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鳳翔戰役

解放鳳翔戰役是民國37年(1948)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宜川、瓦子街大捷後,彭德懷司令員指揮的戰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放鳳翔戰役
  • 外文名:無
  • 時間:民國37年
  • 人物:彭德懷司令員
戰役背景,戰役過程,戰鬥結果,歷史評介,

戰役背景

民國37年(1948)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宜川、瓦子街大捷後,彭德懷司令員親率主力向胡宗南的後方基地西府出擊,野戰軍分左、中、右三路前進。中路的第一縱隊由司令員張宗遜、政委廖漢生率領。先頭部隊抵達鳳翔一帶。4月20日(農曆三月十二日),胡宗南急令駐鹹陽的青年軍二○三師馳往增援,又命整一師、三十六師、六十五師分別由原防地沿西蘭公路、隴海鐵路及其中間地帶向鳳翔、寶雞增援。三十六師直援鳳翔。
4月22日(農曆三月十四日),西北野戰軍在十里舖、陳村、柳林唐村、靈山等地先後擊潰敵人反擊,國民黨鳳翔縣長張源西南逃。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當晚進駐縣城。彭德懷司令員先駐縣城西街天主教堂,後駐城西十公里的紫荊山。副司令員趙壽山、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副主任張德生駐鳳翔城內東大街。當天,在隨軍西府地委組織部長嚴克倫指導下,成立了中共鳳翔縣委、縣人民政府、縣游擊隊。同時還成立軍地結合的城市工作委員會。軍政治部主任張國聲任主任。
4月24日(農曆三月十六日),嚴克倫同邰光瑞到紫荊山參加彭德懷召開的前委擴大會議。之後,縣委根據“攻打寶雞、建立麟遊山區根據地”的部署,決定在沿山建立4個區,並具體安排了支前等事宜。數日後,一縱隊隨大軍撤離鳳翔,解放寶雞。此時,西援而來的國民黨三十六師遂駐鳳翔一夜,西奔千陽。

戰役過程

民國38年(1949)4月12日(農曆三月十五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出了向南方和西北進軍,解放全中國的命令。5月19日(農曆四月十二日),國民黨胡宗南部撤出西安,退據鳳翔、寶雞五丈原地區。胡為掩護主力安全撤退,令其三十師擔任右側背掩護任務。三十師在三原集結,星夜經涇陽、禮泉到乾縣與青年軍五十七軍會合。然後兩軍出乾縣,經永壽、麟遊,計畫5月21日(農曆四月二十四日)下午6時前到達鳳翔,憑險頑抗。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分三路向西追擊。一軍(軍長賀炳炎、政委廖漢生)沿渭北山腳西進;右翼山區是第四軍(軍長王世泰、政委張仲良);左翼是第二軍(軍長兼政委王震),沿隴海鐵路(渭河北岸)前進。
5月21日(農曆四月二十四日),第四軍追擊的國民黨青年軍五十七軍及三十師經麟遊,沿麟鳳公路向鳳翔、寶雞撤退。野戰軍司令部命令一軍堵截。11時,一軍司令部將任務交給第二師。二師(師長王尚榮、政委顏金生)即行部署,並以急行軍的最快速度到達作戰地區:四團附師山炮連為先頭,搶占姚家溝口之羅家坡及其以北的老君頂等制高點,控制溝口;五團除派一營向鳳翔方向警戒外,主力搶占溝東一帶山樑,實施包圍攻擊;六團(少一個營)為師預備隊;師指揮所第一步位於大塬村。18時許,二師各團營均到達指定作戰地區。國民黨五十七軍及三十師被堵在山溝。戰鬥打響,解放軍先頭部隊的山炮、迫擊炮向溝內猛烈射擊,打亂敵行軍隊形,人喊馬叫,亂成一團。解放軍三營營長嚴其武果斷指揮,首先消滅了已占領老君頂的國民黨警備分隊,占據海拔1069米、可控制麟鳳公路南北、遠矚鳳翔城的制高點。接著又猛衝下山,深入敵群,穿插分割殲滅敵人。同時發動政治攻勢,喊話勸降,聲震山谷,該營俘敵900餘人。夜幕降臨後,師指揮部移至老君頂。重新進行戰鬥部署:四團一、二營向敵縱深發展,二營迅速搶占吳家河,繼之向韓家塬進攻,實行迂迴包圍;一營向姚家溝插入,直搗五十七軍軍部。六團二營接替四團老君頂陣地,繼續控制溝口;三營沿西山樑向馬家塬、五曲灣進行迂迴,以堵截西竄之敵。22時,四團二營占領吳家河溝口後,敵一路企圖奪路向西突圍,連續發起七八次反衝擊,全被擊退殲滅。接著,二營以四連扼守吳家河口,營主力向韓家塬攻擊前進。此時敵軍、師兩級官員已丟下部隊企圖西竄逃命,敵軍成了無頭之鳥,四處亂竄。
5月22日(農曆四月二十五日)2時,一軍軍部又派第一師(代師長羅坤山)與二師同殲該敵。一師以二團順溝沿縱深攻擊,三團沿東山樑,在五團右翼下向南向北攻擊,直插鐵王溝,與四軍部隊密切配合作戰。下午4時前,人民解放軍在麟遊西南25公里的十八嶺和城東北約20公里的亢家河地區完成對敵前後夾擊的部署。

戰鬥結果

敵五十七軍及三十師進入包圍圈後,經10個多小時激烈戰鬥,全部被殲。共俘敵9400餘人,並繳獲大批武器,三十師師長王敬鑫被擊斃,五十七軍軍長馮龍隻身逃命。在亢家河戰鬥的同時,人民解放軍一部移軍攻入鳳翔城,生俘敵千山區司令李夢筆、副司令兼警備團團長張振綱、鳳翔縣縣長兼自衛團團長習勤、副團長徐長及以下官兵1800餘人。
隨之,野戰軍一軍一師政治部主任傅子和及西府地委派的中共鳳翔縣委書記郝仲升、縣人民政府縣長史文秀進入鳳翔城,開始建政工作。在二次解放的第三天,形勢突變,部隊戰略東撤,縣新建黨政機構隨主力部隊撤到西安灞橋。國民黨政權又任命關志超為鳳翔縣長。
民國38年(1949)7月初,人民解放軍華北十八、十九兵團入陝,與第一野戰軍會師,發起“扶眉戰役”,消滅胡宗南主力4.5萬多人,盤據陝西十多年的國民黨中央軍胡宗南部土崩瓦解,寧、青“二馬”望風逃竄。7月12日(農曆六月十七日),人民解放軍再克寶雞。7月14日(農曆六月十九日)攻破鳳翔縣城,從此國民黨在鳳翔的統治最後結束,人民民主政權建立。

歷史評介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鳳翔人民在解放西北、西南及解放全中國的人民革命戰爭中,自覺支援前線。民國37年(1948)4月22日(農曆三月十四日)鳳翔第一次解放,按照西北野戰軍司令部部署,中共鳳翔縣委、縣人民政府在全縣動員大車150多輛,從虢鎮到兩亭運輸布匹和戰利品;組織擔架隊,將寶雞轉來的傷員送到山區;游擊隊協助主力兵團偵察、帶路;收編國民黨地方武裝,打擊潰散之敵。
1949年7月,鳳翔徹底解放,全縣人民先後支援前線糧食22.4萬公斤,麵粉6.8萬公斤,馬草9.2萬公斤,擔架1150副,大車993輛,馱騾1500頭,拉車牲畜2994頭,支前民夫6295人。解放大西北、大西南支前大隊,榮獲“奮勇支前”錦旗和步槍30支。全縣婦女為解放軍做軍鞋65424雙。其中,八寸大的8474雙,七寸七的42775雙,七寸四的11925雙,七寸二的2250雙;做襪子、襪底、麻鞋、花手帕、慰問袋、提包、碗套等3700多件。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55師代買馱騾200頭,總值3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