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寺塔(天津薊縣觀音寺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觀音寺白塔位於天津市薊縣城內西南隅,獨樂寺南300米處,為“漁陽八景”之一。因塔前有觀音寺,塔身白色,亦稱“觀音寺白塔”。始建於遼代(916-1125年),明嘉靖、隆慶、萬曆和清乾隆年間重修。l976年唐山大地震,塔裂圮。1983年大修時,塔內出遼清寧四年(l058年)舍利石函一盒和金、銅、玉、瓷等文物百餘件此塔下部為密檐式,上部為喇嘛搭式,造型奇特,在我國古塔形制中甚為罕見,是遼塔中的精品之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觀音寺塔
  • 地理位置獨樂寺南300米處
  • 著名景點漁陽八景
  • 始建:遼代(916-1125年)
建築特點
塔高20.6米,磚石結構,平面呈八角形。由須彌座、塔身、覆缽和相輪等部分組成。塔身鑲有大量仿木結構的磚雕斗拱、花卉和神獸,是印度窣堵坡與中國建築相結台的一種形式,造形奇特勁秀。須彌座以六層花崗石為基,石上用磚砌小覆盆和數條覆梟混線,使之成為束腰,腰周磚雕24個壺門,門兩側為禮佛圖,內鑲舞樂伎磚雕,上置雙重欄板,雕寶相花卉和幾何圖形案。塔身為重檐八角形亭式,四正面磚雕假門(南門設佛龕為明代開鑿),上鑲飛天一對,輕翔門上,栩栩如生,四側面為方座圓首浮雕碑偈,碑額正中雕佛像,碑身刻偈語。塔身上又起八角形基座,周鑲佛、菩薩浮雕坐像24尊。上為半球狀覆缽,雙層仰蓮承托,肩部用減地平級法雕垂魚花紋八組,南面開門,通上層寶塔。覆缽頂磚砌束腰形平台,束腰處置壺門,每面有二,南北兩面各鑲一對奔獸,南為狻猊,北為羚羊,餘六面為獅面、海石榴、寶相花等磚雕。壺門上砌十三天相輪,底托以蓮花,頂飾塔剎。此塔分內外兩層,內層為遼培,外塔是明代大修時,按遼塔造型而砌在內塔外的重層。古詩云:“金峰(指塔尖)平掛西天月,玉柱(指白色塔身)直擎北塞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