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管庫蚊

角管庫蚊

角管庫蚊(Culex hutchinsoni Barraud,1924),屬於動物界,雙翅目蚊科庫蚊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角管庫蚊
  • :動物界
  • :雙翅目
  • :蚊科
  • :庫蚊屬
  • 拉丁名:Culex hutchinsoni
  • 命名者及年代:Barraud,1924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紅棕色中型蚊;胸側板上部有二黑縱條夾一白鱗斑的圖案;腹節背板具基白帶。雄蚊肛側片基側臂發達。幼蟲呼吸管亞端背位有一角狀突。
形態描述
雌蚊中小型紅棕色蚊,翅長2.9-3.6mm(平均3.2)。頭:頭頂窄彎鱗黃棕至全黃色,豎鱗全暗,有的端部稍淡;兩頰的白鱗斑顯著。觸鬚全暗,相當短,約為喙長的1/7,節4端部無淡鱗。喙全暗。食竇甲:食竇弓具30-34個短尖齒。胸:中胸盾片紅棕,盾鱗細窄,相當密集,以金色或黃棕色為主,前突部、翅前區和翅上位的鱗更淡;小盾片和小盾前區具稀疏白鱗。前胸背板暗棕,前背片具窄金棕鱗,後背片上部
408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八卷
具少數棕褐鱗。中胸側板上部具二黑縱條夾一白鱗斑的圖案,但不如棕頭庫蚊明顯。氣門亞區、氣門後區、翅前結節基部和中胸後側片上部形成一不連續的黑色縱條;此黑色縱條後緊接在中胸腹側板上部和後側片中上部各有一連續的黑色縱條。具中胸下後側鬃1根。翅:翅鱗全暗,縱脈2和縱脈3的羽鱗細窄。足:前、中足股節前面全暗,後股前面有幾乎貫全長的淡色縱紋。各足脛、跗節全暗。腹:腹節Ⅰ背板具黑中斑;腹節Ⅱ背板具不完整的淡色基中帶;腹節Ⅲ-Ⅶ具完整的淡色窄基帶;腹節Ⅷ背板大部淡黃。腹節Ⅱ-Ⅶ側背具基側淡斑伸達後緣。各腹節腹板大部黃棕色。
雄蚊1)一般形態似雌蚊。頭頂窄彎鱗幾乎全白。觸鬚長於喙,長出部分約與末節等長;節3中部側背面色淡,但不形成明顯的中白環,端1/4腹側位具一約5-7根黑毛叢;節4和節5稍上翹,腹面多少具白鱗。喙全暗,無中腹毛叢。尾器:腹節Ⅸ背板側葉各具4-6根中度長的剛毛。抱肢基節圓錐形,細小。亞端葉前部三棒約等長,末端鉤狀;後部毛組具1寬葉片和3根末端鉤狀的前位毛。抱肢端節正常,指爪小。陽莖側板腹內葉外伸部鉤狀;背中葉較短而端尖;外葉側刺長而彎,端尖,基側突鈍圓。肛側片基側臂發達,向腹內彎。肛毛2根。
幼蟲頭:觸角具小刺和基黑環。頭毛1-C刺狀;4-C細單枝;5, 6-C通常分3芒枝(3-5); 7-C常分8芒枝(8-10)。頦每側各有10-12個齒。胸:前胸毛3-P細短,約為1, 2-P的一半長;4-P分4-5芒枝,與3-P約等長;5, 6-P單芒枝;7-P通常分2芒枝,偶分3芒枝;8-P分2芒枝。中胸毛1-M與3-M約等長,分5-9枝;3-M單枝;4-M分2枝;8-M分6-7枝;9-M分5枝。後胸毛1-T發達,與2-T約等長,常分4枝(4-5); 2-T分2枝;3-T常分6枝(5-8); 7-T分10-12枝;9-T分6-7枝;12-T單枝;13-T分6-8枝。腹:腹毛6-Ⅰ,Ⅱ分3芒枝;7-T單芒枝;6-Ⅲ單芒枝;6-Ⅳ常分3芒枝(3-4);6-Ⅴ常分4枝;1-Ⅰ,Ⅱ發達,分3-5枝;1-Ⅲ-Ⅳ分4, 5枝。櫛齒末端繸狀,32-35個,排成一齒區。呼吸管短粗,指數2-3.5,為尾鞍的2.5倍長;形狀似致倦庫蚊,基3/5粗,端2/5變細,端背1/4處有一明顯後伸的角狀突,為其獨具特徵;梳齒4-8個。呼吸管毛1-S發達,通常4對,偶4.5對,最前1對與末段梳齒重疊,分5-7枝,第2對分4-6枝;第3對側位,分3-5枝;末對分2-4枝,均短於著生處管徑。腹節X尾鞍背緣具細刺。腹毛1-X單枝,與尾鞍約等長;2-X分2枝,3-X單枝。肛鰓與尾鞍約等長或略長。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雲南(西雙版納)
國外分布:
印度, 巴基斯坦, 泰國, 高棉, 越南, 馬來西亞, 新加坡

生活習性

山林內陸型蚊種, 多見於低海拔地區的開曠的水稻和蔬菜作物區; 幼蟲孳生於池塘、水井、溝渠、石穴、蹄印、臨時積水等各種水體

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Ind. med. Res. 11:1259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八卷 雙翅目 蚊科(上卷):407-40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