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寺永康胡同

觀音寺永康胡同

觀音寺永康胡同現稱前永康胡同,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部,東起北新橋三條,西至北新胡同,南與前永康一巷、二巷、三巷、四巷、五巷相通,北與北新一巷、三巷、後永康胡同相通,屬北新橋街道辦事處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觀音寺永康胡同
  • 行政區類別:社區
  • 所屬地區:中國北京東城區
  • 地理位置:北京
  • 著名景點:胡同內7號院、9號院
  • 管轄部門:北新橋街道辦事處
歷史沿革,胡同特色,主要景觀,周邊景觀,重要人物,李蓮英,徐海東,陳毅,胡同文化,歷史故事,相關考證,

歷史沿革

前永康胡同,明朝屬北居賢坊,稱永康侯胡同,因永康侯徐忠的住宅在此而得名。清朝屬鑲黃旗,乾隆時稱前永康胡同,宣統時稱觀音寺,觀音寺系明天順年間所建寺廟。民國三十六年(1947)西段改稱觀音寺,東段改稱前永康胡同。1949年後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觀音寺併入,改稱前永康胡同。

胡同特色

主要景觀

胡同內7號院、9號院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四合院為清末民初建築,原規模宏大,除7號院、9號院外,還包括現在的5號院。大門在7號院,門內有八字影壁、屏門、走廊、垂花門、月亮門,在垂花門兩側的抄手廊南牆上有【紅樓夢】壁畫十幅。院內正房、耳房、廂房均為硬山合瓦頂,各房頭上的磚雕極其精緻,有刻福、祿、壽的,有雕松、菊、梅的。由正房西走廊處可通西院,院內有敞廳、假山水池。原西院與9號院相通,現被砌死。9號院在原來的臨街房的兩頭又單開了一門,該院原有四層,第二進院內的正房內裝修精美,有碧紗廚、硬木雕花落地罩等。相傳此宅院為清末太監李蓮英所蓋,1949年後徐海東和陳毅先後寓此。

周邊景觀

觀音寺永康胡同從字面上看,“條”作為形容詞,是指狹長的東西,而作為地名中的“條”,則是指狹長的街巷。這是老北京小胡同兒的統稱。一般是指比大街或胡同小的小胡同,故有“胡同中的胡同”之稱。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其實許多以“條”相稱的街巷,又是直接從以“胡同”相稱的地名轉化來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條”與“胡同”又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觀音寺永康胡同觀音寺永康胡同
北京的“條”有幾個特點——一是相對來說,其長度和寬度,大多要比“街”短的多和窄的多,並處於街與街的中間區域,與胡同並存;二是多由東西向或由南北向依次排列的居多,並以數字順序命名,但數字前不加“第”字,也就是說,第一條要稱為“頭條”,而不說“一條”;另外,“條”的排列順序至少是三條以上,最多的像東四頭條至十四條,一直排到了十四,有獨在一處的是單獨的街巷能稱“條”的。如果條數太多,還可以在數詞前加上東、西、北、南、中、上、下等方位詞,但不能有前、後、左、右等方位詞;再有,“條”多集中在老城區內,也就是二環路以內,在老城區的邊緣地帶也有一些,但也只集中在三環路以內,多是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形成的居民區,因街道較窄,於是多以“條”相稱,而郊區就比較少了。

重要人物

胡同內7號院、9號院相傳為清末太監李蓮英所蓋,1949年後徐海東和陳毅先後寓此。

李蓮英

清末大太監李蓮英(又作:李連英),原名李進喜,慈禧太后賜名連英,俗作蓮英。是清王朝慈禧時期的總管太監,被人們呼為“九千歲”,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1990年,導演田壯壯拍攝了同名電影《李蓮英》,本片於1991年獲第四十一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推薦獎。他是第一個叫慈禧太后為“老佛爺”的人。

徐海東

徐海東(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縣新城鎮(原黃陂縣灄源鄉會夏店裡滾石嶺會)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我軍卓越的軍事家,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忠誠戰士,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黃麻起義,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獨立第四師師長、紅二十五軍軍長、紅十五軍團軍團長等職務,成功保衛了陝北根據地。

陳毅

陳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新四軍老戰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胡同文化

歷史故事

老北京為什麼有許多以“條”相稱的地名呢?按照考證,相當一部分以“條”相稱的地名,是從明朝流傳下來的。明代張爵所著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已開始有“某幾條胡同”的記載了。
從北京城的發展看,明代的北京城比元朝大了許多,街道、胡同的數量明顯增加,為了便於記憶,也儘量避免重名,便採取街道名稱的“序列化”,就是將同一區域內依此排列的胡同、街巷,以數字順序命名,最初叫“某某胡同頭條”、“某某胡同第二條”,或是“某某街頭條”、“某某街第二條”,但很快覺得這樣稱呼很繞嘴,於是便簡稱為“某某頭條”、“某某二條”,而將“胡同”、“街”、和“第”字省略掉,但保留前面的處所名,這樣稱呼起來,既簡捷,又好記,很是方便。像是東四頭條到十條,就是明代保留下來的,是指東四路口東北處,自南向北排列的十條胡同,後來又增加了四條。
東四十條現在已成平安大街的一部分。往北的東四十一條東段,明朝時叫鈔紙胡同,清代改叫抄手胡同。西段叫十一條,清末統稱十一條胡同。東四十二條明代叫老君堂,清代改為十二條。東四十三條明代分為兩段,西段叫汪家胡同,東段叫照慧寺胡同,沿用到1965年改為十三條,東四十四條明代時叫新太倉南門,清代乾隆年間叫王寡婦胡同,清代宣統年間東段稱五顯廟,西段稱船板胡同,1965年改為十四條。

相關考證

觀音寺永康胡同康熙年間將一些八旗兵營由內城遷到外城時,多以"條"來表示八旗兵所駐紮的街巷和胡同。宣武區中北部有個槐柏樹街,它的西頭俗稱寬街,也稱營房,因清朝時曾是鑲藍旗的兵營而得名。這條街的南北兩側依次排列著21條胡同,北面的自東向西,稱槐柏樹街北頭條至十條;南面的自東向西,稱槐柏樹街南頭條至十一條。從分布看,這裡曾是一座很正規的兵營。
觀音寺永康胡同觀音寺永康胡同
由此往東不遠的宣武門外大街西側,還有一個叫校場的街區,自東向西稱校場北頭條至六條及小五條、小六條、小七條、小八條、小九條等11個以"條"相稱的街巷,顯然這些名稱也與兵營有關。另外,在崇文門外大街東側也曾有一座正藍旗的營房,共有14個帶"條"的胡同,規模很大,現在也建成新的居民區。這些營房以"條"來相稱街、巷、胡同,既簡捷方便,還很實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