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是指關於個人闡釋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的社會認知理論。旨在通過分析和推測行為的因果關係,以控制人們的環境及其影響下的行為。知覺者如何判斷和解釋他人和自己行為的原因,是歸因理論要解決的基本問題。記憶歸因理論主要就是個體對自己或他人記憶成功或失敗原因的社會認知理論。目前,學者對於記憶歸因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個體記憶失敗歸因這一領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記憶歸因理論
- 外文名:theory of memory attribution
歸因理論,記憶歸因理論,
歸因理論
歸因理論是指說明和分析人們活動因果關係的理論,人們用它來解釋、控制和預測相關的環境,以及隨這種環境而出現的行為,因而也稱“認知理論”,即通過改變人們的自我感覺、自我認識來改變和調整人的行為的理論。
歸因理論是在美國心理學家海德的社會認知理論和人際關係理論的基礎上,經過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羅斯和澳大利亞心理學家安德魯斯等人的推動而發展壯大起來的。當前,學界經常使用的歸因理論主要有海德的歸因理論、維納的歸因理論、凱利的歸因理論以及瓊斯和戴維斯的歸因理論。
記憶歸因理論
所謂記憶歸因理論,就是指個體對自己或他人記憶成功或失敗原因的社會認知理論。記憶歸因理論是在現有歸因理論之上發展出來的一個分支,主要探究個體對於歸因成功或失敗的記憶的原因解釋。
對記憶成功或失敗的歸因也是日常背景中記憶研究的重要內容,因為它受到諸多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並調節主體後續的記憶和記憶評價有關的行為。目前,學界對於記憶歸因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記憶失敗的歸因研究上,主要探討的是個體對於自身記憶失敗的歸因。如:一項研究發展,被試傾向於將情景記憶的失敗進行“不努力”和“不注意”的歸因,而將語義記憶的失敗進行“記憶力差”和“心智障礙”的歸因(Erber et. ,1996)。另一項對年輕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回溯記憶失敗歸因比較的研究表明,中老年人更多將記憶力差歸因為不可控因素(能力和遺傳),老年人認為記憶能力比記憶策略的作用更大(Blatt-Eisengart & Lachman,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