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2021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計算機網路(2021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計算機網路》是2021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計算機網路
  • 作者:沈紅,李愛華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9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258665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自2010年首次出版以來,曾於2015年出版了第2版。第2版作為本科生“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材,被多所高校選用,並於2017年被評為第六屆兵工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這次教材的改版,在內容和結構上進行了一些修訂。
本書共分為6章及兩個附錄,包括計算機網路概述、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包括區域網路)、網路層、傳輸層和套用層的內容。本次改版更加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和套用層增加Wireshark數據包分析實戰。每章均配有經典習題與解析、習題及部分習題答案(附錄B)。在附錄A配有Wireshark基礎知識簡介、安裝方法及使用說明。本書配套的附屬檔案有全書的課件及微課。
本書的特點是結構合理、概念準確、論述嚴謹、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闡述。為了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同時還配有一定數量的例題、經典習題與解析、每章習題和Wireshark數據包分析實戰。同時力圖反映計算機網路的一些**發展。本書可供電氣信息類和計算機類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適合作為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的考研教材。另外,本書對從事網路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
1.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
1.1.2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1.1.3 認識網路
1.2 網路的組成與結構
1.2.1 早期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1.2.2 網際網路的組成
1.2.3 數據交換技術
1.2.4 現代計算機網路的結構特點
1.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3.1 按網路的地理範圍
1.3.2 按網路的傳輸技術
1.3.3 按網路的使用者分類
1.3.4 按傳輸介質分類
1.4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1.4.1 計算機網路拓撲的基本概念
1.4.2 網路拓撲的類型
1.5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1.5.1 速率
1.5.2 頻寬
1.5.3 吞吐量
1.5.4 時延
1.5.5 時延頻寬積
1.5.6 往返時間
1.5.7 利用率
1.6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參考模型
1.6.1 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1.6.2 ISO/OSI分層體系結構
1.6.3 TCP/IP分層體系結構
1.6.4 OSI/RM與TCP/IP/RM的比較
1.6.5 本書採用的模型
1.6.6 網路與網際網路協定標準化組織和管理機構
1.7 本章經典習題與解析
習題1
第2章 物理層
2.1 物理層概述
2.1.1 設定物理層的目的及基本功能
2.1.2 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的關係
2.2 數據通信基礎
2.2.1 基本概念
2.2.2 奈奎斯特定理與香農定理
2.2.3 編碼與調製
2.2.4 多路復用技術
2.3 傳輸介質
2.3.1 導向傳輸介質
2.3.2 無線傳輸介質
2.4 物理層設備
2.4.1 中繼器
2.4.2 集線器
2.5 寬頻接入技術
2.5.1 ADSL接入技術
2.5.2 HFC接入技術
2.5.3 FTTx技術
2.5.4 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技術
2.6 物理層接口特性
2.6.1 EIA RS-232-C接口標準
2.6.2 EIA RS-449接口標準
2.7 本章經典習題與解析
習題2
第3章 數據鏈路層
3.1 數據鏈路層概述
3.1.1 數據鏈路層的地位
3.1.2 數據鏈路層的基本概念
3.1.3 數據鏈路層與網路層、物理層的關係
3.1.4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3.2 成幀與透明傳輸
3.3 差錯控制
3.4 點對點協定(PPP)
3.5 區域網路
3.5.1 區域網路的基本概念和體系結構
3.5.2 乙太網與IEEE 802.3
3.5.3 共享信道的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3.6 區域網路擴展
3.6.1 集線器擴展區域網路
3.6.2 網橋
3.6.3 區域網路交換機
3.7 高速乙太網
3.7.1 100Base--T乙太網
3.7.2 吉比特乙太網
3.7.3 10吉比特乙太網
3.8 虛擬區域網路(VLAN)
3.9 無線區域網路
3.9.1 無線區域網路基本結構模型
3.9.2 IEEE 802.11物理介質規範
3.9.3 IEEE 802.3介質訪問控制
3.10 本章經典習題與解析
3.11 Wireshark實驗:數據鏈路層幀分析
習題3
第4章 網路層
4.1 網路層概述
4.1.1 劃分網路層的必要性
4.1.2 網路層實現的主要功能
4.1.3 網路層向上一層提供的服務
4.2 網際協定(IP)
4.2.1 IPv4的特點
4.2.2 分類的IP位址
4.2.3 IPv4數據報的格式
4.2.4 IP層處理數據報的流程
4.3 地址解析協定(ARP)
4.4 劃分子網與構造超網
4.4.1 劃分子網的意義
4.4.2 劃分子網的方法
4.4.3 子網掩碼
4.4.4 舉例說明子網規劃與地址空間劃分的基本方法
4.4.5 使用子網掩碼轉發分組過程
4.4.6 變長子網掩碼技術
4.4.7 無分類編址CIDR技術(構成超網)
4.4.8 網路地址轉換(Network Address TransIation,NAT)
4.5 網際控制報文協定(ICMP)
4.5.1 ICMP的作用與特點
4.5.2 ICMP報文的結構
4.5.3 ICMP報文的類型
4.6 路由選擇協定
4.6.1 分層次的路由選擇協定
4.6.2 內部網關協定(RIP)
4.6.3 OSPF協定
4.6.4 外部網關協定
4.7 IP多播和網際組管理協定
4.7.1 基本介紹
4.7.2 IP多播地址
4.7.3 網際組管理協定(IGMP)
4.7.4 多播路由器與IP多播中的隧道技術
4.8 下一代網際協定IPv6
4.8.1 IPv6概述
4.8.2 IPv6的首部格式
4.8.3 IPv6的地址空間
4.8.4 IPv4向IPv6過渡
4.9 移動IP
4.9.1 移動IP概述
4.9.2 幾個重要概念
4.9.3 移動IP工作原理
4.10 網路互連設備
4.10.1 網路互連設備及功能
4.10.2 路由器在網路互連中的作用及組成
4.11 本章經典習題與解析
4.12 Wireshark實驗:IP分析
習題4
第5章 傳輸層
5.1 傳輸層協定概述
5.1.1 劃分傳輸層的必要性
5.1.2 傳輸層的功能
5.1.3 TCP/IP傳輸層的兩個協定——UDP與TCP
5.1.4 傳輸層連線埠
5.1.5 套接字
5.1.6 TCP、UDP與套用層協定的關係
5.2 UDP
5.2.1 UDP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