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炎光延萬里是三國時期阮籍所作的五言詩。內容形象押韻,感情豐富。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詠懷
炎光延萬里①,洪川盪湍瀨②。
彎弓掛扶桑③,長劍倚天外④。
泰山成砥礪⑤,黃河為裳帶。
視彼莊周子⑥,榮枯何足賴⑦?
捐身棄中野,烏鳶作患害⑧。
豈若雄傑士⑨,功名從此大⑩!
作品注釋
①炎光:日光。
②湍瀨(tuúnlài團賴):水流沙石之上叫作湍,也叫瀨。這句話的實際意思即指大水在沙石的河灘上流著。
③扶桑:傳說中的神樹名,據說太陽每早就從這棵樹上升起。說法詳見《山海經》、《十洲記》。
④長劍句:宋玉《大言賦》:“長劍梗邰伲葩倚天外。”以上二句是用弓掛扶桑,劍倚天外來襯托此篇所寫的“雄傑士”的形象高大。
⑤砥礪,磨刀石。二句是說,和“雄傑士”的形象比較起來,泰山小得如同一塊磨刀石,黃河窄得象一條帶子。《史記·高祖功臣侯者表》:“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這裡襲用其句。 ⑥莊周:戰國時期的唯心主義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虛無隨化,是沒落階級的代言人。著有《莊子》。
⑦榮枯:本意是開花和枯萎,一般引申為生死、興衰等含義。
⑧《莊子·列禦寇》云:莊子臨死時,囑咐門人們待他死後把他的屍體丟在曠野上,不必埋葬。門人說,怕讓烏鳶啄食。莊子說,埋下去叫螻蟻食,拋在上面叫烏鳶食,為什麼要偏待烏鳶呢?以上四句是說,莊子雖然達觀,但也不能長生不死;死後拋於曠野,也不能逃避烏鳶的啄食。
⑨雄傑士:阮籍所幻想的能擺脫人世,超然於天地之外的人物。他的《大人先生傳》就是描繪的這樣一個形象。
⑩功名:這裡指道德名聲。從此大:指一直響亮地傳下去。
作品鑑賞
魏晉之際,天下多故,政治嚴酷,名士多有生命之憂。自古以來困擾著人們的生命倏忽如逝水的憂慮更迫切地擺在人們的面前。面對人生短暫之憂,吃藥求仙者有之,以擴展生命時間之長度;瘋狂享樂者有之,以增加有限生命的密度。這幾乎已成了當時士大夫企圖擺脫生命之憂的兩種基本生活態度。但是,在詩人阮籍看來,這兩種消極的人生態度並不能從本質上超越人生的短暫,所以,《詠懷詩》中雖有大量憂生之嗟的作品,也有表現如何超越人生短暫的積極態度,提出不同於以上兩種生活態度的積極主張的作品,這就是《詠懷詩》第三十八首《詠懷·炎光延萬里》、第三十九首《詠懷·壯士何慷慨》兩首詩。它們抒發了詩人慾建功立名、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以為只有功名和事業才能擺脫人生的榮枯,只有忠義和氣節才能流令名於千古,從根本上超越生命之短暫。
第三十八首《詠懷·炎光延萬里》前六句以象徵的手法,描繪了詩人心目中“雄傑士”的形象。開篇“炎光”二句出語恢弘,渲染出了一個極為雄闊的環境,為下四句直接描繪“雄傑士”的活動提供了一個無比壯闊的空間。這一聯作為起句,橫空而來,奠定了全詩併吞宇內,包舉八荒的氣勢。“彎弓”二句寫“雄傑士”的活動。“扶桑”是傳說中東海日出處之神樹。全句是說“雄傑士”把彎彎的弓弦掛在扶桑樹上。“長劍”句是說“雄傑士”把長劍倚靠在天外。字面上看這句出典於宋玉《大言賦》,實則與前一句一樣,是以極度誇張之語刻畫了“雄傑士”無比高大的形象。這種誇張明顯帶有象徵意味,所以大膽奇特而又不失之險怪,它與前二句壯闊的空間描寫在氣氛上十分諧和,更增強了此詩涵渾六合的壯浪氣象。接下“泰山”二句是寫“雄傑士”眼中所見。因為“雄傑士”形象無比高大,所以在他眼中,高高的泰山好像只是一塊磨刀石(砥礪),長長的黃河也似乎只是一條衣帶。這二句出典於《史記·高祖功臣年表序》中的“封爵之誓”:“使河為帶,泰山若厲(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但誓詞乃是表示黃河不能成為帶,泰山也不能成為礪,故功臣後裔將永遠享國的意思。阮籍借用這二句卻賦予了新的意義,仍是為了烘托“雄傑士”的高大形象。
以上六句總的說來是刻畫“雄傑士”的形象,詩人是藉以表現自已超越生命短暫的積極人生主張,即下文的“功名從此大”的意思。“視彼莊周子”以下四句是用了《莊子·列禦寇》篇中的故事:莊子將死,他的學生要厚葬他,莊子卻主張不要棺槨的天葬,學生們說,天葬會被烏鳶食屍,莊子卻說:“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莊子的回答本是很曠達的了,但詩用此典卻是表達詩人自己的人生態度,即人生無論是生(“榮”)還是死(“枯”)都不足倚憑,到頭來誰還不是為烏鳶螻蟻所食呢!僅從此四句看,似乎詩人與莊周子對人生的態度沒有什麼區別。莊子之榮枯不足賴就是齊生死,即視生死是同一的,沒有什麼區別;阮籍雖從莊子的故事中也看出“榮枯何足賴”,卻並不如莊子那樣以生死為同一的虛無,他實際上要超越生死之界線,建立永恆的“功名”。
所以,最後詩人用“豈若雄傑士,功名從此大”二句點明主題,收束全篇。他承認莊子的命題:“榮枯何足賴”,但又指出:生命並不僅僅是一從生到死的過程;雄傑之士便是以其“功名”,延續了自己的存在。回顧開頭的描寫,便可以看出這一形象,實際是超越肉身生死的象徵。
關於這首詩古今多以為詩人是鄙薄“功名之輩”,黃節先生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他說:“‘雄傑士’——即指上掛弓、倚劍、礪山、帶河——功名之輩。‘豈若’二字,有不與為伍意。亦猶傳所云:‘不與堯舜齊德,不與湯武並功’也。”以為詩人用“豈若”二字否定了“雄傑士”,而實際上詩人是說“莊周子”的人生主張不如“雄傑士”的人生態度那樣真正超越了生死之限,建立了永恆的功名。當然,阮籍在《詠懷詩》也說過否定功名的話,但這大都是在他感覺到功名無法實現的時候。
作者簡介
阮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