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全名:許韻蘭
- 字:香卿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日期:1797年
- 逝世日期:1827年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許家為浙中大族,科名鼎盛,甲於其鄉。韻蘭在閨中自幼受薰陶,在家父的嚴教下,讀典籍,背詩書,稍長,能吟詩作對,頗有名聲。20歲時,嫁與銅仁徐懋為妻。徐懋是在北京任督學的翰林學士徐如樹之子,自幼隨父在京,入國學,少以才名自負。屢應京兆試不第,閉戶不出40載,篤學不倦,嗜好古今文及詩賦,著述頗豐,有《紅蔗山房詩集》數卷,被稱為黔東詩家。韻蘭來歸後,夫妻常掩幃相對,奩側置筆硯花箋,得句索和,爭鬥敏,不相上下,人們羨慕稱讚他們為一對才貌雙全的詩才夫妻。
許韻蘭作詩,觸景生情,遇事即興。她出閨時的《訪梅》詩以窺一豹。“沖寒未見綺窗梅,報到溪頭已早開。我為尋花忘路遠,一肩春雪過橋來。”
韻蘭出嫁後,在短短的10年中,作詩上百首。收集在《徐氏先世事略》中。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許韻蘭出閨赴京結婚,沿途賦詩情景交融。她過岳忠武廟時,煙霧繚繞,入祠拜靈者絡繹不絕。自己將告別家鄉父老,於是作《過岳忠武廟》詩一首:“父老扶筇話北征,黃沙白日孤黯城。入祠拜倒蒼松下,風過如聞戰鼓聲”當船行至蘇州時,即興《舟過蘇州》一首:“吳江流雨過,向晚試推篷。新漲平田綠,斜陽小舫紅。平城楊柳外,一棹藕花中。一去遲遲去,揚帆任好風。”當船行至揚州留宿時,即作《揚州晚泊》:“煙光絕好畫中詩,水調家家唱柳枝。二十四橋新月上,綠楊城郭晚情時。”當她到北京後,閨中生活勾起了她對故鄉的回憶,於是作詩《寄閨中舊侶》:“離情別緒不經秋,為憶深閨只自愁。那得此身如旅雁,一年一度向南遊。燕雲越樹碧迢迢,鄉思逢秋未易消。欹枕蕭蕭風雨夜,夢中同看浙江潮。”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她與徐懋從北京返銅船行至銅仁的錦江河時,作《舟至辰溪入銅仁河贈外》云:“扁舟過辰溪,溪澄秋見底。一棹訴溪源,都是婿鄉水。”
在銅仁安家後,韻蘭生三子,母子情,夫妻愛,詩中均得到體現。《贈外》云:“幼慚書未讀,近喜婿為師。試筆朝臨帖,挑燈夜課詩。推敲生敏悟,啟發助清思。最樂應惟此,含毫得意時。”當她讀到夫君的山水詩時,即興和上一首《外游飛雲崖詩後》云:“讀君飛雲詩,如覽飛雲勝。雲根瀉瀑布,雲際盤幽徑。日暮山僧歸,月譚開鐘磐。遊子鞍馬勞,於茲一解鐙。松濤萬壑喧,清蕭千山應。仙境藉標題,登臨動詩興。”
韻蘭中年得病,仍作詩不停,清道光七年(1827)曾作《病中懷父及姑母》一詩云:“紅顏催老軟紅塵,過眼煙雲記未真。忽忽韶光渾似夢,厥厥小病不禁春。三男繞膝命非薄,一自離家夫獨親。遙望故鄉無可戀,難忘惟有白頭人。”
當她自知病重難愈時,曾寫道:“偏是春多病,今審病較深。蔦花驚節候,湯茶費君心。玩月愁無分,當風漸不禁。膝前兒太小,相對一沾襟。”
清道光七年(1827)春,許韻蘭病卒。享年30歲,徐懋抱安仁之痛,居常戚戚,感氏伉儷,哀集所作。特刻其同年刊行的《聽春樓遺稿》以慰哀思。
個人作品
清末,由遵義詩人莫友芝主編的《黔詩紀略》收錄許韻蘭的詩有數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