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伯政

許伯政(1700——1784),後人尊稱伯政公,字惠棠,一字石雲,湖南巴陵人(今岳陽縣相思鄉河山村人)。曠世孝子許伯泰之弟。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十二年,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舉博學鴻詞。七年,(公元一七四二年)成進士。知四川彭縣,有惠政。值金川用兵,供費很多,伯政籌辦軍需,而民不擾。歷擢山東道監察御史致仕歸。家居數十年,不履城市,惟究心經卷。

基本介紹

  • 本名:許伯政
  • 別稱:伯政公
  • 字號:字惠棠,一字石雲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巴陵
  • 出生時間:1784年
  • 主要作品:《事三堂文集》、《益青閣詩集》等
主要作品,作品評價,人物軼事,增擬許氏族譜派行,

主要作品

《事三堂文集》,《益青閣詩集》,《易深》八卷,《春秋深》九卷,及《全史日至源流》三十二卷,皆收入《四庫全書》,與《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作品評價

伯政所著《易深》,後人評價此書:“以為圖書皆出太昊之世,卦數則生於河圖,蓍數則生於洛書。又兼取漢人卦氣納甲京房《易傳》火珠林之法。不墨守前人舊說,敢於立論。在他眾多的著述中,以天文學著作《全史日至源流》最餚科學價值。這部書是參考清康熙年間的《曆象考成》(前編)寫成的。《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稱此書"皆溯稽經史傳注所載至朔氣閏,質其合否,糾其謬誤,亦頗有資於考證。”分代紀年,上自軒轅氏,下至明崇末年,前後四千年。

人物軼事

許伯政從小喜愛天文學和史學、哲學,常常深夜露宿,仰觀天象,演算數學。60歲辭官歸家後,足不履城,手不停筆,心不離算。17歲時入岳州府學,38歲中舉人;42歲及進士第,任四川彭縣知縣,52歲時擢為禮部祠祭司主事,又遷員外郎,後轉任山東道監察御史。
伯政天資聰穎,上私塾後,熟讀諸子百家典籍,因常問稀奇古怪的問題而屢遭老師責叱,一天課後,與師兄們一起在河邊玩耍,正好對岸來了一個十六歲上下的漂亮女孩,想過河卻又不敢下水,在岸邊徘徊了很久。十二歲的伯政不假思索便脫鞋卷褲,將女孩背過河來。這下可好,一個嫉妒他的同窗抓住了伯政的“把柄”,向老師告了一狀,說他對女孩居心不良,有悖禮數,男女授受不親!喜歡伯政的師母怕他又遭懲罰,忙暗示伯政書面陳述背送女孩之動因。伯政領悟師母好意後,馬上在紙上“沙沙”地書寫起來,一篇陳情文章即刻而就。老師接過他寫好的文章一看,臉上隨即由陰轉晴,繼而說:“你的文思和文采已超過了為師。你再在這裡讀下去,只會貽誤你的前程,你另擇高明吧。”原來,伯政這樣寫道:“二八姣娥隔河游,小生願作渡人舟。仙姑金手靠玉手,學生龍頭托鳳頭。三寸金蓮離水面,十分春色滿江流。輕輕放在江南岸,默默無言各自休。”
伯政博學多才,時譽江南四才子之一,他的記憶力特強,看書“一眼十行,過目不忘。”有一次,《許氏族譜》被盜後,被當地一財主高價收藏,伯政拜訪那位財主時,請求當面借閱《許氏族譜》,財主心想,你想看就看吧,還怕你把它搶去不成!伯政將《許氏族譜》瀏覽了一遍後立即遞還財主,並當著財主的面把族譜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財主大驚:天下竟有如此奇人!他原本想把《許氏族譜》高價賣給許族,狠撈一把,看來現在沒有什麼價值了,不如做個順水人情,交好許氏族人。於是,《許氏族譜》完璧歸趙。
伯政擔任四川彭城知縣不久,乾隆便繼承皇位。乾隆常與大臣談論易經,朝中文武百官思想拘泥陳腐,無以應對皇上的提問。乾隆深感易學衰落,下旨在所有朝廷命官中遴選深諳易經者,偌大的官宦階層,僅有彭城知縣敢接榜赴京,伯政站在太和殿,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與乾隆探析易理,侃侃而談,辯理精闢,龍顏大悅,伯政即被調入京城,推禮部侍郎
伯政壯年時期,因不滿官場黑暗,決意辭官歸隱。他在自己宅邸的照壁上寫下“水深犁繩拖不起”後,便偷偷地出了京城,踏上終隱相思山的道路。乾隆接到伯政失蹤的奏報後,御駕來到伯政的宅邸查看,當他看到照壁上的留言後,知曉伯政去意已決,便擺了擺手,叫侍從停止再在京城搜尋伯政的下落,隨即揮毫在牆壁上留下“農夫切勿再揚鞭。”
伯政輕車簡從歸隱相思山後,潛心經學,皓首窮經整理《易深》、《春秋深》等書稿。將窮盡一生心血研究天文學的專著《全史日至源流》付梓。伯政死後,簡葬在老家後山,乾隆聞知後,深感伯政生前清廉節儉,謚之為“奉直大夫”。

增擬許氏族譜派行

許氏派行:崇潮必單,文仲廷大,一宗希時,伯萬忠良,欽誠尚志,定國安幫。
以上二十四派為我族第一組派。
維純淑修,以啟嗣俊,循方自立,才端學貞,名升世輔,佳士聯晉,有恆能之,祖佑永應。
以上三十二派系清乾隆壬辰年許伯政公增擬。
共和華夏,東亞長城,炎黃苗裔,歷代崢嶸,高陽門第,鳳舞龍騰,英豪繼起,霞蔚雲蒸。
以上三十二派為一九九五年續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