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凝聚態物理與納米材料設計》是湘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書籍的作者是鐘建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計算凝聚態物理與納米材料設計
- 作者:鐘建新
- ISBN:978-7-81128-273-3
- 定價:49元
- 出版社:湘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03-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計算凝聚態物理與納米材料設計》是湘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書籍的作者是鐘建新。
《計算凝聚態物理與納米材料設計》是湘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書籍的作者是鐘建新。內容簡介本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包括蒙特卡羅方法、經典分子動力學方法、第一性原理方法、緊束縛近似方法、格林函式方法以及先進的...
研究方向為團簇科學與納米結構、計算凝聚態物理和新材料設計。王金蘭教授與合作者的“低溫切割碳納米管制備石墨烯帶理論”(2011),被選為《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誌封面文章。王金蘭教授自1999年以來一直致力於低維納米結構包括團簇、納米線、納米管的理論研究,首次從理論上證實了TMn(ferrocene)n...
1. 計算凝聚態物理 2. 清潔能源材料物理及器件 3. 微納結構光電功能材料物理 4. 清潔能源與綠色環境材料 科研項目 主持和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項目等10餘項。學術成果 在所研究領域發表論文200餘篇,SCI引用6700餘次,H 因子44.Advanced Science, 2023: 202303321 (IF=15.1)Applied Physics Letter...
1.1 凝聚態物理與材料計算 1.1.1 凝聚態物理理論與套用概述 1.1.2 材料科學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 1.1.3 計算機與材料設計學 1.2 經典的材料計算方法 1.2.1 材料計算的主要方法和套用範圍 1.2.2 微觀領域三種主要的計算方法 1.3 計算科學在材料學中的套用 1.3.1 半導體超晶格 1.3.2 ...
倪軍,男,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人物經歷 1989年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99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導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從事計算凝聚態物理研究。主要研究是對低維材料的結構及其形成演化過程開展模型化和模擬計算,預言低維材料可能產生的新型亞穩結構及其生成...
本學科以新疆凝聚態相變與微結構重點實驗室為平台,與本校化學學科形成了紮實具體的學科交叉,具體為通過合成化學在材料製備領域的理論和方法,進行新型凝聚態功能材料的設計與開發。培養平台 1.凝聚態物理與材料設計研究所(與南京大學共建)2005年,藉助南京大學與伊犁師範學院對口援建契機,給予凝聚態物理學科特點,根據...
納米材料與技術專業可在凝聚態物理、半導體器件、功能材料、納米材料、複合材料、環境科學、生物醫學材料及相關專業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就業方向 納米材料與技術專業可以在相關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從事科學研究,或者在電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儀器儀表、生物醫藥等高科技企業從事新材料研製、新產品開發及新技術...
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 研究室簡介 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是經過中國科學院定位的專門致力於物質計算科學研究的實驗室。研究室一直瞄準國際前沿,通過理論和計算相結合的方法,在凝聚態物理理論和材料科學中的一些重大前沿問題上做出了有特色的工作。與國內外同行具有廣泛的合作,參加了多項973項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計畫,承擔了...
2009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2009年,法國國家科研中心裡爾一大IEMN研究所,材料學博士學位,2009年,德國馬普所FHI,訪問學者,2010年,德國柏林工大,訪問學者,2011年,太原理工大學物理系,國外引進人才,副教授 研究方向 新納米材料的物性計算與功能設計 材料的晶格振動及相關性質研究 第一性...
如今在大的時代背景下,推動凝聚態物理髮展的主要動力,一是人們對新現象、新效應和新材料的發現;二是對新實驗手段和技術以及新的理論思想和方法的發展。他建議率先發展由中國人提出並實現的凝聚態物理實驗技術和探測手段;此外,還應提出新的理論和計算方法,建立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凝聚態物理與材料計算的軟體平台...
1998年1月至1999年5月,在德國奧格斯堡大學物理系擔任洪堡學者。 1999年7月,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凝聚態物理中心課題組長,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2001年至2003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助理、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實驗室主任。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任中國科學院...
在解決這些具體的物理問題之外,本項目的實施幫助我們為開展中國的材料基因工程貢獻力量,建立了一支擁有精通計算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專長的人才隊伍。在本項目的資助下,本課題組在磁電材料的設計、製備、性能及套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關研究工作已申請發明專利1項,已發表標註受本項目資助的通訊作者SCI論文...
低維凝聚態物理,量子調控,量子材料設計,納米電子學等方向。教育經歷 2010/09 - 2013/06,湘潭大學,材料與光電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博士 2004/09 - 2007/06,湘潭大學,材料與光電物理學院, 理論物理,碩士 2000/09 - 2004/06,湘潭大學,物理學院,物理學,學士 工作經歷 2007/09 - 至今,湘潭大學,...
2.5 納米管的生長、缺陷結構和物理特性的分子動力學模擬和第一原理計算 2.5.1 單壁碳納米管的自組裝生長的分子動力學模擬 2.5.2 碳納米管上缺陷組裝機理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 2.5.3 碳納米管的彈性和強度 2.5.4 單壁碳納米管儲氫性能的理論研究 2.5.5 束縛於碳納米管中的氫分子凝聚和相變 2.5....
曾擔任美國學術期刊World Journal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WJCMP)、湖南省重點圖書《計算凝聚態物理與納米材料設計》等編委,多年來擔任Phys. Rev. Lett.、Phys. Rev. B、Nanotechnology、 J. Phys.: Condens. Matter、New Journal of Physics、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Semiconductor Science ...
段文暉主要從事計算凝聚態物理和計算材料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其研究方向包括凝聚態物質和功能材料的理論和計算設計、固體的電子結構、第一性原理計算、低維物理、量子材料及其新奇物性等。人物經歷 1967年1月,段文暉出生於湖南省冷水江市。1981年—1992年,就讀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1992年—...
耿文通,男,199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理論物理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 1、計算凝聚態物理 2、計算材料物理 主要成就 199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理論物理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2年、1995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獲學士、碩士學位;1998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98-2005年,先後...
馬琰銘長期從事高壓強極端條件下的計算凝聚態物理研究工作。人物經歷 1972年9月,馬琰銘出生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1991年9月至1995年6月,在延邊大學物理系攻讀學士學位。1995年9月至1998年6月,在延邊大學物理系攻讀碩士學位。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在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2001...
王崇愚指導博士研究生尚家香的畢業論文《金屬界面複合體電子結構和能量學研究》獲得2003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王崇愚是計算凝聚態物理和材料電子結構專家,國家材料基因組計畫的積極倡導者,為中國材料基因工程計畫實施和高端材料設計做出了重要貢獻。(雲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評)
龔新高,1962年6月出生於湖南長沙,計算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龔新高從湖南師範大學畢業,並考取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85年碩士畢業後開始在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99年獲得...
(1)凝聚態物理中的材料模擬與設計 (2)材料表面/界面中的物理機理 (3)經典力場的構建與套用 (4)低維納米材料的設計與模擬 (5)多元合金微觀組織性能計算 科研項目 1. 金屬/氧化膜界面勢的構建及套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編號:FRF-TP-18-005A3),2019.3-2020.11,20萬元,項目負責人 2. ...
2001年獲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002年起被聘為 Phys. Lett. A (IF=2.0,年總引用數在物理綜合類處於第四位) 在凝聚態物理、計算物理和納米物理方向的共同主編。2004-2007年被聘為Elsevier搜尋引擎(SCOPUS)的科學顧問。研究領域 1.率先研究表面界面磁性問題,系統闡述了各種元素在低維環境下磁化增強的機理。...
主要承擔量子力學、高等數學、凝聚態物理講座、近代物理實驗等課程的教學任務。研究方向 (1) 低維納米材料的結構/電子結構/磁性 (2) 功能性新材料的設計 (3) 第一性原理電子結構計算 主要貢獻 (01) 過渡金屬及其合金團簇的穩定性和磁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904125),主持,20萬,2010.01-2012.12 (02) ...
1996-2000年 安徽大學物理系 本科,2000-2003年 安徽大學物理系 碩士,2003-2006年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博士。工作經歷 2006-2020年 南京理工大學任教。研究方向 1、顆粒物質動力學性質的實驗和計算研究;2、納米材料物性設計、調控的計算研究。學術成就 [1]黃德財*,胡鳳蘭,鄧開明,吳海平,開口角度對二維顆粒流...
[1] 本科生課程: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量子力學。[2] 研究生課程:凝聚態物理;計算物理;磁電子學;鐵磁學。研究領域 [1] 凝聚態理論。[2] 自旋電子學及納米材料與器件性能模擬和功能設計。[3] 拓撲絕緣體材料機理研究與設計。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平面構型Si基納米材料的自旋極化及電子...
趙紀軍,男,1973年4月出生於江蘇省,畢業於南京大學,博士,現任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從事低維凝聚態物理、計算材料學等領域研究,先後主持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ITER計畫專項課題、1項973前期研究專項課題、1項國防基礎科研挑戰專題。作...
雷干城(Steven G.Louie),1949年3月出生於中國廣東,凝聚態物理學與材料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 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講座教授,美國能源部能源材料激發態現象計算研究中心(C2SEPE M)主任。雷干城於1972年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
Materials Studio的分子力學計算引擎。使用多種分子力學和動力學方法,以仔細推導的力場作為基礎,可準確地計算出最低能量構型、分子體系的結構和動力學軌跡等。COMPASS:支持對凝聚態材料進行原子水平模擬的功能強大的力場。是第一個由凝聚態性質以及孤立分子的各種從頭算和經驗數據等參數化並經驗證的從頭算力場。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