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營口模式

解讀營口模式

《營口市經濟社會追蹤調查》2004年3月經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批准列入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中國經濟社會追蹤調查》的子課題。這次追蹤調查是1989年《中國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營口市調查》的延續,所形成的著作在時間和內容上與1992年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營口卷》可以銜接。

基本介紹

  • 作者: 曹曉峰,張鐵民,於錫順
  • ISBN:9787801908445
  • 頁數:410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12-1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介紹

這次追蹤調查是1989年《中國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營口市調查》的延續,所形成的著作在時間和內容上與1992年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營口卷》可以銜接。
本書以1989~2003年的15年間,營口市在改革開放背景下經濟社會各個主要層面的巨大變化作為時空坐標,全面、系統地反映了營口市在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所遇到的問題,並從多層次、多角度探討其前因後果及其發展變化過程的內在規律。15年,與中國數千年歷史相比較只是短暫一瞬,但從中國社會變遷來看卻是翻天覆地變化的15年,不僅在經濟領域實現了由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而且在政治體制、文化體制乃至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準則、生活方式等方面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和更迭。營口市15年間的改革發展歷程在遼寧省乃至東北地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回顧和總結營口市取得的歷史性變化,有助於進一步加深社會各界對遼寧省省情的認識,可以為省、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制定和完善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可靠依據。經總課題組批准,在中共營口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遼寧省社會科學院抽調了14名從事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文化學研究的骨幹,組成了營口市情調查組,於2004年6月開始對1989年以來特別是1998年以來營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採取文獻法與統計法相結合、全面調查與典型調查相結合、抽樣調查與個案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了近一個月的全面、系統、深入的調查。在調查中對上次調查的一些重要方面和內容有所交代,特別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既注意了與上次調查的銜接,又不拘泥於上次調查的框框,特別是對改革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事物、新領域、新問題,儘量予以充分反映。最後寫就了《解讀營口模式》這部著作。
本書的特點在於,把15年來營口市改革發展的實踐置於中國改革發展的大環境中來審視,梳理和剖析營口經濟關係、社會關係、城鄉關係、區域關係、人與自然關係等方面的真實情況及其原因。15年中營口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體現在經濟總量增長、結構最佳化、經濟開放度提高,地區財富積累等各個方面。營口的國民經濟總量實現了躍升,生產總值1989年為38.58億元,到2003年達到253.4億元,增長了5.57倍,不變價格年均增長速度為14.23%。產業結構向著更加先進合理的方向健康發展,三次產業比重由1990年的25∶50∶25,調整為2003年的11.92∶52.28∶35.8。營口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主要體現在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環境明顯改善,社會保障功能不斷完善等方面。1989~200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6元提高到7318元,增長4.44倍,年均遞增12.86 %。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002元提高到3561元,增長2.55倍,年均遞增9.47 %。2003年全市參加養老保險人數 25.8萬人,覆蓋面達到100%。營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基本經驗是什麼?營口的結構調整是如何推進並取得成效的?營口是怎樣以富民強市為主旨,使社會全體成員不斷分享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本書以生動的事實、翔實的數據和理性的思辨,予以清晰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
本書的特點還在於,重點反映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營口的新變化及其典型經驗,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圍繞總結“營口模式”進行的。營口作為遼寧第二大港口城市,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增長、衰退和再次復興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初,以區域性經濟衰退為特徵的“東北現象”在營口也有突出的反映。中共“十五”大後,營口在陷入嚴重困境、基本沒有外力幫助的情況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以解放思想推動發展思路創新,大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主體和結構調整主體,創造條件增強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整體競爭力。在遼寧率先對所有制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實施經營城市等方略,改革攻堅取得重大突破,確立起經濟結構、體制與機制、對外開放、發展環境等方面的新優勢,使營口的經濟逐步擺脫困境,實現了根本性轉折,走上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從而以開創性的實踐形成了遼寧老工業基地推進市場化改革和走向振興的成功範例——“營口模式”。“營口模式”可以概括為:全力突破並全面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加快體制市場化、企業民營化,以體制改革帶動結構調整,促進各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和地區經濟與社會全面振興。“營口模式”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產物,“營口模式”的實質是“國活民興”的雙贏發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是“營口模式”耀眼的閃光點,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是“營口模式”鮮明的特色。
本書的特點也在於在對營口15年間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的制定及實施進行回顧和分析的基礎上,對未來營口經濟社會發展前景進行了前瞻性預測和展望並提出了相應的戰略思路和對策建議。營口的自然條件與人文脈絡、產業基礎、開放環境等優勢條件已成為營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點和源泉,蘊含著營口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潛力。隨著營口在遼寧乃至東北的經濟戰略地位的逐步提升,營口在新一輪區域經濟的調整擴張中,產業分工和城市分工將得到更大的增長空間,港口城市的功能將得到更充分發揮。本書提出未來營口應定位於以港口為平台的區域中心城市,要以結構調整和總量擴張為主線,構築以港口經濟為特色的新型產業體系。要用建設好港口來推動“港口城市經濟”的發展,實現發展新興產業和城市擴張同步推進,力爭在不遠的將來使營口發育成為沈大經濟帶又一重要的中心城市。

編輯推薦

本書是1990年代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營口卷》的銜接和延續。本書全面、系統地反映了在1989-2003年15年間營口市在改革開放背景下經濟社會各個層面的變化。重點解讀了1990年代中後期營口市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放思想推動發展思路創新,在遼寧率先對所有制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使營口的經濟逐步擺脫困境,走上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形成了推進市場化改革和走向振興的成功範例——營口模式。
本書是一部跨學科實證研究學術性著作不僅對決策部門和實際工作部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對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諸社會科學學科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目錄

第一篇綜述
引言:營口市的基本概況
第一章經濟發展的歷程
第一節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二節推動改革的思想解放歷程及產生的積極效應
第三節改革成功的正確選擇:“營口模式”
第四節經濟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及對經濟全面振興的展望
第二章人口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合理控制人口數量增長
第二節人口素質與經濟發展
第三節人口構成與經濟發展
第四節調節人口數量、素質、結構的途徑和對策
第三章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和保護
第二節環境建設與環境污染的整治
第三節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任務和對策
第四章經營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設
第一節經營城市理念的確立與實施
第二節跨越式發展的城市建設
第三節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第五章以港口為依託的開發區建設
第一節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優勢
第三節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經驗
第四節經濟技術開發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
第六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程度及展望
第一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程度
第二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差距
第三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主要對策
第二篇經濟篇
第七章所有制結構的調整
第一節所有制結構調整情況
第二節所有制結構調整的背景和形式
第三節所有制結構調整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變化趨勢
第八章產業結構的調整
第一節產業結構演變軌跡
第二節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評價及調整成效
第三節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差距及展望
第九章對外開放的擴大
第一節對外開放的全面發展
第二節對外開放的成就評價
第三節擴大對外開放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
第十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
第一節1989年以來市場體系的建立和發展過程
第二節各類消費品市場發展的進程與特點
第三節各類生產要素市場發展的進程與特點
第十一章農村經濟的發展
第一節農村的經濟發展及其特點
第二節農村經濟成長析因
第三節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第十二章工業經濟的發展
第一節工業經濟總量增長與結構調整變化特點
第二節工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掣肘因素
第三節工業經濟發展的未來方向與對策
第十三章第三產業的發展
第一節第三產業發展概述
第二節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第三節主要行業的增加值及從業人員的增長情況
第四節第三產業各行業優劣勢的比較及發展定位
第五節第三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
第十四章財政經濟運行情況
第一節財政經濟運行情況及特點
第二節財政經濟運行變化析因
第三節財政經濟運行中的問題與對策
第三篇社會篇
第十五章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
第一節社會階層基本狀況
第二節社會職業流動對階層變化的影響
第三節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特徵
第四節社會各階層協調發展的對策
第十六章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
第一節城鄉居民收入與消費支出顯著提高
第二節城鄉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極大改善
第三節居民生活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四節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對策
第十七章社會保障制度
第一節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發展
第二節城鎮社會保險制度的健全
第三節社會救助制度的完善
第十八章勞動就業與農民工
第一節勞動就業工作成效顯著
第二節促進勞動就業的主要措施
第三節勞動就業面臨的形勢、問題和對策
第四節農民工狀況分析
第十九章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
第一節社會治安狀況及特點
第二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的建立健全
第三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果
第四節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第二十章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
第一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第二節教育事業的發展
第二十一章文化、體育、衛生事業
第一節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第二節體育事業的發展
第三節醫療衛生事業在改革中發展壯大
第四篇政治篇
第二十二章中國共產黨的建設
第一節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
第二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第三節黨的隊伍建設
第四節黨的紀律檢查工作
第五節黨的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第二十三章政府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
第一節行政機構改革
第二節政府職能轉變
第三節政府管理體制改革
第四節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對策建議
第二十四章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第一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
第二節政治協商制度的健全
第三節民眾團體的發展
第四節民主決策機制的完善
第五節基層民主制度的健全
第六節法制建設的加強
第七節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對策
第二十五章社區建設
第一節居民委員會的改革和社區組織的建立
第二節社區建設工作的全面開展
第三節社區建設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第四節推進社區建設的對策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