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王大娘戴竿

《詠王大娘戴竿》是唐代大臣劉晏的作品。此詩描述了唐玄宗勤政樓前觀賞百戲的熱鬧場面,讚美了王大娘過人的力量和高超的技藝,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開元盛世時期高度發展的文化藝術和安寧祥和的社會環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詠王大娘戴竿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劉晏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詠王大娘戴竿
樓前百戲競爭新⑴,唯有長竿妙入神。
誰謂綺羅翻有力⑵,猶自嫌輕更著人⑶。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樓:指勤政樓。百戲:指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
⑵綺羅:指婦女穿的有紋彩的絲織品,此處指王大娘。翻:反而,反倒。杜甫送趙十七明府之縣》詩:“論交翻恨晚,臥病卻愁春。”
⑶著:一作“著”。

作品譯文

勤政樓前百技競賽,各自展現自己的高超與魅力,而王大娘的長竿更是鶴立雞群,驚險美妙無比。
誰能料到婦女反而更有力氣,頂著長竿猶自嫌輕,還要在上面頂個木山,叫人在山上翻滾歌舞。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公元724年(唐玄宗開元十二年)。此詩題下有註:“《太平御覽》云:唐明皇御勤政樓,大張樂,羅列百技。時教坊有王大娘者,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狀瀛洲方丈,令小兒持絳節出入於其間,歌舞不輟。時晏以神童為秘書正字,方十歲,帝召之,貴妃置之膝上,為施粉黛,與之巾櫛,令詠王大娘戴竿。晏應聲而作,因命牙笏及黃紋袍賜之。”《明皇雜錄》也有類似記載:唐玄宗在新落成的勤政樓前舉行歡慶活動,觀賞百戲,有個教場藝人王大娘表演了戴竿技藝。她頭戴百尺長竿,竿上面還有做成仙境模樣的木山,並讓一名小男孩在山上表演歌舞節目。這時才10歲的劉晏已做了皇帝的秘書正字,被唐玄宗詔於樓中,楊貴妃就讓神童劉晏針對勤政樓下百戲爭新和王大娘頭戴百尺竹竿的精湛表演作一首讚美詩。劉晏應聲而作了此詩。

作品鑑賞

“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竿妙入神。”前二句展示了一幅讓人驚嘆的畫面。王大娘那細細的長竿頂著那么大的一座木山,還有一個小孩子在山上翻滾出入,真夠刺激。而著一“唯”字,更有“萬綠叢中一點紅”之妙。
“誰謂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後兩句進一步寫出王大娘超乎常人的力量與神妙絕倫的技藝。“誰謂”的反問語氣更突出了人們的驚訝詫異,增強了情感的表達效果。
此詩不僅再現了唐玄宗勤政樓前人們觀賞百戲的熱鬧場面,對王大娘過人的力量和神妙的技藝表示了由衷的讚嘆,而且從一個側面展現了盛唐時期文化藝術的高度發展和社會環境的安寧和諧。據《太平御覽》記載,劉晏寫下此詩,博得了唐玄宗、楊貴妃等人的一片讚頌,唐玄宗非常高興,賞賜了劉晏一制象牙笏和一領黃紋袍。

作者簡介

劉晏,字士安,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東北)人。七歲舉神童,授秘書省正字。累官殿中侍御史,遷度支郎中,杭、隴、華三州刺史。尋遷河南尹,入為京兆尹,再拜戶部侍郎,舉顏真卿以自代。曾任吏部尚書平章事,領度支鹽鐵轉運租庸使。坐事罷相,諸使如故。以轉運為己任,開三門渠津遺蹟,歲運米數百萬石,以濟關中。理家儉約,而重交敦舊。視事敏速,乘機無滯。在職十餘年,權勢之重,鄰於宰相。後為楊炎誣構死。《全唐詩》收其詩二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