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獲得

角色獲得

角色獲得(role taking),是指站在別人煩人立場上,體驗別人的角色,了解別人在特定交往情景中的期望和情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角色獲得
  • 外文名:role taking
  • 類屬:成人社會化
社會心理學,成人社會化,角色理論,社會角色,

社會心理學

通過角色獲得,我們可以知道別人在特定條件下期待我們怎樣的行為,了解此時此刻我們怎樣表現才恰當,由此調節自己的行為,使行為效果符合我們的願望。心理學家發現,通過角色獲得,我們可以細緻了解別人在特定條件下對我們的感受。如果需要,我們甚至可以知道應該用怎樣的姿勢,用多高的聲音說話等等。
角色獲得既是成人社會化的內容,又可以看做是成人社會化的運作方式。如今已成年的許多人,在青少年時代與同齡異性交往曾經受到教師、家長和社會輿論的嚴厲禁止。當他們面臨自己的子女與異性的交往問題時,表現出的時更多的理解、幫助和指導,而不再是簡單的禁止和缺乏理性的擔憂。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與子女正常溝通,這是一種學習,是一種社會化。如果當今父母仍然對子女的異性交往簡單禁止甚至橫加指責和干擾,則不但難以理解,更加說明他們自身在社會化方面需要獲得幫助。

成人社會化

成人社會化是指在社會化的基礎上,成人為適應社會文化環境的變化及其要求的角色重構,而在承擔正式社會責任候所進行的延伸的社會知識、技能、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的學習過程。

角色理論

角色理論闡釋社會關係對人的行為具有重要影響的社會心理學理論。它強調人的行為的社會影響方面,而不是心理方面。認為人既是社會的產物,又能對社會作出貢獻。是一種試圖從人的社會角色屬性解釋社會心理和行為的產生、變化的社會心理學理論取向。
按照哈貝馬斯的理論,在公共領域中的對話卻是反角色理論的。"在具有不同能力的對話夥伴之間,在接受對話角色時,以及在選擇和進行對話活動時,這種對話必須有實際的機遇平等。"[1] 夥伴關係卸去了角色理論的價值和意義。

社會角色

角色理論的中心概念是角色,角色一詞來源於戲劇,原指規定演員行為的腳本。社會心理學家看到這個概念有助於理解人的社會行為和個性,便引入社會心理學中。他們認為,人在社會關係中的地位規定了人的社會行為,類似於腳本規定了演員的行為。人的社會角色是人在一定社會背景中所處的地位或所起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