺在水中的感覺,周圍一片冰涼……作品目錄 楔子 第一章 青城酒家女 第二章 真真假假 第三章 不得不回 第四章 初到花城 第五章 ...
蘇味道還用近體詩形式創作一組詠物詩:《詠霧》《詠虹》《詠霜》《詠井》《詠石》。且看其中一首《詠虹》:詩中注重形象的描繪、用典、藻飾和音律對仗。全詩八句皆對,音律和諧。“紆餘”“窈窕”都是疊韻連綿詞,富于樂感。詩人...
唐 蘇味道 《詠霜》:“自有貞筠質,寧將庶草腓。”唐 元稹 《和東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韻(次本韻)》:峻節高轉露,貞筠寒更佳。託身仙壇上,靈物神所呵。清 王夫之 《連珠》之五:“天籟無假於宮商,貞筠不爭於柯葉。”...
”南朝齊謝朓《七夕賦》:“金祇司矩,火曜方流。”唐蘇味道《詠霜》:“金祇暮律盡,玉女暝氛歸。”其他說法 蓐收,為秋神,也叫紅光,掌管落日。左耳有蛇,乘兩條龍。是為白帝少昊的輔佐神,有人說蓐收為白帝之子。
暮律,讀音是mù lǜ。意思是古以十二律與十二月相應,暮律謂一年之末,多指冬季。解釋 古以十二律與十二月相應,暮律謂一年之末,多指冬季。出處 唐 李嶠 《槐》詩:“暮律移寒火,春宮長舊栽。”唐 蘇味道 《詠霜》:“金祇...
瞑氛 瞑氛,讀音是míng fēn。意思是夜色。解釋 夜色。出處 唐 蘇味道 《詠霜》:“金祇暮律盡,玉女瞑氛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