詒

詒是一個中國漢字,讀音為yí、dài。形聲,從言,台(yí)聲。(dài)本義:欺騙。有贈與,給與的意思。《左傳·文公六年》等均有相關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詒
  • 意思:贈與,給與
  • 拼音:yí、dài
  • 部首:訁
字形結構,字詞釋義,古籍解釋,

字形結構

鄭碼:SZJ,U:8BD2,GBK:DAB1
筆畫數:7,部首:訁,筆順編號:4554251
易混字:(zhì)

字詞釋義

(詒)
傳給:~訓。
贈與,給與:“~爾多福。”
留傳;送給。
詒2
(詒)
dài
ㄉㄞˋ
欺詐:骨肉相~。~騙。
(贛語)tet6。忽悠、欺騙。詒白(說假話);詒死人毛;你就曉得詒人
詒 [yí]
(形聲。從言,台(yí)聲。(dài)本義:欺騙。《中論·考偽》:“骨肉相詒,朋友相詐。”)
遺留 [leave behind]
詒,一曰遺也。——《說文》
公乃為詩以貽王。——《書·金滕》
詒厥孫謀。——《詩·大雅·文王有聲》
先王違世(逝世),猶詒之法。——《左傳·文公六年》
又如:詒厥孫謀(為子孫謀劃;賜福);詒笑(貽笑。被人譏笑);詒後(傳給後代);詒言(遺言);詒誚(詒譏。留下笑柄)
給予;贈送 [present;make a gift of sth.]
寄書向江山,詒我峰下石。——宋· 王安石《送李屯田守桂陽》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𠀤音怡。《說文》相欺詒也。一曰遺也。《詩·邶風》自詒伊阻。《傳》遺也。《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注》遺也。《廣韻》贈言也。
《正韻》誒詒,疑疾。《莊子·達生篇》誒詒為病數日。《注》懈倦貌。一曰失魂魄貌。
通作貽。《書·五子之歌》貽厥子孫。《傳》貽,遺也。《詩·大雅》詒厥孫謀。《箋》詒,猶傳也。《正義》詒訓遺,卽流傳之義。
通作飴。《詩·周頌》貽我來牟。《釋文》貽,又作詒。《前漢·劉向傳》引《詩》作飴。《師古注》飴,遺也。與貽同。
通作嗣。《詩·鄭風》子寧不嗣音。《傳》習也。《箋》續也。韓詩作詒。詒,寄也。曾不寄問也。
《集韻》《韻會》𠀤羊吏切,怡去聲。《類篇》亦遺也。《韻會》貺也。《左傳·文十六年》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詒也。《疏》饋、詒皆與人物之名,與貽通,有平、去二音。
《集韻》堂來切,音台。懈倦貌。引莊子誒詒。李軌讀。
《集韻》他代切,音態。義同。
欺也。
《廣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盪亥切,𠀤台上聲。《類篇》江南呼欺曰詒。《增韻》欺詒,誑詐也。《列子·黃帝篇》狎侮欺詒。《徐幹·考偽篇》骨肉相詒,朋友相詐。
《集韻》通作紿。《穀梁傳·僖元年》惡公子之紿。《注》欺紿也。《史記·項羽紀》項王迷失道,田父紿之曰:左,乃陷大澤中。《師古注》紿,誑也。 《類篇》或作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