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渫井得金釵

《詠渫井得金釵》是湯僧濟的詩作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詠渫井得金釵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湯僧濟
作品全文,注釋,作品賞析,

作品全文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邊①。
摘花還自插,照井還自憐②。
窺窺終不罷③,笑笑自成妍④。
寶釵於此落⑤,從來不憶年。
翠羽成泥去⑥,金色尚如先。
此人今不在,此物今空傳。

注釋

①露井:無覆蓋的井。
②自憐:自己憐惜自己。
③“窺窺”句:她照了很長時間。
④妍:美麗。
⑤釵:金釵。
⑥翠羽:翠綠的羽毛,與釵相配而成首飾。

作品賞析

很久很久以前,大約有將近一千五百年光景吧,不知在生命地方,有人在淘井時,從井底挖出一支金釵。釵上用鳥羽做成的飾物已然腐爛成泥,而金子的光澤卻猶燦然如新。拾得金釵的人,大概只是為意外的收穫而欣喜吧?詩人聽說這訊息,卻傷感動情,想起那戴金釵的人。她怎么會將這珍貴的飾品落入井中?本來有多種可能。詩人卻假設了一個最動人、最有詩意的情節——一個倡家女子在井邊顧影自憐,丟落了她的金釵。之所以如此假設,是因為在魏晉南北朝詩歌中,“倡家女”的形象被習慣地賦予了某些特定的內涵:她們年輕、美麗、多才多藝,渴望感情滿足而總是不能得到;她們一到盛年就被人冷落,因而對青春年華格外珍惜。對她們而言,生命似乎格外短暫。詩中出現的倡家女,大抵是帶著傷感意味的。
這個倡家女,清晨起來,在綴著露珠的井邊,摘了一朵花兒,自己插到鬢角,又對著井水照自己的身影。“窺窺終不罷,笑笑自成妍”,用詞很淺,但卻抓住了年輕女子在身旁無人時候自憐自惜的神態,寫來十分生動、真實。照著照著,不覺頭上的金釵漸次鬆動,驀然落到了水裡。那女子對此有何反應?作者不再寫下去了。需要注意一點:金釵落井,在這裡不僅僅是詩題所要求的說明,而且是一個更深層的暗喻。美好的生命雖令人珍惜,卻終將隕落的傷感。金釵在女主人公笑靨如花之際落水,便是這種暗示。
多少年過去了,金釵依舊,井邊的人兒又去了何方?作者雖然沒有明寫,“翠羽成泥去”其實已作了象徵的交代。“此物今空傳”,只是令人徒然地想像世間曾經有過一個美麗而年輕的生命罷了。
感嘆人生短暫,是詩歌中最古老的主題之一,亦是人類永遠不能擺脫的困擾。魏晉南北朝詩中,這方面的內容尤其突出。本詩不同一般作品的地方,在於它所描繪的情節,特別美麗動人,引起的感嘆,也格外淒涼;再則,它的情節完全出於詩人的想像,又在這詩中覆上了一層朦朧如幻的情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