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鎮州王庭湊德音》是唐代元稹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討鎮州王庭湊德音
- 作者:元稹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討鎮州王庭湊德音
門下:朕嘗讀元元書,至於“佳兵者,是樂殺人”,因念自孩名之逮於羈丱,不三十年,不能為成人,豈忍一朝之忿,驅而殺之?然而田宏正首以六州之眾,歸於朝廷,開先帝之雄圖,變河朔之舊俗,除去苛暴,昭宣惠和,愛人如身,養士如子,拊循教訓,必以忠孝為先,是以魏之師徒,一年而知恩,二年而知禮,三年而知相與讓於道矣。故南征淮、蔡,東伐青、齊,北定趙地,元勛茂績,皆自魏師。肆我憲宗,付之心膂,入則輔弼,出則藩宣,推誠不疑,近實無比。顧朕小子,獲受丕圖,嗣守不遑,何暇恢復?而承元請覲,冀部擇才,苟非勛賢,不敢輕授。是用咨我元老,臨於是邦,而又寵諸將以懋官,加三軍以厚賞,復其租入,惠彼蒸黎,於此一方之人,可謂無有不至。而梟音未革,狼顧猶存,忍害忠良,恣為殘賊。臨軒震悼,撫幾驚嗟,天乎不仁,一至於此!朕下為君父,上奉祖宗,肆舟楫於鯨鯢,啖股肱於蛇豕,尚欲因循忍恥,僶俛偷安,非唯傷心於田氏之子孫,亦將何顏謁先帝之陵廟?人神共憤,卿士葉謀,鹹願誅夷,用申冤痛。便合興師進討,以剪奸凶。
尚念一軍之中,豈無義勇,倉卒變動,心非眾謀,苟得罪人,其餘何過?宜令魏博、橫海、昭義、河東、義武等軍,各出全軍,以臨界首,仍各飛書檄,具諭朝旨:
如王庭湊能執首謀為亂扇動三軍者,送付鄰道,或就鎮州處置,然後束身歸朝,必當超獎三品正員官,並與實封二百戶,其餘三軍將士,一切不問。其中大將等,或有能相勸諭,翻然改圖者,各隨事跡,當加寵擢。如王庭湊遂迷不寤,諸道宜便進軍,以時翦滅。苟不得已,至於用師,其有效忠,則宜懸賞。如有能斬凶渠者,先是六品已下官,宜與三品正員官,先是五品已上官,節級升進,仍與實封三百戶,莊宅各一區,錢二萬貫。以一州歸順者,便與當州刺史,仍賜實封二百戶。如先是刺史以州歸順者,超三資與官,仍賜實封二百戶。以一縣歸順者,超兩資與官,賜實封一百戶。如有能率所管兵馬及以城鎮來降者,並超三資與官,仍賜實封一百戶,錢一萬貫。以身降者,亦與轉改,仍賜錢帛。應赴行營將士,如有能梟斬凶渠者,亦準前例處分。其有城鎮將士、百姓等,守節拒賊,身死王事者,各委長吏優給其家,仍具事跡聞奏,當加褒贈。其有潛謀誅斬渠魁,被其屠戮者,宜優加追贈,並賜錢帛,仍與一子官。諸軍所至,不得妄加殺戮,及焚燒廬舍,掠奪資產,並有拘執,以為俘馘。其管內州縣,有能自置義營堡柵,王師所至,能相率來歸,各加酬獎。進當秋候,務切農功,邊界之人,懼廢耕織。應緣軍務所須,並不得干擾百姓。如要車、牛、夫役及工匠之類,並宜和雇情願,仍優給價錢。賊平之後,應立功將士,並與超資改官,節級賜物。其長行官吏歸降者,亦當優厚褒賞。幽陵變擾,誠謂亂常,以其旁及賓僚,有昊上加台鉉,校其輕重,示以招攜,尚開迷復之門,用廣自新之路。
昔者堯舜之俗,比屋可封,虞芮之人,讓畔可感。仁義則水火可蹈,忠信則蠻貊可行,由是言之,亦在化之而已。逮我長理,何其遠哉!豈朕之滿假荒寧,自聖而不可教耶?將朝之魁梧骨鯁,自持而莫我念也?二者之來,皆朕不敏。內省終夕,其心洗然。
於戲!封域之中,干戈作矣。廊廟樽俎,無忘弭寧。布告朕懷,以須良畫。主者施行。
作者簡介
元稹(公元779—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內(令河南洛陽附近)人。貞元九年(公元793年)明經及第。貞元十九年,登書判拔萃科,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稹是著名詩人,與自居易齊名,稱“元白”。因詩風格相近,合稱“元白體”。曾撰傳奇《鶯鶯傳》。對後世影響極大。《全唐詩》存詩二十八卷。有《元氏長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