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宜,指說應該,猶主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言宜
- 釋義:主張
- 出處:《尚德緩刑書》
言宜,指說應該,猶主張。
言宜 言宜,指說應該,猶主張。言:說,說話。 宜:恰當;正好。適理也。合理的道理。應該。【釋義】言宜:說應該,猶主張。言宜:路溫舒《尚德緩刑書》“宣帝初即位,路溫舒上書,言宜尚德緩刑。”
上言宜許南單于出兵,古詩文,出自《後漢·南匈奴傳》。昔武帝單極天下,欲臣虜匈奴,未遇天時,事遂無成。宣帝之世,會呼韓來降,故邊人獲安,中外為一,生人休息六十餘年。及王莽篡位,變更其號,耗擾不止,單于乃畔。光武...
《上言宜封禪》是《續漢·祭祀志上》注補引《東觀書》中的一篇文章。自古帝王,每世之隆,未嘗不封禪。陛下聖德洋溢,順天行誅,撥亂中興,作民父母,修復宗廟,救萬姓命,黎庶賴福,海內清平。功成治定,群司禮官鹹以為宜登封告...
上言宜均輸 谷所以貴,由錢賤故也。可盡封錢,一取布帛為租,以通天下之用。又鹽,食之急者,雖貴,人不得不須,官可自鬻。又宜因交、益州上計吏往來市珍貨,收采其利,武帝時所謂均輸者也。(《後漢·朱暉傳》)
言宜采莽女為後 明詔聖德巍巍如彼,安漢公盛勛堂堂若此,今當立後,獨奈何廢公女?天下安所歸命,願得公女為天下母。(《漢書·王莽傳》上:庶民諸生郎吏以上公卿大夫鹹言。)
上言宜益安漢公國邑 《上言宜益安漢公國邑》是出自《漢書·王莽傳》的一段文字。《春秋》,天子將娶於紀,則褒紀子稱侯。安漢公國未稱古制。(《漢書·王莽傳》:上平帝納采莽女,信鄉侯佟上言。師古曰:古者新信同音。)
上言宜制漢禮 漢再受命仍有封禪之事,而禮樂崩闕,不可為後嗣法。五帝不相沿樂,三王不相襲禮,大漢當自製禮,以示百世。(《後漢·曹褒傳》。又見袁宏《後漢紀》十二,有小異)
上言宜復置烏桓校尉是《資治通鑑》中的第四十四卷。烏桓天性輕黠,好為寇賊,若久放縱而無總領者,必復侵掠居人,但委主降掾史,恐非所能制。臣愚以為宜復置烏桓校尉,誠有益於附集,省國家之邊慮。(《後漢書·烏桓傳》)
因日蝕上言宜遣定陶王之國 日蝕陰盛之象,為非常異。定陶王雖親,於禮當奉藩在國。今留侍京師,詭正非常,故天見戒。宜遣王之國。(《漢書·元後傳》:會日蝕,鳳因言。)
上言宜豫黨錮 《上言宜豫黨錮》是出自於《後漢·皇甫規傳》中的一個故事。臣前薦故大司農張奐,是附黨也。又臣昔論輸左校時,太學生張鳳等上書頌臣,是為黨人所附也。臣宜坐之。(《後漢·皇甫規傳》)
《上言宜給計吏舍館》是一個典故,出自於《續漢·百官志二》。百郡計吏,觀國之光,而舍逆旅,崎嶇私館,直裝衣物,弊朽暴露,朝會邈遠,事不肅給。晉,霸國盟主耳,舍諸侯於隸人,子產以為大譏。況今四海之大,而可無乎?...
(《吳志·大帝傳》注引《漢晉·春秋》,零陵太守殷禮言於權,權弗能用之。)今天棄曹氏,喪誅累見,虎爭之際而幼童蒞事。陛下身自御戎,取亂侮亡,宜滌荊、揚之地,舉強羸之數,使強者執戟,羸者轉運,西命益州軍於隴右...
上言宜絕康居是一篇古文。本匈奴盛時,非以兼有烏孫、康居故也;及其稱臣妾,非以失二國也。漢雖皆受其質子,然三國內相輸遺,交通如故,亦相候伺,見便則發;合不能相親信,離不能相臣役。以今言之,結配烏孫,竟未有益...
光武初興,愍其荒廢,太學博士舍、內外講堂,諸生橫卷,為海內所集。明帝時,辟雍始成,欲毀太學,太尉趙熹以為太學、辟雍皆宜兼存,故並傳至今,而頃者頹廢,至為園采芻牧之處。宜更修繕,誘進後學。(《後漢·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