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

訂,分別表示經過研究商討而確定下來;預先登記或約定;改正;修改;把書頁或紙張加工成本子等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訂
  • 拼音:dìng
  • 部首:言字旁
  • 筆畫數:四畫
  • 五筆:YSH
  • 倉頡:IVMN
  • 統一碼:8BA2
  • 四角號碼:31720
  • 字級:一級(常用)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釋義】 ①經過研究商討而確定下來:簽訂|訂婚|訂契約。②預先登記或約定:訂報|訂貨|預訂。③改正;修改:訂正|校訂|修訂。④把書頁或紙張加工成本子:裝訂|合訂本|訂書機。【訂購】 #dìnggòu 預先約定購買(貨物等)。
〖例句〗父親向出版社訂購了一套限量發行的書。
【訂立】 #dìnglì 雙方或幾方把商定的事項以契約、條約等書面形式肯定下來:兩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訂立了貿易協定。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訂 <動>
(形聲。從言,丁聲。本義:評議)
同本義
訂,平議也。――《說文》。按,字亦作評。
訂太平文王之道。――《詩·天作》箋
兩論相訂,是非乃見。――《論衡·案書》
又如:訂銓(評議衡量);《訂鬼篇》
改正,修正。
下足以訂史氏之失者。――李清照金石錄後序
亦足有所訂正。――《晉書·荀崧傳》
又如:訂頑(改正愚頑);修訂
達成協定訂立;使生效
預先約定
把零散的紙張、書頁加工成本。
訂 dìng
①經研究商討而立下(條約、契約、計畫、章程等)。
②約定:訂報。
故使人訂齊桓公,會於落姑之地。——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③修改;改正:訂正、校訂。
④用線、鐵絲等把書頁等連在一起:裝訂。
【訂正】修正(文字中的錯誤)。

古籍解釋

康熙詞典
《唐韻》他頂切,上聲。《說文》平議也。《詩·周頌》彼作矣,文王康之。《箋》以此訂太王、文王之道,卓爾與天地合其德。《疏》訂者,比之言。《晉書·荀崧傳》其書諸所發明,或左氏、公羊所不載,亦足有所訂正。
又《廣韻》他丁切《集韻》湯丁切,音。
又《廣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亭上聲。義同。
又《集韻》唐丁切,音亭。義同。
又《字彙補》均也。《周禮·夏官·恆矢注》前後訂,其行平也。《疏》恆矢軒輖訂,是安居之矢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丁定切,丁去聲。平議也。《唐書·李綱傳》古人以一言之重訂千金。
又《廣韻》逗遛也。
又《正字通》齊梁閒謂賦民為訂。
又正定書籍亦曰訂,如較訂、訂正之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