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橋事變

觀音橋事變

這次事件又稱“北黎衝突

觀音橋是清朝時期中國對北黎地區的稱呼,觀音橋事件是很有中國特色的稱呼,而外國人一般稱之為“北黎事件”。時間是1884年6月23日,而這個事件是中法戰爭第二階段的起火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音橋事變
  • 別稱北黎衝突
  • 發生時間:1884年6月23日
  • 影響中法戰爭第二階段的起火點
這次事件又稱“北黎衝突
法國畜意侵占越南,進而窺犯中國西南邊疆。法國將軍杜森尼於1884年(清光緒十年)6月22日率軍700人強行向諒山前進,抵北黎的觀音橋,令清軍撤讓或投降。
6月23日(閏五月初一日),清軍派聯絡官3人到法國軍營去交涉。法軍聲稱前來接收越南諒山、高平兩省,無故槍殺了清軍聯絡官,氣勢洶洶,一付傲慢姿態,並向清軍發起進攻,清軍被迫還擊,重創法軍。
24日再戰,法軍潰敗逃竄。 28日,法國代理公使福祿諾向總署提出抗議,誣稱“中國背約”,要求賠償,並立即從北越撤兵。
7月12日,福祿諾向總署致最後通牒:要求賠款、撤兵,限一星期答覆。清朝同意撤兵,拒絕賠款。
16日,清朝下詔將駐越清軍撤至邊境。
但法軍仍於8月份發動馬尾海戰,清朝被迫於8月26日對法宣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