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2014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是2014年許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的地方法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昌市2014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 文號:國發〔2011〕20號
- 發布時間:2014年
- 性質:地方法規
為切實做好2014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損失,促進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國發〔2011〕20號)、《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河南省2014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豫政辦〔2014〕51號)要求,結合我市地質災害現狀,制定本方案。
一、我市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分布和類型
根據《許昌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10--2020年)》,經野外調查和收集有關資料補充及2013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綜合分析確定,2014年全市存在地質災害隱患點135處,按行政區劃分布為:
禹州市地質災害隱患點97處,其中地面塌陷74處、滑坡18處、崩塌3處、潛在不穩定斜坡1處、山體裂縫1處。主要分布在禹州市鳩山鎮、磨街鄉、方山鎮、文殊鎮、神垕鎮、鴻暢鎮、方崗鎮、梁北鎮、淺井鎮、萇莊鄉、古城鎮等11個鄉鎮,災害種類主要是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
長葛市境內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7處,分布於後河鎮、坡胡鎮、石固鎮、增福廟鄉、官亭鄉、老城鎮6個鄉鎮。災害種類主要是滑坡、地面塌陷、崩塌等災害。
襄城縣境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總計16處,其中地面塌陷9處、崩塌6處、滑坡1處。主要分布在湛北鄉、十里舖鎮、紫雲鎮,災害種類主要是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
許昌縣境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總計5處,地質災害類型為地面塌陷、地裂縫、河流塌岸。主要分布在靈井鎮、蘇橋鎮、榆林鄉和椹澗鄉。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與防治責任單位
2014年我市重點防範縣(市、區)是禹州市、長葛市、許昌縣、襄城縣、魏都區。主要防治區和責任單位如下:
(一)禹州市。責任單位:禹州市政府
1、方山—鳩山地面塌陷、滑坡重點防治區。位於禹州市方山—鳩山地面塌陷、滑坡高易發亞區內,包括鳩山鄉東部和方山鎮中部,面積34.42 km2,地貌類型為山地丘陵,地質災害類型為地面塌陷、滑坡和不穩定斜坡,重點防治隱患點為西下莊三組塌陷、莊溝十二組塌陷、杏山坡寨滑坡、坡根滑坡和老龍窩滑坡。
2、文殊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位於禹州市文殊—磨街地面塌陷高易發亞區內,包括文殊鎮葛溝、孟灣、賀廟等,面積7.46 km2,地貌類型為山地丘陵,地質災害類型均為地面塌陷,重點防治隱患點為賀廟塌陷、陳西塌陷和彭台塌陷。
3、磨街—神垕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位於禹州市磨街地面塌陷高易發亞區和禹州市神垕地面塌陷中易發亞區內,包括磨街鄉常家門、尚溝及神垕鎮西南大部分地區,面積28.42 km2,地貌類型為山地丘陵,地質災害類型為地面塌陷、滑坡和不穩定斜坡,重點防治隱患點為白峪塌陷、邊溝塌陷和張溝滑坡。
4、鴻暢—方崗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位於禹州市鴻暢—方崗地面塌陷高易發亞區內,包括鴻暢鎮北部和方崗鄉楊北、李莊,面積28.12 km2,地貌類型為丘陵,地質災害類型均為地面塌陷,重點防治隱患點為楊北塌陷、谷家溝塌陷、粉房門新村塌陷和杜北岩溶塌陷。
5、萇莊—淺井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位於禹州市萇莊—淺井地面塌陷高易發亞區內,包括萇莊鄉玩南、黨溝、梨園溝和淺井鄉馬溝、陳硐、扒村,面積20.73 km2,地貌類型為山地丘陵,地質災害類型均為地面塌陷,重點防治隱患點為高家門塌陷和扒村十組塌陷。
6、鳩山滑坡重點防治區。位於禹州市鳩山滑坡、崩塌中易發亞區內,包括大鴻寨景區及周圍村莊,面積7.74 km2,地貌類型為山地,地質災害類型均為滑坡,重點防治隱患點為大鴻寨滑坡。
7、萇莊—淺井滑坡重點防治區。位於禹州市萇莊—淺井滑坡中易發亞區內,包括長莊鄉東北部和淺井鄉西北部,面積15.40 km2,地貌類型為山地,地質災害類型均為滑坡,重點防治隱患點為磊磊石滑坡和賀家門滑坡。
(二)長葛市。責任單位:長葛市政府
後河崩塌、滑坡重點防治區。位於長葛市後河鎮西北部崩塌、滑坡中易發亞區內,包括後河鎮西北部馮家門、鄭家門、陘山村和芝芳村,面積7.51 km2,地貌類型為山地,地質災害類型為崩塌、滑坡,重點防治隱患點為鄭家門崩塌。
(三)許昌縣。責任單位:許昌縣政府
1、泉店煤礦礦區及附近村莊地面塌陷、地裂縫重點防治區。該區由於河南神火興隆礦業有限公司泉店煤礦開採煤炭資源引發曹王村地面塌陷,威脅耕地及周圍居民安全。重點防治隱患點為曹王村地面塌陷。
2、許昌鐵礦礦區及附近村莊地面塌陷、地裂縫重點防治區。該區由於許繼集團有限公司許昌鐵礦採礦活動可能會引發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威脅耕地及周圍居民安全。重點防治隱患點為礦區範圍內採礦活動可能引發的地面塌陷。
3、榆林鄉中部潁河廢棄河道周圍塌岸重點防治區。該區由於人為在潁河廢棄河道內挖砂,導致河岸岩土體發生裂隙,易發生河流塌岸災害,威脅耕地及周圍居民安全。
4、椹澗鄉西北潁河河流塌岸重點防治區。該區由於潁河兩岸的挖砂活動,導致河岸岩土體發生裂隙,易發生河流塌岸災害,威脅耕地及周圍居民安全。
(四)襄城縣。責任單位:襄城縣政府
1、十里舖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位於襄城縣十里舖西南地面塌陷高易發亞區內,包括十里舖鄉的余莊、鮑坡、單莊、侯東和侯西,面積6.42 km2,地貌類型為丘陵,地質災害類型均為地面塌陷,重點防治隱患點為鮑坡地面塌陷和侯東地面塌陷。
2、湛北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位於襄城縣湛北西南地面塌陷高易發亞區內,包括湛北鄉的武灣、周莊、坡李和侯樓村,面積8.67 km2。地貌類型為丘陵,地質災害類型均為地面塌陷,重點防治隱患點為周莊地面塌陷和侯樓地面塌陷。
3、紫雲鎮北部崩塌重點防治區。位於襄城縣紫雲鎮北部崩塌中易發亞區內,包括紫雲鎮的張村、侯莊、萬樓,面積4.89 km2,地貌類型為丘陵,地質災害類型均為崩塌,重點防治隱患點為王家溝崩塌群。
4、紫雲鎮南部崩塌重點防治區。位於襄城縣—紫雲書院崩塌中易發亞區內,包括紫雲山風景區及馬澗溝、魏溝、柳樹溝等村莊,面積6.70 km2,地貌類型為丘陵,地質災害類型均為崩塌,重點防治隱患點為書院口崩塌。
5、首山滑坡、崩塌重點防治區。位於襄城縣首山滑坡、崩塌低易發亞區內,由於首山礦區多年採石棄渣形成滑坡、崩塌隱患,面積10.51 km2,地貌類型為低山,重點防治隱患點為黃溝潛在滑坡。
(五)魏都區。責任單位:魏都區政府
老城區地面沉降重點防治區。位於魏都區老城區地面沉降低易發亞區內,面積7.75 km2,由於地下水開採形成漏斗區,進而形成地面沉降。
三、2014年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
汛期(6月至9月)是我市地質災害的重點防範期。非汛期日降水量50毫米以上或連續大雨3天以上、過程降水量大於100毫米的以及持續降雪、冰雪融化時段,需要重點防範山區小流域土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
四、2014年地質災害防治主要措施
(一)嚴格落實防災責任。各地要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國發〔2011〕20號檔案精神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意見》豫政〔2012〕28號〕要求,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逐級建立和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確保防治責任和措施層層落到實處。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切實履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指導監督職責;氣象部門要加強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水利、交通、鐵路、住房城鄉建設、安監、教育、旅遊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各自做好相關領域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和防治工作。
(二)加強調查監測預警,夯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基礎。各地要加快推進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有制度、有機構、有經費、有監測、有預警、有評估、有避讓、有宣傳、有演練、有效果)建設,更新完善以鄉鎮村組、社區居委會幹部為主體的群測群防網路。對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逐點落實監測責任主體和監測責任人員,並配備簡便實用的監測預警預報設備和工具。國土資源、氣象、水利等部門要密切合作,共享資源,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要加大地質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和培訓工作力度,著力提高民眾識災避災、自救互救能力,動員全社會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三)強化應急管理,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能力。各地要認真落實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後核查制度,在查清地質災害現狀的基礎上,加快本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修訂工作,組織編制發布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逐點制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中型以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在汛前或汛期至少要組織一次應急避險演練。加快推進地質災害應急指揮平台建設,儘快實現市、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系統與氣象、防汛抗旱、應急管理等部門應急指揮系統的互聯互通,為地質災害應急快速、高效指揮提供技術支撐。嚴格汛期值班值守和速報制度,確保信息暢通,及時報告險情災情。要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準備工作,一旦出現險情或災情迅速啟動相應應急預案,開展搶險救援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四)嚴格執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有效規避風險。各地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防治配套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以及責任追究制度。要積極配合省國土資源廳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提高調查工作精度,將調查評價結果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基礎依據。
(五)加快重點隱患的治理工作,保障資金投入。各地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專項資金,保證地質災害防治資金需要。加快開展中小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工程治理,對因工程建設引發的地質災害隱患,堅持“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要明確防災責任單位,切實落實防範治理責任。同時要制定鼓勵政策,探索社會資金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