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守冠服騎射碑

訓守冠服騎射碑

訓守冠服騎射碑是指清朝乾隆皇帝所立的石碑,又稱“下馬即亡碑”、“居安思危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訓守冠服騎射碑
  • 館藏地點:故宮箭亭、中南海紫光閣等
  • 所屬年代:清
  • 類別:碑刻
簡介,碑文,現狀,

簡介

乾隆十七年(1752年),為扭轉滿人日漸荒廢清語、騎射等滿洲舊制、漸染漢習的局面,乾隆皇帝於紫禁城箭亭樹立訓守冠服騎射碑,向八旗臣僕闡發維護滿洲舊制的重要性,同時採取一系列措施,強化滿人清語、騎射等滿洲舊制。乾隆對滿洲舊制的重視,客觀上較為有效地維持了滿洲的民族特色,但其根本目的在於維護滿人的獨立性,強化滿族的統治基礎。

碑文

諭:朕恭閱太宗文皇帝實錄,內載:“戒姜判罪崇德元年十一月癸丑日,上御翔鳳樓,集諸親王、郡王貝勒固山額真、都察院官,命宏文院大臣讀大金世宗本紀,上諭眾曰:‘爾等審聽之。世宗者,蒙古、漢人諸國聲名顯著之賢君也。故當時後世,鹹稱為小堯舜。朕披覽此書,悉其梗概,殊覺心往神馳,耳目倍加明快,不勝嘆賞。朕思金太祖、太宗,法度詳明,可垂久遠,至熙宗合喇及完顏亮之世盡廢之,耽於酒色,盤樂無度,效漢人之陋習。世宗即位,奮圖法祖,勤求治理,惟恐子孫仍效漢俗,豫為禁約,屢以無忘祖宗為訓。衣服語言,悉遵舊制,時時練習騎射,以備武功。雖垂訓如此,後世之君,漸至懈廢,忘其騎射,至於哀宗,社稷傾危,國遂滅亡。乃知凡為君者,耽於酒色,未有不亡者也。先時儒臣巴克什達海庫爾纏,屢勸朕改滿洲衣冠,效漢人服飾制度,朕不從,輒以為朕不納諫。朕試設為比喻,如我等於此聚集,寬衣估符譽大袖,左佩矢、右挾弓,忽遇碩翁科羅巴圖魯勞薩挺身突入,我等能御之乎?若廢騎射,寬元章煉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後食,與尚左手之人何以異耶?朕發此言,實為子孫萬世己己獄之計也,在朕身豈有更變之理?恐日後子孫忘舊制、廢騎射,以效漢俗,故常切此慮耳。我國士卒初有幾何?因嫻於騎射,所以野戰則克、攻城則取,天下鹹稱我兵曰:“立則不動搖,進則不回顧。夜樂”威名震懾,莫與爭鋒。此番往征燕兵出邊,我之軍威,竟為爾八大臣所累矣!故諭爾等,其謹識朕言。欽此。’
朕每敬讀聖謨,不勝欽凜感慕,深惟國家開創之時,我祖宗躬親勞瘁,勤求治理,矩矱相傳,罔敢渝越,以立萬煉協囑世之丕基,至於今鹹受無疆之福者,皆仰遵明訓所致也。我朝滿洲先正遺風,自當永遠遵循,守而勿替,是以朕常躬率八旗臣僕行圍較獵,時時以學習國語、熟練騎射、操演技勇諄切訓誨,無非率由舊章,期以傳之奕禩,永綿福祚。惟是我皇祖太宗聖訓所垂,載在實錄,若非刊刻宣示,則累朝相傳之家法,外庭臣僕何由共悉?且自古顯謨令典,多泐之金石,曉喻群工。我皇祖太宗之睿聖,特申誥誡,昭示來茲,益當敬勒貞珉,永垂法守。著於紫禁箭亭、御園引見樓及侍衛教場、八旗教場,各立碑刊刻,以昭朕紹述推廣至意,俾我後世子孫臣庶,鹹愚虹和章知滿洲舊制,敬謹遵循。學習騎射,嫻熟國語,敦崇淳樸,屏去浮華,毋或稍有怠惰,式克欽承彝訓。冀億萬世子孫,共享無疆之庥焉。

現狀

紫禁城內的訓守冠服騎射碑,至今保存在箭亭內 。中南海紫光閣內的石碑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拆去修橋,後在周恩來總理過問下找回,安放在紫光閣院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