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回鶻制

《討回鶻制》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討回鶻制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德裕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討回鶻制
門下:夫天之所廢,難施繼絕之恩,人之所棄,當用侮亡之道,朕每思前訓,豈忘格言。回鶻比者自恃兵強,久為桀驁,凌虐諸部,結怨近鄰。黠戛斯潛師彗掃,穹廬瓦解,種族盡膏於原野,區落遂至於荊榛。今可汗亡逃失國,竊號自立,遠逾沙漠,寄命邊陲。朕深念衰殘,尋加賑恤。每陳章表,多詐諛之詞,接我使臣,如全盛之日,無傷禽哀鳴之意,有困獸猶鬥之心。去歲潛入朔川,大掠牛馬,今春掩襲振武,逼近城池。可汗皆自率勁兵,首為寇盜,不恥破敗,莫顧姻親。河東節度使劉沔,料敵伐謀,乘機制勝,發胡貊之騎,以為前鋒,搴翎侯之旗,弋彼在穴,短兵鏖於帳下,元惡軼於彀中。況乘匪六騾,眾才一旅,儲糧已竭,計日可擒。太和公主居處不同,情義久絕,懷土多畏,亟聞黃鵠之歌,失位自傷,寧免綠衣之嘆,念其羈苦,常軫朕心。今者脫於豺狼,再見宮闕,上以攄宗廟之宿憤,次以慰太皇太后之深慈,永言歸寧,良用欣感。其回鶻既已破滅,義在剪除,宜令諸道兵馬使並同進討。河東立功將士以下,優厚賞給,續次條疏處分。應在京外宅及東都修功德回鶻,並勒冠帶,各配諸道收管;其回鶻及摩尼等莊宅錢物等,並委功德使與御史台、京兆府各差精強幹事官點檢收錄,不得容諸色職掌人及坊市富人輒有影占,如有犯者,並當極法,錢物納官;摩尼等僧委中書門下即時條疏聞奏。於戲!昔漢宣帝值匈奴乖亂,推亡固存,呼韓單于攜國歸命,入朝保塞,漢後所以有擁護之恩;郅支單于叛禮義,傷毀威重,漢史所以明可誅之罪。二虜禍福,皆自取焉,四夷百蠻,宜以為鑑。布告中外,深體朕懷。主者施行。

作者簡介

李德裕(787—849)唐文學家。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歷任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兵部尚書等職。又先後出任劍南、西川、淮南等地節度使。後遭李宗閔、牛僧孺集團打擊,被貶崖州,卒於崖州司戶參軍任所。工詩文、書法,貶黜嶺南時詩較有名。著作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