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德兼備,初時頗得寵幸,但成帝後來移情於趙飛燕,班婕妤自請遷往長信宮與太后同住,在那裡度過了寂寞而淒涼的歲月。成為了歷代詩人歌詠的一個題材。但本詩的構思卻非同凡響,詩人並非泛泛地歌詠其事,而是抓住了長信宮中草這一小小的景物,即小見大,即物見人,在這一習見的題材上,翻出了令人難忘的新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詠長信宮中草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作品出處:玉台新詠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庚肩吾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委翠似知節,含芳如有情。
全由履跡少,並欲上階生。
作品賞析
“委翠似知節,含芳如有情”深秋季節,當班婕妤在長信宮庭院中漫步之時,她看見本來的滿園青草如今都已色衰翠減,一片枯黃。這些草兒仿佛知曉節令一般,當秋風漸緊、嚴霜頻降臨之時,便收斂了它的翠色。但陣風吹過,枯草叢中飄來陣陣余香,似乎這些微小的生物,並不甘心自己的青春的消隕,還希望有情之人來親近自己的芳澤。這兩句運用了擬人手法,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是一種移情之筆。小草“知節”而“委翠”,與班婕妤見成帝寵愛趙飛燕而自請遷長信宮以避禍,不是很相似嗎?小草雖然枯萎,卻依然“含芳如有情”,與班婕妤的氣質高潔,和她雖備受冷落,卻不忘對成帝的一片舊情,不是頗為相似嗎?當人們詠讀這些詩句,對小草致以深切同情的時候,便自然而然會對導致小草凋零的惡劣氣候產生憎惡之感。嚴霜、寒風扼殺了小草的生機,而帝王的喜新厭舊,使班婕妤這類宮廷女子的青春與生命過早凋零,不也像風霜一般的殘酷逼人嗎?不過,小草隨“委翠”卻仍“有情”,因為宮廷中的女子,除了期待皇帝的眷顧,別無出路;從詩人來說,則是遵循了“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詩教。
正因為“有情”,因此班婕妤對成帝雖心懷怨尤,卻依然沒有絕望。據《漢書.外戚傳》,班婕妤在長信宮曾作賦自悼,中有“潛玄宮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闥扃。華殿塵兮玉階苔,中庭萋兮綠草生。......神眇眇兮密靚處,君不御兮誰為榮?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只因不忘舊情,因此每日俯瞰殿前石階,祈盼看到成帝履跡。本詩的後二句,應當是從這裡化生出來的:履跡日日如此稀少,以致於中庭的草兒蔓延滋長,簡直要向石階延伸過來了。這無聲的生長著的小草,正是含有無限哀怨的班婕妤的象徵。在這裡,詩人不著一個怨字,而巧妙地給無感情的小草賦予感情,使女主人公的滿腔愁怨,表現得更為深婉,從而也更能令讀者為之低回感嘆、黯然神傷。
此詩:前二句以草比喻女子氣質之高潔以及命運之不幸;後二句則隱以草比女子無盡之愁思。雖同為長信宮中之草,但前後寓意所指不同,這就使得這首短短的小詩,亦包含了相當豐富且耐人尋味的寓意。
作者簡介
庾肩吾(487-551)著有《書品》一篇傳世.載至從漢到齊梁時擅真草書者123人,分九品加以評論,與謝赫的《畫品》具有同樣的重大意義。他對書法演進持發展的觀點,認為古體之魚鳥篆乃“無味之奇珍,非趣時之急務”,而“惟草正疏通,專行與世,其或繼之者,雖百代可知”,對楷書、草書在書法發展中的地位特別予以肯定。文章將張芝、鐘繇、王羲之三人並稱為上之上,給予很高的評價,並相比較,說:“張功夫第一,天然次之。”“鐘天然第一,工夫次之。”“王工夫不及張,天然過之;天然不及鐘,工夫過之。”其中提出了工夫和天然兩個標準,也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