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寺(湖北省赤壁市觀音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觀音寺位於湖北省赤壁市區蓴塘路,始建於明崇禎年間,多次被毀。1998由漢地第一位密學上師正果法師率弟子開始重建。現已建成大雄寶殿、大師殿和僚房,供奉有高達九米的銅鑄釋迦牟尼、觀音、文殊佛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音寺
  • 地理位置:湖北省赤壁市區蓴塘路
歷史背景,主要建築,

歷史背景

觀音寺原名觀音閣,始建於明崇禎丙子年,據清同治《蒲圻縣誌》載:“大士閣在西門外二里大沙洲,有丈六金身,明崇禎中,邑人副使鄧士亮任蜀敬造,合邑紳士建殿。大士像原系三載,豎木為心,順治中以石易之,石高一丈余,康熙六十年重修。”
按原觀音金像上銘文,立像時間為崇禎丙子年(公元1636年)正月。鄧士亮,蒲圻城關人,明萬曆辛卯年(1591)舉人,甲辰年(1604年)進士及第,曾兩任州學正,後擢戶部員外,中憲大夫升任四川馬湖府事。鄧士亮在任馬湖府知府期間,集二十年之積蓄,令蜀地工匠鑄造了一尊觀音銅像,質量為九火銅,當此金像水運歸蒲圻,船行至西門外大沙州,擱淺不行,乃將觀音金像立於大沙州。後大沙州亦名為大士州,同時建成大士閣。數百年來,大士閣香火旺盛,成為蒲圻一大佛教道場。
日本侵華時期,日軍欲盜取中華寶物,曾用數部卡車以鐵鏈套住尚未拉倒。1966年8月,有關領導和四清工作組指揮炸毀金像換取手扶拖拉機和高壓電線等物,造成了遺憾千古的不幸事件。1988年春,當地佛教弟子牽頭,四方善眾資助,重修了觀音閣,並塑魚籃觀音於正殿供奉,但是由於資金及條件不具備,重建的觀音閣仍然不足以成為佛教文化的重要場所。恢復歷史名勝觀音寺,人們期待了三十年,1998年,正果法師來赤壁市,發心和赤壁市佛教界的四眾同仁共建觀音寺,兩年來,一人發心而萬人出力,一座巍峨殿宇屹立於陸水河濱。

主要建築

新建的觀音寺,進入山門,第一重殿為彌勒殿,正中供奉大肚彌勒佛,只見他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兩邊供奉有四大天王。
進入二重大殿,這就是觀音寺主殿,大雄寶殿,一副長聯分別刻兩旁:一塔指迷途,點化六道離娑婆孽海;三橋渡苦厄,接行眾生歸極樂世界。這副對聯將寺前峨石寶塔、陸水二橋、陸水三橋的人文景觀與佛法融匯,意境深遠,使人回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