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效果
我們在做記敘文閱讀中經常會賞析設定懸念的表達效果。設定懸念的表達效果具體有5個方面:
(1)使情節環環相扣
(2)使文章情節曲折生動
(3)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4)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
(5)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常見方法
(一)直接提問法
就是在文中,直接突出一個大家不知道怎樣回答的問題?常常出現在文章的標題或文章的開頭,如“誰是最可愛的人?”“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秦始皇為什麼殺了自己的母親?”等等。
(二)矛盾對立法
將相反的辭彙或語義對立統一在一個人或事物上,造成矛盾,讓人在無法理解中思考、閱讀,破解迷惑。例如:媽媽是柔弱的,媽媽又是剛強的;那聲音聽起來是近切的,又是茫遠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死海不死。
(三)特例與尋常對照法
人或事物尋常是一種狀態,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是另外一種狀態,二者一先一後,並列書寫,讓讀者在對比中,感覺到“這一刻”不同尋常,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帶著猜測去閱讀。
例如:爸爸媽媽上夜班,每天我放學回家,總是鐵將軍把門。然而今天放學後,我剛登上三樓,就發現我家的門大敞大開著......(平常“鐵將軍把門”,今天“大敞大開著”)。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進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么紅,心多么慌!(平常“總是一陣喧鬧”,今天“安安靜靜”的)。
(四)倒敘法 記敘事件時,先將故事的結局,或者最精彩的部分即結局放到敘事的開始部分來寫,然後再從故事的起因開始,交代事件的來龍去脈。這樣開頭,讓讀者直接面對故事的結局,搞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於是帶著問題邊思考邊讀。
例如:我和媽媽到車站接姥姥,姥姥一見到媽媽,放聲大哭.....(姥姥怎么哭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五)反經驗法
人活著,總會在內心深處積累各種經驗,這些經驗在我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然而當我們讀一些句子或段落時,獲得的信息和我們的經驗絕然不同,這時,我們就會產生疑問——為什麼會這樣?例如一篇文章的題目是“1+1>2”,我們平常積累的信息是1+1=2,便會覺得非常奇怪,又如:裝在套子裡的人、下蛋公雞、穿裙子的男人、六歲狀元郎等等,都屬於這一類。
(六)吊胃口法
文章一開頭就出現了某個問題,需要解決,但作者一直不告訴讀者答案,直到文章結尾,才都開包袱,讓人明白真相。例如,很多懸疑劇、諜戰劇、偵破小說等等。
(七)迷惑法
通常在文章的標題或開頭,或運用修辭、或用典、或運用一種奇怪的語義組合,讓讀者不明白作者要表達什麼,要寫什麼,讓讀者看著標題或開頭,一頭霧水,激發讀者的獵奇心理。如一篇文章的標題是“太空清潔工”,誰能上太空去搞保潔工作?到太空里又去清潔什麼?讀完文章,才知道,作者是運用比喻這種修辭方法,將一種能夠清理太空垃圾的衛星比作太空清潔工。又如一篇文章的開頭:素質教育就是教會學生砸缸。讀完了才明白,這裡的“砸缸”指典故“司馬光砸缸”,教會學生砸缸,指培養學生應對問題的能力。
(八)插敘法
敘述一件事,事件敘述到中途,突然藉助某個緣由,插入另一件事,讓讀者帶著一個放不下的故事、一個不知道的下文和結局的故事,讀另一個故事,讀者的心中始終有一份沉沉的牽掛。
(九)抑揚法
先從貶低、否定的角度,去刻畫一個人,然後筆鋒倒轉,逐步透過人物外在的醜陋,揚起人物唯美的精神世界,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逐步覺醒、發現。(抑揚法本身就是一種寫作手法)
找到方法
先閱讀文章,建立整體印象,然後整理出事件的關係和聯結點,尋找由“之前”造成的“之後”的突兀,最後把這個句子放進文章里看是否符合文章表達的感情邏輯。
經典範文賞析
《槍》
車子愈往南駛,我愈覺得不對勁。司機始終不懷好意地透過後視鏡瞅著我,恐怕我是上了賊船了。報紙上幾乎天天有計程車司機在荒郊野外劫財搶色,甚至還要傷人的報導,為什麼我這么大意?
果然,車子剛開不久,我就感到異樣了。司機一再從後視鏡瞅我,瞅得我心底發毛。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他的右手從方向盤挪開,往下伸,不知在摸什麼東西,大概是扁鑽或刀子吧?車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帶的山間,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動手了吧?我下意識坐直身子,冷汗開始往外冒。
可什麼事也不曾發生。他的手又伸了上來,放在方向盤上,沒有拿什麼東西。
我看到,他又從後視鏡飛快地掠了我一眼。 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來不曾看過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後悔自己的莽撞。
我要去的地方終於到了。當計程車在公路局車站前一停,我立刻打開車門沖了下去。鬆了一口氣,才想到還沒有付錢給司機,便繞過車後,走到司機視窗,伸手到旅行袋裡掏錢。突然,車子往前沖,迅速拐一個彎,消失在不遠的街角。我最後看到的,是司機無比驚惶的神色。
怔怔地站那裡,莫名其妙地把車錢再度放入旅行袋,我才看見旅行袋的右方開口突出一截槍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為孩子買回來的玩具槍,槍管太長了,無法全部塞進旅行袋。
《提意見》
星期五下午,到任一個月的甄局長召開機關生活會。他說,今天要搞點“特權”,請大家專門給他提意見,越尖銳越好,捕風捉影、道聽途說也無妨,就是不要聽讚歌。但是,多數發言不過是不痛不癢的“溫吞水”,會議進行到兩個小時,卡了殼了。有人悄悄的瞟著一直陰沉著臉的甄局長,只等他一發話就散會。
“我提點……”
突然,秘書科的副科長嚴志廣打破了沉默。“唰”的一下,大家把詫異的目光全都對準了他。
“我考慮了很長時間,腦子裡公與私也鬥爭了很長時間,想來想去,我還是要說點,不要面子要真理嘛!我給甄局長提點意見,是個嚴重問題……”
“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要影響到黨的事業,因此我打消了顧慮,本著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
正如觀察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大家的眼睛瞪得溜溜圓,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兒了。嚴副科長神情莊重,往上推了推眼鏡,停了一下,又一板一眼地說:“甄局長到局一個月來,早來晚去,兢兢業業,身體一天天消瘦下去,長此以往,會影響健康。作為一位老幹部,身體並不是自己的,而是黨的,是黨的寶貴財富,怎么可以隨隨便便糟踏黨的財富呢?難道這不是嚴重問題嗎?……”
《鞋》
一天,兩天,一個月過去了,每當日落西上的時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張望,希望能從落日的餘輝中看到那個高大的身影出現。但是,他沒有看到。
又是一個傍晚,一位瘦瘦的軍人來到修鞋攤旁說:“一個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個子軍人來這兒修過鞋?
“啊……對呀。”
“要付多少錢?”
小鞋匠略一沉思,說:“修鞋費一塊五,外加一個月的保管費五毛,您給兩塊錢得了。”
軍人把兩塊錢遞給他,小鞋匠收好錢後,問:“怎么大個子沒來?”
“他……上前線去了。”說完,軍人轉身就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隻鞋,趕忙喊道,“鞋子,鞋!”
軍人止住了腳步,用低沉的聲音對小鞋匠說:“用不著了,他的雙腿,已經在前線醫院裡……他特意來信囑咐我把錢送給你,謝謝你了!”說完,軍人邁開大步走了。
《20美金的價值》
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經很晚了,他很累也有點煩,他發現五歲的兒子靠在門旁正等著他。
“爸,我可以問您一個問題嗎?”
“什麼問題?”“爸,你一小時可以賺多少錢?”“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父親生氣地說。
“我只是想知道,請告訴我,你一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到。“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一小時賺20美金。”
“我剛剛可能對你太兇了,”父親說,“我將今天的氣都爆發出來了--這是你要的 10美金。”“爸,謝謝你。”小孩歡叫著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
“為什麼你已經有錢了還要?”父親不解地問。
“因為這之前不夠,但我現在足夠了。”小孩回答,“爸,我現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只借一美元》
一位富豪走進一家銀行,來到貸款部前,舉止得體地坐下來。
“先生,您有什麼事需要我們服務嗎?”貸款部經理一邊打量著來者,一邊熱情地問道。
“我想借點錢!”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貸款部經理驚詫地看著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嗎?”
“當然,只要有擔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經理彬彬有禮地說。
“好吧。”那人從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債券放在桌上:“這些票據做擔保可以嗎?”
經理清點之後說:“先生,總共50萬美元,做擔保足夠了。不過……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嗎?”
“是的。”富豪不動聲色地回答。
經理乾脆地說:“好吧,請辦理手續。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後我們便把這50萬美元的股票、債券都還給您。”
“謝謝!”富豪辦完手續後,從容離去。
一直在一旁觀望的銀行行長怎么也不明白,一個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么會跑到銀行來借一美元呢?於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問這位富豪:“對不起,先生,我想問您一個問題。這實在弄不懂,您擁有50萬美元的家當,為什麼還要借一美元呢?”
“好吧,我可以把實情告訴你,我到這裡來辦事,需要一段時間,隨身攜帶這些有價票據很不安全, 我曾到過幾家金庫,想租他們的保險箱,但租金都很昂貴。我知道貴行的保全很好,所以就將這些票據以擔保的形式暫存在貴行。況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
行長恍然大悟:有頭腦又有金錢的人是幸運的,他們能用頭腦支配金錢;而只有金錢沒有頭腦的人則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的頭腦被金錢所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