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原理、技術與套用

《計算機網路——原理、技術與套用》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相林。

基本介紹

  • 書名:計算機網路——原理、技術與套用
  • 作者:王相林
  • ISBN:978-7-111-30641-2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11-07-05
圖書詳情,目錄,

圖書詳情

ISBN:978-7-111-30641-2
裝訂:平裝
編輯:郝建偉
開本:16開
出版日期: 2011-07-05
字數:622 千字
定價:39.0
圖書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了有關計算機網路管理網路安全,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等。

目錄

前言
第1章計算機網路概述
11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歷程
111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與形成
112計算機網路發展的階段
113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114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特徵
115計算機網路在資訊時代的作用
116Internet的發展
117計算機網路在中國的發展
12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和結構
121計算機網路的物理結構
122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123計算機網路的協定體系結構
124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25計算機網路的硬體和軟體
126計算機網路中的常用術語
13與計算機網路有關的技術
標準
131國際組織與有關的標準
132Internet標準及制定組織
133RFC文檔
14小結
15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計算機網路協定和體系
結構
21計算機網路協定
211計算機網路協定的作用
212計算機網路協定的要素
213計算機網路協定的格式
22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221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定義
222網路體系結構分層的原則
223網路體系結構中的服務
224網路層次接口和數據單元
225協定和服務的關係
226對等協定的通信過程
23OSI參考模型
231OSI參考模型概述
232OSI參考模型的結構
233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
234OSI參考模型中的數據傳輸
24TCP/IP協定參考模型
241TCP/IP協定的產生背景
242TCP/IP協定的層次結構
243網路協定的捆綁
244OSI與TCP/IP的比較
25區域網路體系結構參考模型
251區域網路體系結構的層次
252區域網路體系結構各層的
功能
253區域網路體系結構的特點
26計算機網路實例
261ARPANET
262X25網路
263Internet與Internet 2
27小結
28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數據通信技術基礎
31數據通信基本知識
311信息、數據與信號
312通信的基本要求
313數據通信系統模型
314信道的最大容量
315計算機網路中的速率
316基帶傳輸和頻帶傳輸
317通信雙方的互動方式
318異步傳輸和同步傳輸
32傳輸介質
321傳輸介質的分類
322有線傳輸介質
323無線傳輸介質
324衛星傳輸
33信道復用技術
331頻分復用和時分復用
332波分復用
333統計復用
34數據編碼技術
341數字數據編碼為模擬信號
342數字數據編碼為數位訊號
343模擬數據編碼為數位訊號
344模擬數據編碼為模擬信號
35交換技術
351交換技術的用途
352電路交換和報文交換
353分組交換
354交換技術的比較
355信元交換
36差錯控制技術
361差錯產生的原因
362差錯控制方法
363海明校驗
364循環冗餘校驗編碼
37無線與移動通信基礎
371無線通信基礎知識
372蜂窩移動通信
373全球移動通信系統
374碼分多址訪問
38小結
39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套用層
41套用層協定原理
411套用層協定及描述
412套用層需要的服務
413網路套用的計算模式
414套用層協定與運輸層協定的
關係
42域名系統
421域名系統概述
422域名地址空間結構
423DNS域名解析過程
424DNS記錄和報文
43全球資訊網和HTTP
431全球資訊網概述
432超文本標記語言
433統一資源定位符
434超文本傳輸協定
435Web高速快取
44檔案傳輸協定
441FTP概述
442FTP的工作原理
443客戶端應用程式
444匿名FTP服務
445FTP互動工作過程的例子
446FTP與HTTP的比較
447簡單檔案傳輸協定
45電子郵件
451電子郵件概述
452電子郵件協定
453電子郵件報文格式
454SMTP的工作過程
455POP3的工作過程
456通用Internet郵件擴展協定
457SMTP與HTTP的比較
46對等網路
461P2P概述
462P2P網路的結構
463P2P網路和C/S網路的比較
47客戶機/伺服器套用編程
471網路套用編程概述
472TCP套接字套用編程
473UDP套接字套用編程
48小結
49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運輸層
51運輸層概述
511運輸層提供的服務
512運輸層與相鄰層的關係
513運輸服務質量和運輸協定數據
單元
52運輸層協定的要素
521網路中的定址
522運輸層的復用與分用
523運輸連線的建立與釋放
524運輸協定實現的控制
53基本的網路協定設計與分析
531可靠數據傳輸協定設計的基本
概念
532滑動視窗協定描述
533理想的網路協定
534停-等協定
535回退N協定
536選擇重傳協定
5373種可靠數據傳輸協定的
比較
54擁塞控制
541擁塞控制概述
542與擁塞控制有關的因素
543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
544擁塞控制原理
545網路擁塞控制機制
55網際網路中的運輸層協定
551網際網路運輸層協定概述
552運輸層的連線埠
56用戶數據報協定
561UDP的特點與作用
562UDP的協定格式
563UDP的校驗和
57傳輸控制協定
571TCP的功能描述
572TCP報文段的格式
573TCP連線與控制管理
574TCP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
575TCP的重傳機制
58網路服務質量
581網路服務質量概述
582調度和管制機制
583綜合服務
584區分服務
585多協定標記交換
59小結
510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網路層
61網路層涉及的問題
611網路層實現的功能
612虛電路服務和數據報服務
613通信子網的內部結構
62路由選擇
621路由選擇概述
622網路分組的交付
623路由選擇模組與路由表
624路由技術要素
625靜態路由選擇
63動態路由選擇
631動態路由選擇的基本概念
632孤立式自適應路由選擇
633距離矢量路由選擇
634鏈路狀態路由選擇
64層次路由選擇
641層次路由選擇概述
642自治系統
65廣播和多播路由選擇
651廣播路由選擇
652多播路由選擇
66網際網路的路由選擇協定
661內部路由協定——RIP
662內部路由協定——OSPF
663外部路由協定——BGP-4
67網路互連
671網路互連概述
672網路互連模型及互連規則
673網路互連設備
674網路互連層次之間的關係
68網際網路上的網路層協定
681IP協定概述
682IP分組的分片
683IP位址及套用方法
684專用IP位址及用途
685IP位址的一些要點
686IP層轉發分組的過程
687子網劃分技術
688使用子網掩碼的分組轉發
過程
689無分類編址
6810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定
69移動IP網路
691移動IP概述
692移動IP技術涉及的術語
693移動IP的組成和結構
694移動節點具有的功能
695移動IP的工作原理
610小結
611思考題與習題
第7章數據鏈路層和區域網路
71數據鏈路層
711數據鏈路層的基本概念
712數據鏈路層的用途
713幀邊界的確定及成幀方法
714數據鏈路層的流量控制
72數據鏈路層協定
721二進制同步通信協定
722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定
723網際網路中的數據鏈路層協定
73局域計算機網路
731區域網路概述
732區域網路涉及的問題
733區域網路標準IEEE 802
74信道訪問協定
741信道訪問協定概述
742固定信道劃分協定
743隨機訪問協定
744輪流訪問協定
75MAC地址與地址解析協定
751MAC地址
752地址解析協定
753地址解析協定套用分析
754反向地址解析協定
76乙太網原理與技術
761乙太網概述
762快速乙太網
763千兆位乙太網
764萬兆位乙太網
77令牌環形區域網路
771令牌環形區域網路概述
772IEEE 8025幀結構
78交換式區域網路
781交換式區域網路的結構和工作
原理
782交換機的交換方式
783三層交換的概念
784區域網路採用的三層交換技術
785三層交換機與傳統路由器的
比較
79虛擬區域網路
791使用虛擬區域網路的原因
792虛擬區域網路概述
793虛擬區域網路使用的幀格式
794靜態虛擬區域網路和動態虛擬
區域網路
795虛擬區域網路內主機之間的
通信
796虛擬區域網路之間主機的通信
710無線區域網路
7101無線區域網路概述
7102無線區域網路的發展歷程
7103IEEE 80211
7104有固定基礎設施的無線
區域網路
7105無固定基礎設施的自組
網路
7106IEEE 80211的協定體系
結構
7107IEEE 80211的MAC層
7108IEEE 80211的物理層
7109其他無線計算機網路
711小結
712思考題與習題
第8章物理層
81物理層協定
811物理層涉及的問題
812物理層協定描述
813物理層的物理連線
82物理層標準舉例
821EIARS232標準概述
822EIARS232C標準的特性
描述
823兩台計算機直連
83寬頻接入技術
831xDSL技術
832光纖同軸混合技術
84同步數字型系
841同步數字型系的基本概念
842同步數字型系的速率體系
843同步光纖網路的體系結構
85小結
86思考題與習題
第9章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
91網路管理
911網路管理概述
912網路管理協定
913網路管理模型
914網路管理代理
915網路管理站和SNMP規定的
操作
916簡單網路管理協定
917管理信息結構
92網路安全
921網路安全概述
922網路安全面臨的威脅
923網路安全層次劃分
924網路安全評價標準
93數據加密技術
931網路安全模型
932對稱密鑰密碼體制
933數據加密標準
94公鑰密碼體制
941公鑰密碼體制的概念
942公鑰密碼體制的算法
943數字簽名技術
944報文鑑別技術
945密鑰分配技術
946鏈路加密與端到端加密
95防火牆技術及結構
951防火牆技術的概念
952防火牆的結構
96入侵檢測技術
961入侵檢測系統的定義和分類
962入侵檢測系統與P2DR模型
963入侵檢測系統模型
97小結
98思考題與習題
第10章IPv6網路
101IPv6協定概述
1011IPv4協定存在的問題
1012IPv6協定的發展歷程
102IPv6協定格式
1021IPv6協定數據單元
1022IPv6協定與IPv4協定的
比較
1023IPv6協定的擴展首部
103IPv6地址
1031IPv6地址標識方法
1032IPv6地址空間和IPv6前綴
1033IPv6地址的分類
1034IPv6地址的一般格式
104ICMPv6
1041ICMPv6概述
1042ICMPv6對ICMPv4的改進
1043ICMPv6報文的一般格式
105IPv6過渡技術
1051IPv6過渡技術概述
1052雙棧技術
1053隧道技術
1054轉換技術
106小結
107思考題與習題
附錄
附錄A書中英文縮寫詞
附錄B計算機網路協定層次在
網路拓撲中的位置
附錄C教學建議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