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我們自己——電影錄像與文化》是華大博雅人文藝術館之一。本書分析了大量民俗學電影的主題、概念以及電影技巧,探討了如何通過電影和錄像來“記錄我們自己”。
基本介紹
- 書名:記錄我們自己
- 又名:Documenting Ourselves: Film, Video, and Culture
- 作者:謝爾曼
- 譯者:張舉文
- ISBN:9787562250777
- 頁數: 261頁
-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11年7月25日)
- 開本:16
- 商品尺寸:23.4 x 16 x 2 cm
- 商品重量:422 g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作者莎倫·謝爾曼是美國民俗學界民俗影視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多年教學和著述的同時,她拍攝了許多頗有影響力的民俗學電影,《記錄我們自己——電影錄像與文化》自1998年出版以來,一直被視為民俗學領域最為全面的專著。《記錄我們自己——電影錄像與文化》分析了大量民俗學電影的主題、概念以及電影技巧,探討了如何通過電影和錄像來“記錄我們自己”。同時,書中還包括了對著名的電影製作人的採訪,透過這些珍貴的資料,讀者可以全面了解民俗學電影的製作過程和製作人的心理變化。
編輯推薦
由莎倫·謝爾曼編著的《記錄我們自己——電影錄像與文化》是華大博雅人文藝術館之一。本書分析了大量民俗學電影的主題、概念以及電影技巧,探討了如何通過電影和錄像來“記錄我們自己”。本書共七章節,主要內容為民俗、電影與錄像:從頭說起,民俗學電影:定義與方法論:文本與場景,記錄過程:互動事件與個體描寫,探尋自我:電影製作人對自己作品的反思,放映自我:電影的技巧與構建。
目錄
中譯版作者序言
原版序言
原版作者序言
記錄民俗是民俗學研究的前提(代譯序)
第一章 民俗、電影與錄像:從頭說起
早期的紀錄片
定義紀錄片
弗拉厄迪和浪漫主義紀錄片
城市交響樂
維爾托夫的蒙太奇
格理爾森和英國學派:有關職業群體的電影
民族主義
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
範式轉換:電影和民俗
寫實電影
後寫實: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紀錄片
作為自我表述的紀錄片:女性主義、少數族群和第三世界電影
作為民間歷史的紀錄片
定義民族志紀錄片:記錄他者
電影的民族志:分析事件的電影
敘述的“故事”:民族志浪漫主義
諸多事件的連續攝製
作為民族志浪漫主義代表的加登納式的闡釋性蒙太奇
共享的人類學:吉恩羅克的作品
重構:奈斯利開愛斯基摩人電影系列
觀察性電影
傳遞文化視角
混合的聲音
文化衝突:地球村
作為民俗的民族志
第二章 民俗學電影:定義與方法論:文本與場景
早期電影運動與民俗
再創模式
分析意圖、內容與自我的方法論
記錄文本與手工藝品的電影
對歷史的重構
文化的承啟:注重社區與地域的電影
第三章 記錄過程:互動事件與個體描寫
進程與事件分析電影
對藝術家與表演者的描述
協商之後曲電影
民俗電影的聚點與技巧
第四章 探尋自我:電影製作人對自己作品的反思
主題的選擇
流露自我
訓練:一個發現的進程
合作與妥協
第五章 放映自我:電影的技巧與構建
編輯“真實”
音響設備:電影製作人的“聲音”
工具的選擇
第六章 結構轉化與風格:聲音與圖像的蒙太奇
倫理問題與協商合作的電影;或日,每個人都幸福嗎?
資助——為了愛或錢,或二者合一?
發行,或日,傳播出去
作為文本的電影,作為經驗的電影
電影:記錄事件與表演的工具
第七章 展望我們自己
大眾傳媒、民俗以及流行文化
民俗電影與紀錄片模式
對錄像的反思
Referenes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