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酪蛋白巨大球菌是嚴格厭氧的革蘭氏陰性巨大球菌屬細菌,在研究肝硬化治療方法時,發現解酪蛋白巨大球菌研究在肝硬化形成過程中發生細菌移位情況。為進一步探討細菌移位發生機制,尋找臨床細菌移位防治措施,對改善肝硬化病人生活質量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酪蛋白巨大球菌
- 外文名:Trichoderma huge solution of bacteria
- 屬:巨大球菌屬
- 好/厭氧:嚴格厭氧
- 屬於:革蘭氏陰性菌
- 學科:微生物學
肝硬化的研究原理,肝硬化的研究內容,巴馬香豬肝硬化模型的製備方法,肝硬化形成過程中移位細菌的鑑定方法,肝硬化的研究結果,巴馬香豬肝硬化模型,移位細菌菌種庫的構建,
肝硬化的研究原理
肝硬化(cirrhosisofliver)是一種以肝組織瀰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和再生結節形成為特徵的慢性肝病,也是我國常見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臨床上有多系統受累,以肝功能損害和門靜脈高壓為主要表現,肝硬化常伴隨腸源性感染,研究表明其感染的主要的來源是腸道細菌,以腸桿科細菌為主。基於臨床採樣難,在治療過程中使用抗生素等藥物的原因基礎之上,採用經典的四氯化碳加飼餵酒精的方法製備肝硬化動物模型,更好地模擬人患肝硬化,以期研究肝硬化形成過程中細菌移位情況,建立移位菌種庫,為進一步研究臨床肝硬化、腸源性感染以及肝移植患者的治療和預後提供基礎參考數據。
CCl4誘導的肝病模型多用來研究肝纖維化的細胞及分子機制、血清學標誌物、組織病理及抗纖維化物質的藥效評價。目前CCl4誘導的小型豬肝病模型用來研究動物腸道微生態失衡與感染性疾病之間關係的文獻還未見報到。研究在肝硬化形成過程中細菌移位情況。為進一步探討細菌移位發生機制,尋找臨床細菌移位防治措施,對改善肝硬化病人生活質量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肝硬化的研究內容
巴馬香豬肝硬化模型的製備方法
3月齡巴馬香豬16頭(由第三軍醫大學基礎部實驗動物學教研室提供),模型組6頭雄性,4頭雌性,共10頭;對照組S頭雄性,1頭雌性,共6頭,均未閹割,體重為12.0士1.9kg。飼餵玉米面,適應性飼養2周后,模型組自由飲用10%的酒精,腹腔注射40%CC1;橄欖油溶液,注射劑量按每千克體重0.25ml溶液,每4天1次。
肝硬化形成過程中移位細菌的鑑定方法
經過肝穿病理切片初步判斷已有肝硬化形成的巴馬香豬,於無菌條件下,剖腹取內臟器官,於超淨台研磨成組織漿液,接種於總菌(BHI)固體培養基,進行普通細菌培養,37℃條件下培養24-48h。基於16SrRNA基因的可變區一V3區設計引物,然後通過PCR-DGGE初步篩選帶型一致的,將其對應的PCR產物進行核普酸測序,從而鑑定移位細菌。
肝硬化的研究結果
巴馬香豬肝硬化模型
歷時6個月成功誘導巴馬香豬肝硬化模型6頭,成模率達60%,死亡率20%。
移位細菌菌種庫的構建
所得序列通過GenBank進行同源性比較。結果顯示肝硬化模型組移位細菌主要是以腸桿菌科的腸桿菌屬、埃希氏菌屬、愛德華氏菌屬為主,其次是革蘭氏陽性兼性厭氧的葡萄球菌屬、棒桿菌屬、腸球菌屬、鏈球菌屬,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球菌、解沒食子酸鹽鏈球菌,以及嚴格厭氧的革蘭氏陰性巨大球菌屬的解酪蛋白巨大球菌、棒狀桿菌等厭氧菌。移位到腸系膜淋巴結的數量最多,多達8340CFU/g,其次是肝臟,再次是腎臟,移位細菌最少的就是肺部。正常對照組肝、脾、腸系膜淋巴結均無細菌生長。
移位細菌核酸序列在GenBank中比對結果顯示革蘭氏陰性菌占47.1%,革蘭氏陽性菌占58.3%;83.3%是兼性厭氧菌,16.7%是需氧菌。其中大腸埃希氏菌占30.1%,葡萄球菌屬占25.0%,棒狀桿菌屬占8.33%,巨大球菌屬占8.33%等等。從移位部位來看,移位到血液、肝、脾、肺、腎、腸系膜淋巴結的細菌數量占移位總菌的比率分別是7.94%,12.98%,8.05%,7.68%,9.40%,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