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晴(著名抗日英烈)

許晴,原名許多,外號叫阿D、阿多,1933年被捕後才改名叫許晴。祖籍安徽歙縣,1911年出生於江蘇揚州。1928年從揚州中學畢業後,在南京北平搞學生運動。

基本介紹

  • 本名:許晴
  • 別稱:阿多
  • 出生地:江蘇揚州
  • 出生時間:1911年
  • 去世時間:1941年7月23日
  • 主要作品:重慶交響曲
人物簡介,當選著名抗日英烈,《青春之歌》中的原型,

人物簡介

1931年秋季,聯華影業公司在北平設立第五分廠,並創辦演員養成所,許晴在聯華影業公司五分廠演員養成所從事演劇工作,與白楊拍過《故宮新怨》無聲影片,白楊在《故宮新怨》中扮演了一個小丫頭。"九一八"事變後,養成所解散,在"劇聯"的影響下,參加了宋之的、於伶組織的名叫"苞莉芭"劇團(俄語苞莉芭為"鬥爭"的意思),繼續與白楊在一起,同台演出進步話劇。
1940年10月,許晴隨劉少奇同志到達鹽城。1941年1月,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中共中央果斷決定在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隨後魯藝華中分院也在鹽城成立,許晴與孟波又一起被分配至“魯藝”分院工作。“魯藝”下設文學、戲劇、音樂和美術四個系,許晴擔任戲劇系教授和普通班兼課教授。3月15日,戲劇系主任劉保羅在排演獨幕劇《一個打十個》時發生意外,不幸犧牲,許晴繼任戲劇系主任。那時,許晴風華正茂,創作力極為旺盛。許晴、孟波的《中華民族好兒郎》高唱道:“春天的太陽放彩光,勝利的歌聲響四方!我們是中華民族好兒女,千錘百鍊已成鋼,從不怕千難和萬險,堅持抗戰在敵後方。”這是新四軍東進抗日的真實寫照。他編寫了話劇《驚弓之鳥》,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妄圖阻止我軍進入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的陰謀。他還創作了《王玉鳳》一劇(劉保羅導演),揭露了國民黨陰謀消滅新四軍、勾結日偽軍共同向新四軍進攻的真相。劇中塑造了秘密黨員王玉鳳勇敢機智地對敵鬥爭的光輝形象。許晴的戲劇作品,在蘇北各地與部隊中演出後,受到普遍歡迎。
許晴
1941年5月30日,在紀念五卅運動會上演出了許晴創作的話劇《重慶交響曲》,該劇揭露了國民黨四大家族積極反共的真面目。整場演出陣容龐大,劉少奇、陳毅等軍部領導親臨現場觀看。陳毅軍長對許晴非常賞識,在正式演出前兩天,還建議將劇名《重慶廿四小時》改為《重慶交響樂》。說明戲中有各種聲音,有國民黨官場、商場、舞場的聲音,有大官僚小百姓的聲音,也有我們共產黨人鏗鏘有力的聲音。從劇本內容、台詞到演員的表演,陳毅軍長都逐一點評,發表了獨到的見解。《重慶交響曲》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時的《江淮日報》報導:“該劇場景的宏大,在蘇北首屬創舉。”
1941年夏季,日寇發動對鹽阜地區大“掃蕩”,根據新四軍軍部的指示,魯藝師生分為兩隊,院部和文學系、美術係為一隊,隨軍部轉移;戲劇系、音樂系和普通班為二隊,分散轉移。7月23日晚,二隊經湖垛轉移到北秦莊,翌日凌晨,因日寇突然襲擊,許晴在掩護戰友突圍時被刺,壯烈犧牲。

當選著名抗日英烈

在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中,許晴是繼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江上青之後的第二位揚州人。

《青春之歌》中的原型

許晴同著名作家楊沫是好朋友。楊沫曾寫道:
約在1933年秋,許晴在北平被捕了,被捕前,他曾介紹我到他擔任經理、偷賣進步書籍的卿雲書店做店員,我們成了朋友。他被捕後,他的寡母只有他一個兒子,非常痛苦,找到我。從此我成了許晴的妹妹,從1934年初到1936年冬,我常伴隨許母到北平德勝門外的第二監獄去探望許晴。他穿著和尚式的囚服,剃了光頭,但端正的臉上沒有愁顏,只有微笑。透過監獄粗大的鐵欄,透過許晴堅毅、微笑的臉,我默默地接受著黨的教育,感受著黨的溫暖。
得知許晴犧牲的訊息,已是新中國成立後,楊沫痛心不已。雖然已是多年不見,但許晴的身影在楊沫的腦海里總是那么清晰。在創作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時,許晴化作了小說中的藝術形象“許寧”。
許晴之子許雷在北京電影學院讀書時,時常去看望楊沫。有一段時間,楊沫身體不好,謝絕客人來訪。但每當許雷到來時,楊沫總是放下手中的事,關切地詢問他的學習和工作情況。
楊沫一直保存著許晴及許晴墓地的照片。在她的晚年,還抱病寫了《獻給老戰友許晴》一文,深情回憶了她與許晴的交往和友誼,表達了對她的革命引路人許晴的深深緬懷。她這樣寫道:“不是煙,這是火,它照耀著許晴光輝的一生,也有斑駁的亮點灑在我的身上。”
在揚州革命烈士陵園檔案里,有一份1951年《揚州市烈屬調查登記表》記載:許晴,原名許多,外號叫阿D、阿多,1933年被捕後改名許晴。祖籍安徽歙縣,1911年出生於江蘇揚州。1928年從揚州中學畢業後,在南京、北平搞學生運動。許晴家在東關街韋家井17號,當年只有一位老母,子女星散四方。母親主要住在外地女兒家,從1950年2月起,由政府每月補助80斤大米,生活儉樸。
當年鄰居們回憶道:許晴身材高大、體格健壯、滿頭烏髮,乍看上去,不大像個知識分子,倒像是威武的軍人。生就一雙濃墨似的劍眉,在劍眉下閃動著一對英武剛毅、烏黑明亮的大眼睛。許晴的眼角、唇邊常掛著友好和善的微笑,不論是誰只要和他一見面,就會感到他性格開朗、熱情樂觀、待人誠懇,渾身有一股子吸引人的力量。
陳毅同志在《新四軍抗戰殉國先烈紀念冊》“本軍抗戰陣亡之將校提名錄書端”中提及:“……又如丘東平、許晴同志等,或為文人學士,或為青年翹楚,或擅長文藝,其抗戰著作,馳譽海外;或努力民運,其宣傳動員,風靡四方,年事青青,前途詎可限量,而一旦殉國殞身,人才之損失,何能彌補。言念及此,傷痛曷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