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派是強調戰略制定是匹配過程的管理派別。起源於美國塞茲尼克的《行政管理的領導》(1957年)和錢德勒的《戰略與結構:美國工商企業成長的若干篇章》(1962年)兩本著作的主要思想,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強調應探究戰略制定的方法,而不是探求戰略形成的規律。該派思想是戰略管理其他學派發展的重要基礎,特別是為戰略管理計畫學派和定位學派奠定了基本框架,至今仍對戰略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產生著重大影響。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是美國安德魯斯及其與哈佛大學商學院同事合著的《經營戰略:內容和案例》(198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設計學派
設計學派簡介,理論模型,基本主張,貢獻,現實難度,事先控制,引代表人物,
設計學派簡介
設計學派(Design School)——認為戰略制定是個確切定義的過程
設計學派發展於20世紀50、60年代,在整個發展過程比較波折,到20世紀80年代僅剩下哈佛大學為代表的設計學派,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哈佛戰略思想”。它是以SWOT分析為基礎,倡導“企業內外匹配”為座右銘的。
1962年,錢德勒(Chandler)在其所著的《戰略與結構》一書中指出,企業的經營戰略要適應環境的變化,企業的組織結構形成必須隨企業的戰略需求的變化而改變。根據這一觀點,設計學派的代表人—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安德魯斯在1965年編寫哈佛教科書時,提出了如前所述的戰略的四種構成要素,充分考慮了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對制定戰略的影響。此外,他還把戰略分為制定和實施兩個階段,認為制定戰略就是圍繞發展核心能力,在內外部進行平衡,實現匹配的過程。
理論模型
設計學派認為戰略制定是領導者有意識的但非正式的構想過程,並建立了知名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戰略形成模型。這一模型也是計畫學派的基礎。該模型表明,形成戰略最重要的因素是對外部因素和組織因素進行匹配。正如安德魯斯所指出的那樣,“戰略是對公司的實力和機會的匹配。這種匹配將一個公司定位於它所處的環境之中”。因此,該模型考慮了企業面臨的威脅與機會(外部評價)和企業本身的優勢與劣勢因素(內部評價)。
基本主張
有關這一模型的主要假定也反映了該學派的主張:
(2)主要的領導人應當承擔整個戰略形成過程的責任。他不承擔具體戰略計畫的制定工作,但他應當是整個戰略計畫的設計者。
(3)制定戰略時,必須經過充分的設計。在勾畫和選擇了某種特別的戰略,即完成“決策”過程之後,制定過程也就告以結束。
(4)戰略應該是清晰的、易於理解和傳達的。正如通用電氣公司的一名計畫人員所說的那樣,“一個好的戰略應當能用兩頁紙說清楚。否則,就不是一個好戰略”。因此,戰略必須簡明扼要。只有這樣才能對其進行爭議或檢驗,使其不斷得到改進。同樣,戰略的形成模型也應當是簡單的。
貢獻
設計學派對於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尤其是SWOT模型的建立充分體現了組織內外部關係對制定戰略的重要性。但是,設計學派將戰略管理靜態地劃分為兩個階段,從而割裂了戰略形成和實施間的動態聯繫,只能是對管理現實的初步反映。
現實難度
在現實的管理中,設計學派一方面要求設計者和控制主體有很高的水平,有遠見和洞察力,“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而這樣的人,往往很難找;另一方面,要求對控制客體進行全面、準確的把握,而這種把握,還必須在事先進行。但是,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更囿於人們認識的局限性和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距離存在的客觀必然性,這種要求往往很難全部做到。所以,正像龍舞先生所說“人不可能不生病,即使精心保健”,這是客觀,“事前控制,永遠是理想”。
舉個例子來說,孔明無疑是屬於設計學派的,作為控制主體,他“算無遺策”,也是相當優秀的。但即使以孔明之能,也只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要說把握全部,就是連自己的部下馬謖都不能很好的把握.多數情況下,人們很難把握自身,很難把握環境,更難於使主、客體協調,至於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動、靜、進、退以及上、下、前、後、左、右的具體分寸、火候的拿捏,更難在事先全部料定,進行詳細“設計”。因此,“計畫趕不上變化”,“市場永遠是對的”等言論,就成為亘古不變的真理。
事先控制
簡單的說,設計學派強調的是事先的設計,要求在行動之前就要對行動的意義、目標、路徑、方法、步驟有一個清晰地考慮。在控制過程中,設計學派屬於典型的事先控制,要求管理人員在活動開始前就必須對“做什麼?”“為什麼?”以及“如何做?”等問題有整體的籌劃,是“思考”在先,“行動”在後,用思想指導行動,以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控制。毫無疑問,以設計學派為基礎的事先控制,是一種相當理想的、做得好的話也是功效卓著的一種控制,是所有管理者追求的境界。
作為控制對象的問題是可能性而非現實性。這一點,是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及事後控制的根本區別所在。當問題是一個現實問題,看得見、摸得著的時候,不僅行動的正當性毋容置疑,而且對策的針對性也會更強。但當問題只是一個可能性的時候,事先的準備就很難評價。而且,還可能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因為事先有對策的存在,才使得問題沒有發生。張豐毅主演的電視劇《歷史的天空》中就有這樣一段,因為在正面放了重兵,才使得敵人沒有對正面發起進攻。但這往往很難鑑定。事先控制只有在事後才能做出評價,甚至事後都很難做出評價,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悖論。
引代表人物
安得魯斯(哈佛商學院教授)
丹麥設計學派...
菲利浦·塞茲尼克(P.Selznick) 1957年出版的《經營管理中的領導力》;
肯尼斯·安德魯斯 1965出版的《經營策略:內容與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戰略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