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計算機通信技術(第2版)
叢書名 :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規劃教材
作 譯 者:潘新民主編
出版時間:2006-08
千 字 數:465
版 次:重印
頁 數:347
開 本:16(185*235)
I S B N :9787121026430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全面,講解深入淺出。從最基本的數據通信理論開始,到數據通信在網路中的套用,層層深入,全面闡述了計算機通信的基本理論。全書共分8章,主要包括數據通信技術基礎,傳輸介質,差錯控制編碼方法,流量控制,差錯控制技術,多路復用技術,頻帶傳輸及調製技術,數據交換技術,物理層接口及標準,二進制同步通信規程(BS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HDLC),計算機通信常用硬體設備等。 該書屏棄傳統的通信教材的寫法,注意實現計算機與通信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滿足現代通信技術課程教學之需要。
目錄信息
第1章 緒論
1.1 C & C(計算機與通信)
1.2 通信系統模型
1.3 數據通信基本概念
1.3.1 訊息、信息、數據和信號
1.3.2 模擬通信系統
1.3.3 數字通信系統
1.4 計算機通信和通信網
1.4.1 數據通信網及其分類
1.4.2 計算機通信網和計算機網
1.5 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套用
1.6 標準化組織
1.6.1 國際標準化組織
1.6.2 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
1.6.3 美國國家標準化協會
1.6.4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
1.6.5 電子工業聯合會
1.6.6 貝爾中心
本章小結
習題1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
2.1 數據傳輸的概念及分類
2.1.1 並行傳輸與串列傳輸
2.1.2 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
2.1.3 異步傳輸與同步傳輸
2.1.4 傳輸速率
2.2 傳輸損耗
2.2.1 衰損
2.2.2 失真
2.2.3 噪聲
2.2.4 信噪比
2.2.5 香農定理
2.3 數據編碼方法
2.3.1 幾種常用的編碼
2.3.2 碼型及其編碼方式
2.4 通信傳輸介質
2.4.1 雙絞線
2.4.2 同軸電纜
2.4.3 光纖
2.4.4 短波傳輸
2.4.5 地面微波傳輸
2.4.6 衛星微波通信
2.4.7 紅外線傳輸
2.4.8 蜂窩電話
本章小結
習題2
第3章 差錯控制技術
3.1 差錯控制基本概念
3.1.1 差錯控制基本原理
3.1.2 差錯控制編碼的特性和能力
3.2 流量控制
3.2.1 停止等待流量控制
3.2.2 滑動視窗流量控制
3.3 常用差錯控制編碼方法
3.3.1 奇偶校驗
3.3.2 恆比碼
3.3.3 方陣校驗
3.3.4 循環冗餘校驗碼(CRC)
3.3.5 卷積碼
3.4 差錯控制方法
3.4.1 自動請求重發(ARQ)方式
3.4.2 前向糾錯(FEC)方式
3.4.3 混合糾錯(HEC)方式
3.4.4 信息反饋(IRQ)方式
3.4.5 其他差錯控制方式
3.5 差錯控制的性能估算及其套用
3.5.1 差錯控制性能估算方法
3.5.2 差錯控制的套用
本章小結
習題3
第4章 多路復用技術
4.1 多路復用的基本概念
4.2 頻分多路復用(FDM)
4.2.1 FDM原理
4.2.2 FDM套用系統
4.3 波分多路復用(WDM)
4.4 同步時分多路復用(TDM)
4.4.1 TDM原理
4.4.2 TDM數據復用方式
4.5 統計時分多路復用(STDM)
4.5.1 STDM原理
4.5.2 STDM幀結構
4.6 碼分多址復用(CDMA)
4.7 多路復用技術的比較
4.7.1 時分多路復用與頻分多路復用的比較
4.7.2 比特交錯和字元交錯復用方式的比較
4.7.3 同步時分復用與統計(異步)時分復用的比較
本章小結
習題4
第5章 頻帶傳輸及調製技術
5.1 二進制振幅鍵控調製(2ASK)
5.1.1 2ASK信號的產生
5.1.2 2ASK信號的解調
5.1.3 2ASK所需頻寬
5.2 二進制頻率鍵控調製(2FSK)
5.2.1 2FSK信號的產生
5.2.2 2FSK信號的解調
5.2.3 2FSK所需頻寬
5.3 二進制相位調製
5.3.1 二相絕對移相調製(2PSK)
5.3.2 二相相對移相調製(2DPSK)
5.4 多進制調製技術
5.4.1 多進制振幅鍵控調製(MASK)
5.4.2 多進制頻率鍵控調製(MFSK)
5.4.3 多進制移相調製(MPSK)
5.5 現代調製技術
5.5.1 抑制載波的雙邊帶調製(DSBSC)
5.5.2 正交幅度調製(QAM)
5.5.3 幅度相位混合調製
5.5.4 最小頻移鍵控(MSK)
本章小結
習題5
第6章 數據交換技術
6.1 電路交換方式
6.1.1 電路交換原理
6.1.2 電路交換機
6.1.3 電路交換的優缺點
6.2 報文交換方式
6.2.1 報文交換原理
6.2.2 報文交換的優缺點
6.3 分組交換方式
6.3.1 分組基本格式及長度選取
6.3.2 分組交換原理
6.3.3 數據報
6.3.4 虛電路
6.3.5 分組交換的優缺點
6.4 幀中繼
6.4.1 幀中繼的工作原理
6.4.2 幀中繼的特點
6.5 ATM技術
6.5.1 ATM基本原理
6.5.2 ATM交換機
6.5.3 ATM的特點
本章小結
習題6
第7章 物理層接口及標準
7.1 物理層接口匯流排概述
7.2 RS-232-C /CCITT V. 24
7.2.1 RS-232-C電氣特性
7.2.2 RS-232-C機械特性
7.2.3 RS-232-C功能特性
7.2.4 RS-232-C過程特性
7.2.5 RS-232-C的套用
7.3 RS-449/RS-423-A/RS-422-A/RS-485
7.3.1 RS-449
7.3.2 RS-423-A/RS-422-A
7.3.3 RS-485
7.4 X.21標準
7.4.1 X.21建議
7.4.2 X.21功能特性
7.4.3 X.21過程特性
7.4.4 X.21電氣特性
7.4.5 X.21機械特性
7.4.6 X.21bis建議
7.5 通用串列匯流排(USB)
7.5.1 USB規範
7.5.2 USB體系結構
7.5.3 USB的套用
7.6 ISDN接口
7.6.1 ISDN用戶-網路接口的結構
7.6.2 ISDN用戶-網路接口的配置
7.6.3 ISDN標準
7.6.4 ISDN用戶接口協定
7.6.5 ISDN的連線方式
本章小結
習題7
第8章 數據鏈路控制規程
8.1 二進制同步通信規程(BSC)
8.1.1 控制字元
8.1.2 幀格式
8.1.3 數據透明性和同步
8.1.4 數據鏈路結構及建立
8.2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
8.2.1 HDLC概述
8.2.2 HDLC的幀結構
8.2.3 HDLC幀類型和功能
8.2.4 HDLC操作規程
8.2.5 其他數據鏈路控制協定
本章小結
習題8
第9章 計算機通信設備
9.1 終端設備
9.1.1 終端設備的組成
9.1.2 終端設備的功能
9.1.3 終端設備的分類
9.1.4 終端設備的工作特性
9.1.5 ISDN中的終端設備
9.1.6 終端設備的連線
9.2 數據機
9.2.1 數據機的構成
9.2.2 數據機的作用、功能和通信過程
9.2.3 數據機的分類
9.2.4 數據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9.2.5 數據機與電話網的連線
9.2.6 數據機的選擇
9.3 中繼器
9.3.1 中繼器的原理與作用
9.3.2 中繼器的功能和特點
9.3.3 中繼器的優缺點
9.4 集線器
9.4.1 集線器的結構與作用
9.4.2 集線器的分類
9.4.3 集線器的級聯和堆疊
9.5 網橋
9.5.1 網橋的概念
9.5.2 網橋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9.5.3 網橋的功能
9.5.4 網橋的分類
9.5.5 網橋的優缺點
9.6 路由器
9.6.1 路由器的構成
9.6.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9.6.3 路由器的功能
9.6.4 路由器的分類
9.6.5 路由器的優缺點
9.6.6 路由器的選擇
9.6.7 網橋與路由器的區別
9.7 交換機
9.7.1 乙太網交換機的原理
9.7.2 乙太網交換機的分類
9.7.3 交換機的套用
9.7.4 交換機的優點
9.8 網關
9.8.1 網關的概念
9.8.2 常見網關
9.8.3 網關的特點
9.8.4 網關與其他設備的比較
9.9 集中器和復用器
9.9.1 復用器
9.9.2 集中器
9.9.3 集中器與復用器的比較
本章小結
習題9
附錄A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附錄B 常見英文縮略語及釋義
附錄C 虛擬通信實驗系統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