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仁則,唐代醫學家。著有《子母秘錄》十卷,未見傳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仁則
- 國籍:中國
- 職業:唐代醫家
- 代表作品:《子母秘錄》十卷
- 性別:男
許仁則,唐代醫學家。著有《子母秘錄》十卷,未見傳世。
許仁則,唐代醫學家。著有《子母秘錄》十卷,未見傳世。...... 許仁則,唐代醫學家。著有《子母秘錄》十卷,未見傳世。中文名 許仁則 國籍 中國 職業 唐代...
【摘錄】《外台》卷十四引《許仁則方》乾葛散《元和紀用經》 編輯 【處方】綿黃耆4兩,白茯苓4兩,蕗草(既甘草)2兩,乾葛2兩(葛汁中粉尤佳)。...
解肌乾葛五物飲,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三引許仁則方。主治陰陽傷寒,病經一二日,身體壯熱頭痛,骨肉痠楚,背脊強,口鼻乾,手足微冷,小便黃赤者。...
麻黃十味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九引許仁則方。為解表化痰劑。主治肺氣嗽,經久將成肺痿,晝夜嗽常不斷,唾白如雪,細沫稠粘,喘息氣上,乍寒乍熱...
鬼箭羽十味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卷五引《許仁則方》。主治瘧疾經用吐利後,其源尚在,如更吐利,又慮虺羸者。...
雞蘇七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卷二十九引《許仁則方》。主治積熱勞累而致吐血,但覺心中üü似欲取吐,背上煩熱者。...
黃芪十四味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藥》卷二十七引《許仁則方》。主治消渴。小便數,多而渴,飲食漸加,肌肉漸減,乏氣力,少顏色。...
黃耆十味散是黃耆5兩,苦參6兩,玄參6兩,附子3兩(炮),大黃3兩組成的藥物,處方來源與《外台》卷二十六引《許仁則方》。...
半夏二味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六引《許仁則方》。主治積冷在胃,嘔逆不下食。...
瓜蒂三味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四引《許仁則方》。主治急黃,已進秦艽牛乳二味湯藥,服後不覺病退,漸加困篤,勢如天行最重者。...
頭痛,骨肉痠楚,手足逆冷,口鼻喉舌乾,好飲水,毛聳,腰脊強,欲反拗,小便赤,但先寒後熱,發作有時,經7日以後者。處方出自《外台》卷五引《許仁則方》。...
鱉甲五味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五引《許仁則方》。主治瘧疾,頭痛,骨肉疫楚,手足逆冷,口鼻喉舌乾,好飲水,毛聳,腰脊強,欲反拗,小便赤,但先寒...
出處:《外台》卷二十七引《許仁則方》。主治:淋病,體氣熱,小便澀,出處酸灑。用法用量:初服1方寸匕,每日2次。稍加至3匕。製備方法:上為散。煮桑白皮作...
【來源】《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許仁則方。 【組成】黃芩 黃連 黃柏各15克 黃耆12克 龍骨18克 【用法】上藥搗篩為散。每次用4克,以溫開水送下,日二服。...
黃連八味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四引《許仁則方》。主治熱病急黃賊風,服乾葛散後,雖覺熱氣少退,熱未能頓除。...
苦參十二味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十四引許仁則方。主治風熱未退,頻服湯飲,力不能及。...
大棗七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九引《許仁則方》。主治冷嗽,遇諸冷便發者。...
《生地黃七味湯》是藥名,主治熱嗽,但遇於熱便發者。處方出自《外台》卷九引《許仁則方》。...
大幹棗三味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九引《許仁則方》。主治飲氣嗽,經久不已,漸成水病,大小便秘澀,頭面身體浮腫。...
麻黃五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卷四引《許仁則方》。具有發汗泄黃之功效。主治急黃病。身體黃,甚則涕、淚、汗、唾、小便如柏色,眼白睛正黃。...
大黃芒消二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卷二十七引《許仁則方》。主治大便暴秘不通,骨肉強痛,體氣煩熱,唇口乾焦。...
黃芩五物散是一種藥名,主治水痢。心腹甚痛,食無妨,但食後即痢,食皆化盡,唯變作水谷無期度,多食多下,少食少下。出自《外台》卷二十五引《許仁則方》...
王燾《外台秘要》引許仁則論痔:“此病有內痔、有外痔、便時即有血,外無異。 ”首創了利用竹筒作為灌腸器的鹽水灌腸術。宋、元、明三代,我國肛腸專業有了...
乾葛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十四引《許仁則方》。具有預防風熱、急黃、賊風之功效。...
當歸十味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九引《許仁則方》。具有溫陽益氣,溫肺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冷嗽,服大幹棗湯未能斷其根,遇冷便發及寒,咳嗽上氣...
黃芪十味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引《許仁則方》。主治痔瘡,服生槐子煎不覺者。...
高良姜十味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五引《許仁則方》。主治腸胃中冷熱不調,病根痼結,諸痢暫愈還發。...
附子五味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卷二十五引《許仁則方》。具有健脾消食,溫陽止痛之功效。主治水谷痢,痢無期度,食不消化,腹痛,每過冷便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