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盡意(yán bù jìn yì):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出自 《易·繫辭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言不盡意
- 同義詞:言外之意、詞不盡意、意味深長
- 釋義: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 出處:《易·繫辭上》
- 反義詞:言之無物、言訥詞直、空洞無物
言不盡意(yán bù jìn yì):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出自 《易·繫辭上》
言不盡意(yán bù jìn yì):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出自 《易·繫辭上》...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是一個漢語辭彙,意思是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是一個漢語辭彙,意思是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中文名 書不盡言,...
書不盡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shū bù jìn yán,意思是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後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
《言盡意論》是西晉著名文學家歐陽建所作的一部作品,該作品集中討論了魏晉時期的”言意之辨“的論題。《言盡意論》中的文章篇幅短小,但立意明確,觀點鮮明,是...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2) [speak bluntly or outright]∶無保留的話;直言唯善人能受盡言盡言引證解釋 編輯 1、竭盡其言。《易·繫辭上》:“書不盡言。” ...
孔穎達 疏:“意有深邃委曲,非言可寫,是言不盡意也。”《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論》:“然士亦有偶合,賢者多如此二子,不得盡意,豈可勝道哉!”漢 傅毅 《舞賦》...
符號、語言和意義的關係怎樣?語言和符號能否表達意義?應當如何把握意義?這些問題是魏晉時期所討論的另一個重要問題。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就是所謂“言意之辨”。言意...
言意之辯是魏晉學者對語言、概念能否表達思想的爭辯。“言”即語言、概念:“意”即思想。《周易》中已提出“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魏晉時,以苟粲、王弼為...
言意,指言語和意旨。 語出《關尹子·九藥》:“天下至理,竟非言意。苟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契吾說。”...
意不可言傳 道家文藝思想之一。語出《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老莊哲學認為在言、意、道之間存在著矛盾和...
《魏晉玄學“言意之辨”研究》是於2016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林光華。...
據現行的《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中的“言不盡意”的解析“說的話未能表達出全部意思。表示意猶未盡(多用於書信結尾)。”,我們可以看出,意猶未盡還有...
歐陽建針對言不盡意的不可知論提出了“言盡意論”。魏晉南北朝哲學神滅論與神不滅論的鬥爭 編輯 東晉南北朝時期,哲學上兩條路線鬥爭的重心轉移到唯物主義神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