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禮進,男,全國政協委員、埃夫特智慧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人物經歷,人物訪談,
人物經歷
許禮進,全國政協委員、埃夫特智慧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人物訪談
還是為了人——全國政協委員許禮進眼中的機器人與製造業
2019-06-17 來源:人民政協報
安徽蕪湖的6月,濕、熱、悶,讓人懶懶的不想動,但這顯然不會影響許禮進的節奏。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埃夫特智慧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禮進一點老總的“偶像包袱”也沒有,背後汗濕了一大片也不以為意,興致勃勃地介紹起公司門口那兩“只”可愛的“小黃人”:“這是兩台六關節搬運機器人,跟我們賣給客戶的機器人是一樣的,只是這兩個末端的‘手’上‘抓’了兩塊LED屏。”許禮進一邊飛快地說著,一邊模仿著“抓”的動作。每次說到興起,他的手都會動起來“幫忙”。似乎為了配合他的說法,兩塊螢幕拼在了一起,停頓了一秒,“小黃人”們頑皮地歪過了頭。
▲▲▲“讓人去享受人生”
才剛跟著他從展廳來到工廠,記者們已經出了一身汗。“這是拍委員,還是拍跑男……”不知誰嘟囔了一句,話音未落,許禮進已經在一個“小黃人”面前停下了腳步。
一台機器人價值不菲,但是,最貴的是什麼?許禮進蹲下身,利索地打開了離“小黃人”幾米遠的一個半人高的白色鐵皮櫃,裡面布滿了電線與小燈。“最貴的是這個!”許禮進的動作忽然輕緩下來,摸孩子般輕輕拍了拍櫃頂。
“這是機器人的控制器,裡面有我們很多核心的技術。一個行業,只要你掌握了核心技術,它就能做起來,你的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裡,就要被人‘卡脖子’。”許禮進抬起手,做了個“卡”的動作。
時光倒回十幾年前,許禮進還是奇瑞汽車的設備部部長。“用汽車做例子,我們自己造車之前,一輛捷達都要賣21萬元人民幣。那時候蕪湖的房子多少錢?5萬元一套。”他沖記者伸出5根手指,“後來呢?咱們自己能產汽車了,老外的汽車當然就得跟著降價。捷達多少錢?8萬元一輛,但蕪湖房子多少錢?至少20萬元。這就是咱們自己擁有自主技術之後的差別。”
這會,許禮進張開兩隻手,十根手指全都用上了。
但是,這樣的“便宜”,是怎么得來的呢?那時,汽車生產自動化程度不高,基本上以人工為主。炎熱的夏天,數百工人在車間裡揮汗如雨,沒有空調,連圓領背心都穿不住,焊接迸出的火星隨時可能灼傷皮膚。
“埃夫特的使命是‘智造智慧型化裝備,解放人類生產力’。聽起來很‘高大上’,但當時這就是我們的初心:那些‘苦累髒’的活,讓機器去完成,把人解放出來,讓人去喝咖啡、旅遊,享受人生、感受生活的美好。”讓人有點意外,這個理工男對生活竟有這樣詩意的展望。在他身後,不知是哪個工人把掉落的梔子花隨手放在桌上,淡淡的花香,配合著機器人運轉的轟鳴,竟也意外地和諧。
接下來的故事,許禮進跟很多人講過:從國外引進的自動化生產線發生了故障,國人自己不能修,只能請外國工程師來中國維修。正是七八月份,外國人集中度假的時節,請專家來一趟難得像取經。專家從上飛機就開始算錢,按小時計費,一個小問題,公司就要花掉十幾萬元。為了提高自主性,許禮進試圖與國外相關機構共同開發機器人,“但他們看不上咱們。”許禮進聳起鼻子笑了笑,不需要了。2008年,埃夫特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載165公斤機器人“出生”,載入了中國企業創新紀錄,並於2011年投入到客戶生產線上。
國外機器人對中國汽車行業30多年的壟斷開始被打破了。
“剛開始沒人看好(機器人研發),大家都說中國人工這么便宜,機器人那么貴,維護成本那么高,研發出來也沒人買。但他(許禮進)還是扛住壓力去搞。所有人都看到了機器人產業的前景。”埃夫特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張帷說。
▲▲▲機器人為人服務
“這個打開來看看吧!”許禮進打開身邊的一台紅外線檢測儀。工人應聲前來,打開鐵柵欄,把一隻“小眼睛”安裝到了被測試的機器人上。“用這個機器,我們可以檢測機器人經過多次作業之後是不是能回到原位。”許禮進一邊比劃著名一邊解釋,幾乎趴在了儀器上,盯著機器人看了一會,對工人說:“再快點,讓它(機器人)再快點。”
在測試車間,所有的機器人都被“關”在籠子裡。放眼望去,一排排巨大的鐵籠,裡面一個個“小黃人”在不停運動,氣派極了。“這些機器人還沒有‘感官’,它‘看’不到你,感覺不到你,所以必須與人保持安全距離。如果客戶沒有特殊需求,埃夫特機器人會噴成黃色,也是警示的作用。”許禮進忍不住又抬起手“科普”起來,“不是說埃夫特生產的工業機器人沒有‘看’的本領,比如我們有一款機器人,‘看’到不同的工件後會自己決策,選擇最優的路徑進行作業。技術我們是有的,但這樣的設計性價比比較高。生產機器人,是為了讓機器人為人服務,我們並不是去炒什麼概念,而是要去解決客戶最迫切的需要,根據客戶的需求給他最合理的設計,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創新,而不是盲目追求設計、追求高科技。”這一回,許禮進的左手“扮演”客戶,右手“扮演”設計,兩隻手對接在了一起。
有了這樣的態度,生活中無處不存在機遇,每一次巧遇,都可能是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有一次,許禮進坐火車時碰到一位衛浴行業的企業主。因為都是搞實業的,倆人聊得格外投機。這位企業主向許禮進吐起了“苦水”:那時候的老闆相當不好乾,人工成本增加,加上工作環境艱苦,工人越來越難找。到了年節間,老闆還得跑街串巷,去給工人拜年。
火車上的閒聊,讓許禮進敏銳地想到,衛浴行業的許多工種工作環境惡劣,工傷、職業病風險大,企業為之付出的成本自然高昂,是工業機器人的一個新市場。更難得的是,由於製造業轉移,衛浴行業機器人國外並沒有涉及,是個空白地帶。這樣,埃夫特與國外的所有企業都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
“我們國家的機器人領域才剛剛起步。必須得看到,國外不少競爭對手在一些行業占據了壟斷地位,我們跟他們競爭不過,因此必須首先在差異化上做文章,開拓出自己的優勢領域。”許禮進的手往前一突,幾乎伸到了記者臉上。“今後我們要做什麼,我們要把核心零件掌握在自己手上,進而把整個系統模組化,然後形成標準化。最終逐步達到硬體標準化、軟體個性化。”
▲▲▲人製造機器人
“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必定要靠科技的支撐,而科技,離不開人才。我認為人才培養,是製造業最迫切的需求。”許禮進邊說邊走。工廠里涼快,他身上那件藍色襯衣上的汗漬已經漸漸幹了。他像大哥一樣跟工人交流幾句,年輕的工人,不由自主被他帶著跑起來,忙自己的去了。
埃夫特的工廠,有個很有趣的現象:雖然生產的產品是用於解放人力的機器人,但生產過程,卻是由人來完成的。
“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的機器人還是人工進行裝配和調試。”許禮進說,“因為從埃夫特的生產規模來看,人工裝配是性價比最高的。”許禮進說,無論看眼前,還是看根本,機器人都是由人製造的。要製造出優秀的機器人,必須要有優秀的人才。
多年的一線工作與企業實踐,讓他有切身的體會。除了缺乏研究型人才之外,我國優秀的技術工人正面臨巨大的缺口。“德國、日本這樣的國家,對孩子的培養講究‘因材施教’——如果小孩智商高,那么可以送他去進行科學研究;如果他動手能力很強,那么家長會認為未來當個優秀的技術工人也沒什麼不好。在收入、社會地位上,不同的工種也不會有什麼很大的差異,這是我們的社會特別需要的一個共識。什麼是人才?我們當然需要科學家,但只有科學家才是人才嗎?我們需要重新樹立這樣的觀念,只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孜孜不倦地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出工匠精神,無論什麼崗位的優秀勞動者,都是人才!”
說到這,許禮進也熱情洋溢地沖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年輕學生們喊話:“製造業是一個很苦、很累的行業,但是我還是想呼籲年輕人,中國的未來還是要靠製造業,高端製造業與製造業的高端化未來一定會改變國家的現狀,為中國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建議大家好好學習,並且將來能多投入實體經濟、科技研發中,提升國家的科技水平、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